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闽江流域的蛇图腾

[游记]闽江流域的蛇图腾

2008-05-22    sina.com.cn

福建先民对动物神的崇拜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近40种动物神灵信仰中,其中最有特色的当属对蛇的崇拜及其后的蛇神信仰,尤其是在闽江流域。

早在秦汉以前的闽越人就把蛇作为一种原始的图腾崇拜。闽越的蛇神崇拜大致上具备了现代人类学研究中所谓图腾崇拜文化圈中的图腾观念、图腾名称、图腾生育信仰、图腾仪式、图腾禁忌、图腾神话等诸多所必须具备的文化要素。福建旧称“七闽”,中古以后始称“八闽”。《说文解字·虫部》析“闽”为“东南越,蛇种”。“闽”正是闽越族蛇图腾崇拜的重要标志。

魏晋以后,随着中原汉人的南迁入闽,闽越人和汉族移民在共同的生活中,信仰文化曾发生过较大的冲突和融合,其中闽越人原有的蛇崇拜习俗在特殊的历史地理环境作用下,逐渐融入、沉淀在汉族移民的信仰文化中,并产生长期的影响。直到清末,被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是闽越人后裔的福建蛋民(亦称船民)还“自称蛇种”,视蛇为保护神。清人郁永河的《海上纪略》曾说:“在福建沿海,凡海舶中,必有一蛇,名曰木龙。自船成日即有之,平时曾不可见,亦不知所处。若见木龙去,则舟必败。”清末施鸿保的《闽杂记·蛇簪》也说:“福州农妇多带银簪,长五寸许,作蛇昂首之状,插于髻中间,俗名蛇簪。或云许叔重《说文》:“闽,大蛇也,其人多蛇种。簪作蛇形,乃不忘其始之义。”实际上,这种蛇簪,除了“不忘其始之义”外,与古代百越人在陶器上作蛇形纹饰以示崇拜、祈求保佑有着相同的意义。龙岩民间道教科仪本《南蛇入房一宗》中还提到“南乌大蛇文法二卷,卷卷存灵通”,法神赵侯一郎、张赵二郎都以其文法“拖起南蛇食鬼神”。从这些道坛资料中我们不难看到闽越族人蛇神崇拜的遗迹。

闽越人对蛇的崇拜,是把自然当做一个宗教的、祈祷的对象,亦即当成一个可以由人的心情、人的祈祷和侍奉而决定的对象。蛇崇拜应始于自然神崇拜,继而由于蛇在闽江流域有突出的影响而衍化为图腾崇拜,可能由于对人不具有危害性或对人类具有好处(会捕杀其他蛇类)的一类蟒神,使人们觉得它具有灵异并把它视为自己的保护神,来求得它的庇护,通过祷告、献祭、巫术、乐舞等表现手段来寄托自己的感情,密切人蛇关系,求得自然的恩赐与垂怜,以利于自己的发展,祈求风调雨顺、安泰祥和之年,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克服了对自然的恐惧,从而应运产生了一系列的蛇神崇拜行为

古代,福建历史上确有“以人祭蛇”的习俗,晋人干宝《搜神记》即记载有将乐李诞之女李寄斩蛇的故事。而闽北、闽中各地不仅有妇女戴“蛇簪”(一种银饰)的习俗,并且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蛇王庙,还有许多蛇王与人成亲生子的故事,如福清黄蘖山蟒天神王故事等,这一切都说明闽越人后裔确实存在蛇神崇拜现象。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61441901000da0.html62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