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南少林

[游记]南少林

2008-05-22    live.com

6月22日

唐初李世民即位后,反叛路得才等聚众沿海、夜集明散、沦为海盗,闹得沿海一带民不聊生。太宗皇帝命已敕封为大将军的北少林寺昙宗方丈率僧兵到沿海对付这群海盗,昙宗便派道广和尚和僧丰、僧满三人带五百僧兵前往福建沿海,平定了海盗,同时在当地广度有情,收下不少大乘禅宗弟子,经太宗皇帝恩准,便在福建莆田九莲山建起了南少林寺。南少林寺在反清复明斗争中与天地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南少林寺武僧所具有的强烈的疾恶如仇、除暴安良的忠义精神,曾受到民众的推崇。在反清复明斗争中,莆田南少林寺被清兵所焚毁;现已重建一新。“寺因武显,武以寺名”。南少林寺是南拳的发祥地,当时此寺习练少林南拳武风极盛,并广泛流传民间。千百年来,“南拳北腿”在我国已形成了鲜明的南北武术流派,南少林武功已远播五洲,名扬四海。在反清复明斗争中被清兵焚毁的南少林寺蒙尘近三百年后,其中心寺院林泉院遗址于1986-1988年国家文物普查中被发现。这座遗址地处莆田北部丘陵山地,隶属莆田县西天镇林山村,南距莆田城区直线约12公里。遗址座落于九莲山(海拔近500米),东、北及东西三面环山,西隔山间小溪与卧佛山(亦称弥勒献图山,海拔570米)相望。遗址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150米,总面积近3万平方米,地形地貌酷似嵩山少林寺。 这一重大发现在1989年11月福建省武术协会莆田会上书面公布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当年12月3日成立了莆田市南少林研究会,开始系统的有组织的研究

23:58 | | | | 0 |

莆田、仙游两县人民称为“兴化人”,说的是同一种方言叫“兴化话”,那幺,兴化名称是怎幺来的呢?
查《兴化府志》,宋朝初,莆田、仙游两县属泉州管。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太宗阅泉福图志,念游洋洞地险,思欲以德化之,以其地立兴化县,建太平军,改兴化军以统之。宋太平兴国五年(980),以泉州之莆田、仙游二县来属,始正体统,齐于列郡。
这是关于“兴化”名称的最早记载。宋太宗为什幺要在游洋洞立兴化县、建兴化军以领之呢?因为当时游洋洞附近百丈和广业里霞溪一带,农民起义军势力强大,号称十万之众,他们活跃在深山密林之中,因地势险阻,朝廷屡次派兵去征剿,都未能奏效。宋太宗便在农民军附近设兴化县和兴化军,(注:“军”相当于“府”一级的行政单位)就近来农民运动。
那么,宋太宗为什幺把这个军和县命名为“兴化”二字呢?细细推敲,原来有其念意:宋太宗的年号叫“太平兴国”,要求国家太平,以振兴宋朝,而游洋洞地带偏偏发生了规模很大的农民运动,地方不太平,宋太宗以“国欲以德化之”。也就是说太平兴国年间建的军和县,地险不太平,要以德化之,,所以,取名“兴化”二字。宋《陈仁壁军厅记》:“太宗阅泉福图志,以为游洋洞界两郡,地多险阻,民或未信,必择其人往教之,乃可从化”也就是说,要“兴德化民”,“兴化”二字从此确定下来了。
兴化军原设在游洋,宋太平兴国八年(983)转运使杨克浪(让)以军治设在游洋交通不便,“请徒治,莆田县。”朝廷从之。从此兴化军军治迁往莆田城里,但兴化县县城仍设在游洋,管辖莆田、仙游、福清、永泰等所属山区地带,纯粹是山区县。
兴化军初隶江南东路,雍熙二年,改隶福建路,“兴化”名称便一直沿用下来。
那么,“兴化”为什幺又叫“兴安”呢?至今散居外地的兴化人,建有许多的“兴安会馆”。那是因为宋朝末年把兴化军改为“兴安州”。“兴安”二字的名称便由此而来。
元朝时,把宋朝的兴安州升为兴化路,仍沿用兴化名称管莆田、仙游、兴化三个县,隶属福建省中书省。
元朝仁宗皇庆二年(1313),以游洋地窄人稀,而“广业里人烟辐集”,兴化县城从游洋迁至广业里湘溪。前者称“旧县”,后者称“新县”。
到了明朝英宗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作为山区县的兴化县再没有设县的作用了,便把兴化县撤消,把所属地带并入莆田、仙游二县管辖。
明、清两个朝代,莆田、仙游两县属兴化府管辖。从此“兴化”二字的名称一直沿用下来。

23:04 | | | | 0 |

兴化方言属汉语方言系闽海方言群,为福建省十个汉语方言之一,在整个语言体系中占有一定地位。兴化方言俗称“莆仙话”。兴化方言的特色是:八音(包括白阳入)分明,保存着较多的唐以前中原古汉语。国际音标中边擦清音(舌尖前音)就是兴化方言的独特标志,有人认为这是古百越族的底层语言遗存。
兴化方言流行区域除莆田市的莆田县、仙游县、涵江区、城厢区、湄洲湾北岸、湄洲岛外,还分布在福清、永泰、惠安等市、县的部分村落。宋、元后,不少莆仙人因谋生或飘洋过海,或迁徙他乡,随着他们的足迹,兴化方言也被带到各地。远的如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都有兴化方言的分布,近的如闽东、浙南沿海均发现兴化方言岛。在台湾,有不少寮、廊、坑、厝、店地名前冠以“兴化”,这表明在今日的台湾,也不乏兴化方言的踪迹。
在汉语方言特别是福建诸方言中,兴化方言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是由其语音特点所决定的。
兴化方言在保存上古汉语、中古汉语的某些特点方面较其他汉语方言显著,国际音标中的边擦清音(舌尖前音)就是独特标志;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的“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等古音方面的著名论断,可以在兴化方言中找到大量例证;在广化寺有两座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建造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咒》石经幢,上用中、梵文勒刻,其中梵文英译本中的“伽、迦”等与兴化方言读音相同。
由于古音的大量存在,所以很多人感到兴化方言“好说不好写”,有的话好象很“土”,根本就写不出来。其实不然,兴化方言任何一句话都可写成文字,且句句字字有来历。如,莆仙人将淘米水之类的猪饲料叫做“潘”,1949年大众书局出版的《大众字典》第377页关于“潘”字的解释有两个,第一个是:淘米泔水;第二个是:姓氏。又如,莆仙话把成年的男人叫做“打捕”,源自古代氏族社会中男人主要外出打猎捕鱼。莆仙话连古代社会的家族成员分工都能反映出来,其源流之久长可见一斑了。
兴化方言八音(包括白阳入)分明。在今普通话中,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没有入声。这是因为在古汉语的演变中,入声字已于元代消失了。但是,莆仙话中却仍然保留着大量的中古汉语的入声,构成完整的八音。有些人写旧体诗词时,分不清哪些字是仄声,用莆仙话一读便知:音节短促不能拉长尾声的便是入声,入声属于仄声。
莆仙话在语音上的另一个特点是, 无前后鼻音之分,只有鼻音尾韵;无平卷舌音之分,仅有舌齿音,因此莆仙人说普通话常闹笑话。
莆仙话还有个音变特征。所谓音变就是某些字、词在同其他字、词连读时,语音发生了变化。虽然其他方言也有这个特征,但远比莆仙话来的简单。这也是莆仙话难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兴化方言中不仅保存着大量的古汉语语音,也保存着大量的古汉语词汇。许多古籍中可以看到的词汇,一直被莆仙话继续沿用着,只是读音发生了变化而已。
莆仙话在词汇上除了大量继承古汉语词汇外,另一特点是词汇的通用性较其他汉语方言发达, 特别是动词。如:莆田人的“打”字,可表达120多种不同意思的动作,仙游人的“装”字,几乎可代替所有动词使用。

23:03 | | | | 0 |

无意中在论坛里看到这么一首填词,在这里转一下呵

俺们那旮都是莆田人

朱熹骑马来莆田哭了
只为哥们陈俊卿
莆田是个什么地方 艾哎
她有卤面和兴化粉
莆田是个什么地方 艾艾
她有妈祖和南少林
哈哈
把那’‘好女不嫁莆田男”传言一脚揣开
俺那爷们潘有声娶了胡蝶
俺那爷们陈章良娶了王小丫
都说莆田人有点抠门
艾艾
现在赚钱确实有点难
都说莆田有点大男子主义
艾艾
刘玉栋又投入了三分球
俺们那旮都是莆田人
俺们那旮有志气
俺们那旮都是莆田人
俺们那旮全国开医院
俺们那旮都是莆田人
俺们那旮垄断全国木材流通

欢迎来俺们那旮

22:34 | | | | 0 |

话说在宋朝
莆田出了一个传奇式的人物
莆田人称“疯五”
他才高八斗,为人风趣幽默又急公好义
家学渊博,
且说他的舅舅是国舅爷,他的伯父是宰相
他若想取点功名,易如反掌阿
但他却不热衷于功名
整天四处游荡,不合世俗礼仪,爱为人出头
但却也讨人喜欢,深受乡亲的爱戴

且说这一天,风高气和,风和日丽
整儿个就是谈情说爱,赏花吟诗,晒晒麦子,晾晾花生的好日子嘛
我们可爱的少爷又出发了,偶尔做做打油诗,摘摘花惹惹草
又逛到了湄洲湾附近的一家小村庄

却说同时来到这个村庄的
还有一个大人物----广东省的省长,xxx人,人家的名字我也忘记了
且说这个省长,也是科举出生,中过探花,
来到莆田,不知道莆田是个卧虎藏龙的地方,还以为荒芜未开化呢
这一天他带着他老婆---一个很有个性的福州女
和一堆家丁,大摇大摆走在这里吟诗作对
忽然发现呢,莆田的女孩都这么的pp,而且勤劳能干,温柔善良
想想自己的悲凉,情不自禁地吟起诗:
好男不娶福州女,要娶就娶莆田妹
没有想到,话刚出口,他老婆就揪住他的耳朵
把他拉回了现实中来,
赶快改口:好男不娶福州女,纵得功名也枉然
他老婆才罢手
但是偏偏这一句诗被偶们的可爱的少爷给听到了

转自:http://linmingway.spaces.live.com/?_c11_BlogPart_FullView=1&_c11_BlogPart_blogpart=blogview&_c=BlogPart&partqs=amonth%3d6%26ayear%3d200656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