2004年11月11日的早晨,我们小小的七人旅游团就向着武夷山离闽江源不远处的码头进发了,这时候,天刚刚亮,天色因为云和雾的缘故泛着白色,空气里湿度很大,“不会有雨吧?”我担心着,尽管自己带了从宾馆楼下买的5块钱的雨衣,我还是有点希望能够让我在画一样美丽的武夷山度过潮湿却无小雨之虑的一天。 按照写景文章都有的惯例毛病:喜欢横向比较,我先介绍自己见到过的不同类型的山。 我见过山东的山,从老家、华北平原上那些100多米的山头到山东最著名的巍峨泰山,再到青岛因为临海而卓约的崂山,可以说这些山都各有各的美丽,老家的山虽小,但是我要因为那山上留下我和玩伴的童年痕迹而爱它,泰山尽管自然风光并不比黄山,但是因为它成为了中国人几乎此生中的必到之处而自豪着,我也因为当时是逃了登泰山的门票而窃笑地回味着,崂山则是借了那碧蓝碧蓝的东海之波而美丽着,我也发出过梅非斯特般“太美了,让它停住吧”的感慨。我还见过长白的山,片片的白桦林和北方特有的绿色植物把山的样子装饰成蜿蜒壮丽的美景,缱绻而清冷的山风让人怀念不已。这些山都并不因为山的本身而美丽着,是因为感情、人文、附加景色或气势而美丽。 而武夷山却是那么的不同,我为了看它,没有去搜索任何关于它的资料,就象心中藏着约会未曾谋面情人的秘密一样,希望真的到了它面前就是一个猛然的巨大惊喜。现在,我来了,而那惊喜啊,却不象万竣的雷霆一样,将注定会成为一个细细的绵绵的悠长的回味的影子,在所有的未来都显露出温和的样子。 有山有水其实在我一直以为是种奢侈,尤其在现在的年代,好象我们在不断和蓝天白云清山绿水道别,再见因为已经成为习惯而不再造成对心灵伤害。武夷的水却是和山紧紧相依,在我拍的武夷山的照片里,我不断使用“青山绕绿水”、“绿水映青山”、“青山绿水两相宜”这样的句子,所有的美景又都离不开这两个关键词,害得我为照片取名字都黔驴技穷了。 山的秀丽总是可以想象的,因为它是静止的,而水的碧柔却是因为它的流动而总让人感觉无法把握在手里,就觉得有点伤感,武夷的水尽管在初冬的季节里有点清冽的味道,但是因为它实在是太清了,又是那么浅浅的,所以让人感觉不到冷竣,却能从山和树的倒影里感到无比的亲切。 我家附近就是黄河,也曾经去南京的时候看到了长江,去长白的时候看到了鸭绿江,黄河尽管在冰凌时期气势万千,却已不复是昨天水长流时期的母亲河的样子了,长江已经是另一条黄河了,鸭绿江在我印象里则是平稳的,却有点深,我看不到江底的鹅卵石,心里也就不塌实着。我想,这些河在源头的时候其实都应该是清澈而浅近的吧,但是,在带了数不尽的污浊之后的样子却让我们看不出它们原来的样子。 尽管如此,闽江的源头也还是会有所不同的,它的水和身边青山几乎融为一体,作为南方山的代表之一,武夷山本来就够温柔的了,而闽江源头的水却还要更温柔,一定要让看到它的人彻底融化在它的眼波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