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号:一年级学生 在线:660分钟 发表:15篇 个人信息 水仙洞对面有双峰迭起,状如驼峰,高者如马头,昂首向天,故称为麒麟送子。站在水仙洞内望去,洞口如窗,而麒麟送子恰如镶嵌在其中的一幅天然图画,很值得在这里多按几次快门。 过了水仙洞后,溪水做了个U字形的的转弯。此后的景色,我以为不如小三峡很多。有一道网上很多次提到的吊桥,现在已经拆除,剩下两对岸的两个桥墩让我们凭吊已经逝去的美景。 走不多远,道路有支分岔,一支上山,称为“探险之路”,我们没敢贸然上去,还是沿着山下的那条路一路走去。 后面有一道景点叫做“独木桥”,不过是爬在岸边(不是横跨在两岸)的一道水泥仿木梁,宽约一米,既非独木,也不是桥。 快到终点,可以看见远处一道高耸的岩石拔地而起,状如船桅,这就是神往已久的石桅岩了。 石桅岩岩顶分为两峰,状如并蒂。周围的岩峰都只有百十来米,所以显得石桅岩无比高大。有人称之为“浙南天柱”,未免有些夸张,其实其相对高度只有306米而已。 路边有条路可以登山上去,大约可以与“探险之路”汇合。因为时间还早,我们一路爬了上去。临近山顶那里有座“御风亭”,在亭子里歇了一会儿。从御风亭朝山坡的另一方向望下去,发现那里又是一道山水风景。正好有俩个当地的小孩在玩,问讯之后,才知道那里原来就是小三峡。走了半天,竟然一个圈子又绕回来了。 出石桅岩大门,有座大桥横跨在溪水上,过了桥就是停车场了。石桅岩景区的交通极为不便。清早一趟车来,中午有趟车回去,除此之外,别无班车。而且班车还不准时,当天中午的班车就没有来,停车场停着些小面包车,包车回去,开价50,实在难以容忍。正在焦急之时,遇见两位年轻人乘坐的包车,免费将我们捎带回了岩头,正是运气啊! 午饭之后,冲澡休息。一场雷阵雨打消了去任何地方游览的念头,正好美美地睡了一大觉。 第三天,计划去大箬岩。 首先乘坐岩头去殴北的长途汽车,在坦下站下车,然后再换乘殴北到四川(此乃当地地名,并非四川省)的汽车就可以到达大箬岩。 早起的山色真美,青山绿水,远山山腰漂浮着白云。蒙蒙胧胧就像是一幅幅天然的国画大写意山水。在等车之际又迫不及待地按了几次快门。 大箬岩车站旁停着一溜景区电瓶车。电瓶车上倒是明码标价:到陶公洞2元/人,到石门台5元/人,只是到崖下库的价格一律覆盖着,留着一个宰客的口子。讲了半天价,说定先去石门台,再去崖下库,然后回到陶公洞再送回车站,总共50元。因为再没有别的交通车辆了,只好认挨了一次宰。 九漈石门台,因不到3公里的一条溪谷内有九条瀑布而出名。 石门台门票30元/人,凭老年证半价优惠。售票处旁边有家饭店,很干净的样子。因为还早,我们进去坐下叫了两碗面,边吃边和老板娘聊天。她还特地找来本图册给我们看,介绍石门台和崖下库的景色和走法。 进石门台大门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地,几间古朴的草房和一潭蓝蓝的溪水。过了一座小石桥,后面是一道瀑布,从30来米高的山岩上飞流而下,跌宕在下面的岩石上,然后泻入水潭,这就是第一漈了。 绕过一漈,便开始登山。不多久,就看见一道短小的瀑布泻入一个小石潭,这就是第二漈。 从这里再往上登,是一条山崖边的石路,走不多远有一座立于悬崖上的木亭,叫做“溯源亭”。站在亭中,凭栏观望,对面是奔流而下的三漈,下面是穿流于岩石之间的山溪,很是爽快。 三漈实际是从人工水坝上漫下来的水流。水坝几十米宽,三漈像道珠帘挂在水坝石壁之上,气势极其雄伟。 三漈旁有道木结构的游廊,倾斜向上。沿着游廊石阶拾级而上,便到达三漈的源头碧玉潭。 碧玉潭正如其名,四周青山围抱,水面翠绿如碧。当天游览的游客不足十人,所以这里分外宁静幽然。至此真如进入世外桃源矣! 绕过碧玉潭,一路沿着溪涧行进。有时是涓涓流水,有时是碧绿清潭,有时是从山岩间跌宕而下的激流。不知不觉之间,经过了四漈、五漈和六漈。说他们是瀑布,其实有点夸张,几米高的水流而已 继续向上登山,逐渐听到了水流冲击的轰鸣声,我们知道一个大瀑布就在前面。一路攀登,水声越来越大,我们来到了七漈。 七漈落差约四、五十米,从高处跌落,直泻碧潭。山崖旁一座石亭,题曰“积翠”,坐在亭中休憩,看着七漈似玉龙飞降,激起阵阵水气扑面而来,一时间,劳累和炎热烟消云散,只有了清凉和惬意。 歇息了好一会,正想继续向路标指引的石门台攀登,一行游客却突然决定不上去了。也许是太累了,也许是瀑布看多了。但不到石门台,我们怎肯罢休?于是只剩下我们两个年龄最大的游客独自登山。 下面的这段山路号称“十二盘”,异常曲折崎岖,怪不得那群游客不肯再上去了。经过好一阵攀登,终于到达了慕名已久的九漈石门台。 仰望九漈似从天而降,跌入碧波后,从象鼻石穿出,再分流成两瀑,作八字状漱石而下。象鼻石下面正好形成一道石门,水流急涌而下,故名曰“石门”。 九漈、八漈,三道瀑布同在一处,飞云激荡,急流穿石,实属天下奇观,使人赞叹不已。刚才十二盘的辛苦确实没有白费! 石桅岩楠溪江 http://img534.photo.163.com/yk43yang/63222665/1711402982.jpg 九漈石门台 http://img534.photo.163.com/yk43yang/63222665/1711404034.jpg 鲜花(0)鸡蛋(0)回复引用回复发纸条修改举报2006-09-06 14:29:23 4楼 删除 加黑 yk43yang积分:203 称号:二年级学生 在线:690分钟 发表:16篇 个人信息 在石门台逗留许久之后,又鼓起勇气继续朝九漈源头攀登。山路虽长,但却不难走。一片峭壁上刻着“步云岭”三字,我们一路“步云”上去,直到山顶的一条小路。据资料介绍,这条路通往后山的一个古村落,不过不甚好玩,所以我们也就适可而止了。 遥望后山的半山腰处,还有一道瀑布,分两级落下,大概就是资料里介绍的含羞瀑了吧。不过实在远不可及,只能用长镜头拍了几张照片,就算是到此一游了。 从这里返回九漈,遇到了一群旅游团游客,听了一阵导游讲解,也无更多收获,就此接着下山了。 临近三漈时,给电瓶车司机打了个电话,到达大门口,司机便已经等候在那里了。 从石门台到崖下库的路程不短,一路上山势连绵,可以边走边欣赏。其中有一座山崖酷似一头巨象,额头眼鼻清晰,躯干首尾俱全,当地人称为“大象岩”。 崖下库票价15元,凭老年证半价优惠。从停车处走到崖下库约需20分钟,沿着一段群山围抱的峡谷小路走进去,一路草木葱郁,奇峰叠嶂,令人目不暇接,只能举起相机,一阵痛拍。据资料介绍,这里有什么“迎客仙”、“猫头鹰石”、“仙人抬轿”等等,但无法与我拍摄到的一一对应。 小路的终点,迎面峭壁千仞,右侧八十米高的悬崖上可以望见一道瀑布,但仅露了个头,无法观其全豹。陡壁左侧的岩石上凿出个个小凹坑,同时有条铁链供人手脚并用,向上攀登。虽然悬崖陡峭,为了一睹崖下库瀑布风采,我们在电瓶车司机的带领和鼓舞下攀了上去。 经过30来米近乎直上的攀登,我们到了山崖左侧的一个缺口。从这里可以看见崖下库的全貌。 整个崖下库像一口深井,四围陡峭石壁,一道巨瀑从井口直泻而下,一头扑入深井底部的水潭。我们战战兢兢地站在正对瀑布的井壁中部的一个缺口上,抬头仰望瀑布,一条水龙腾云驾雾,自天而降。水声隆隆,风雨扑面,寒气逼人。井底深潭,方圆10多米,清澈见底,随瀑布的入水,泛着层层细浪。 如此奇景,真不忍离去。在司机的催促之下,才慢慢地下来。 崖下库对面的山崖旁,紧挨着一大片巨石,两峰之间有条崎岖小路可以攀登而上。司机介绍上面有道 “仙人涧”,还有座亭子。但我们既无实力,也无时间再上去了,只能忍疼割爱。 从崖下库上车,再回到大若岩山脚下的陶公洞。陶公洞是大型的天然岩洞。洞高56米, 宽深近80米,被道家誉为“天下第十二福地”。 但是,最近陶公洞正在大兴土木,洞里面堆满了木工机械和木料,工人师傅正在紧张忙碌,根本没法欣赏这片道家福地。 陶公洞正门风采依旧,白石建成的门厅,四柱单檐,两边柱子上刻着楹联:“丹霞出洞居,山中宰相;翠壁奇峰降,天外虬龙”。门厅内一块石碑,篆书“陶公洞”。门外一对石狮子分列左右。门前一尊七层铸铁宝塔,边上一块山石,上刻“世外蓬莱”。 简单地参观完陶公洞,大箬岩的游览便告结束。 仍旧由电瓶车送回汽车站。等了不一会,汽车就来了。还是在坦下转车,这次选择在狮子岩下车。 从车站沿江倒退300多米,那里有个漂流码头,是观察狮子岩的最佳角度。 连绵的远山衬托着兰天白云,平静的江水映着狮子岩和远山的倒影,绿树青石,翠郁葱茏,难怪这里是摄影者的天堂。尽着上午剩余的相机存储,尽兴拍摄,过足了瘾。 狮子岩有很多家饭店,这里也是旅游团午餐的地方。拉客的人很多,简直使人无所适从,只能随便进了一家。听其介绍,要了一条当地的活鱼清蒸,一份蛏子,一份蔬菜和一瓶啤酒。这也许是两天来最好的一顿饭了。 下午,回旅馆睡觉。正睡得香甜,听见外面花拉拉一阵雷阵雨,庆幸老天爷真是保佑我们! 崖下库 http://img534.photo.163.com/yk43yang/63222665/1711397349.jpg 狮子岩 http://img534.photo.163.com/yk43yang/63222665/1711401329.jpg 鲜花(0)鸡蛋(0)回复引用回复发纸条修改举报2006-09-09 09:07:00 5楼 删除 加黑 虱子头积分:1614 称号:五年级学生 在线:9783分钟 发表:14篇 个人信息 【回复 yk43yang 】:期待,继续 鲜花(0)鸡蛋(0)回复引用回复发纸条修改举报2006-09-10 00:20:41 6楼 删除 加黑 yk43yang积分:207 称号:二年级学生 在线:714分钟 发表:17篇 个人信息 雨过天还未晴,我们打算去芙蓉村玩,因为明天就打算离开楠溪江了。芙蓉村离岩头镇不远,可以走路去。我们一人拿了把雨伞就出发了。 芙蓉村很好找,因为村落的背后是三座秀美的山峰,虽然我们看不出其“状如三朵含苞待放的芙蓉”,但确实漂亮得很,有这样的秀峰做背景,芙蓉村怎能不美丽呢? 整个芙蓉村被一座卵石砌成的寨墙所包围,沿着寨墙走去,只见转角那里开着扇边门,因为天色已晚,似乎没人看管,我们就径直走了进去。 芙蓉村内的路面都是由卵石筑成的,房屋很古朴,也真破旧,我想便纵有古村的千种诗情画意,也难抵居住的百般艰难困苦,因此在这里只可游览几小时,也决不可居住一两天! 不一会,远处传来了雷声,似乎又有大雨下来,我们赶紧走上了归程,顾不得再去寻找资料里面介绍的寓吉祥如意的“如意街”和水色清冽、花木繁丽的内湖。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搭长途汽车离开了岩头镇回到殴北,完成了三天的楠溪江之旅。 殴北长途汽车站有车可以抵达雁荡山,票价30元/人。我们刚下车就立即换乘上了车,不一会儿,车就开了。 汽车走的是国道,没有高速。说实话,我还真没见过路况如此之差的国道。一路颠簸,80多公里的路走了三个小时,才抵达雁荡山。 因为雁荡山不是终点站,下车时匆匆忙忙,少拿了一只手提包,幸好没有贵重的东西在里面。路口停着很多雁荡山的交通车,2元/人到响岭头镇。我们立即上了车。待车开出,才发现少了一件行李。那时真是懊悔万分,可是已经无法挽回,写在这里提醒大家出门真的要当心啊! 车停在响岭头镇,刚下车便有拉客的等候在那里,谈了会价,空调标准间60元成交。农民旅馆条件还可以,后来问了几家价格也差不多。 住下以后,刚才公交车的售票员进来兜售,说是灵峰、大龙湫和灵岩全包90元。因为我在网上已经查过公交车票价了,响岭头镇为中心,有中巴去往各景点:到大龙湫5元,小龙湫2元,灵岩5元,灵峰1元。既已做了准备,岂肯认这种宰?所以一口回绝了。 旅馆旁边就是饭店,午餐要了些海鲜之类的,倒也不贵。 下午去灵峰。在车站等车,竟然说是没有公交车,一些标志着“雁荡山风景区”的公交车都在做包车生意,异口同声,价格一致,还真使人无法可想。我们心想:这里的包车莫非都是奸商? 好在灵峰不算太远,干脆步行去算了。20分钟后走到了灵峰景区大门。 灵峰门票30元/人,凭老年证半价优惠。景区组织得很好,左进右出,朝逆时针方向游览可以遍览各景点而免重复。 进门后,沿溪水右侧的小路前进,望见了左侧的双笋峰。但见两座高耸的石峰挺立,且峰顶带尖,确实像两只巨大无比的春笋。 顺着小路再走,便看到了右侧前方的金鸡峰。鸡头昂起,鸡尾高耸,倒有几分神似。左侧前方有象鼻峰,但比起崖下库那里的大象岩来,要差很多,只是象鼻似乎更为立体化一些。 路右的山崖就是灵峰,一片山崖上刻着巨大的“灵峰”两字,正楷红字,工整有力。再前面可以看见山峰顶部有两石相对,状如斗鸡,故名“斗鸡峰”。 路旁有一石亭,六角双出檐,檐下匾额题曰“果盒亭”。在果盒亭可以望到左面的象鼻峰、合掌峰和右面的斗鸡峰,在这里留了个影,镜头还不错。 沿小路继续前进,溪水上有座石桥去往合掌峰,右面可以爬上灵峰古洞。 灵峰古洞是600多年前因断裂构造形成的堆积架空而造成的,洞内还有七洞相连,形态诡异,因而称为“灵峰”。 上灵峰古洞是一条宽大的石阶路,路旁有十二座生肖的雕像,倒也别致。进入灵峰古洞,里面供奉着神像,我们鞠了三个躬。古洞中还有个洞,洞内有池水潭,水面上飘着几盏莲花灯,洞口有匾,曰“许愿潭”,据说朝里面扔钱后可以许愿。出洞后继续往上爬,有座灵芝石,好像不太像,留了张影以作纪念。 在灵芝石这里,可以远远地望见对面山崖半山腰的北斗洞,高大的洞中居然还建了一座道观,红黄分明,真是奇观,赶紧用长镜头拍了张全景。 从灵峰下来,过石桥,有条路可以去北斗洞。我们顺着路标前进,便到了上北斗洞的石阶路。一路登山,转了几道弯,便到了北斗洞。 北斗洞高70米,宽60米,深40米,高大宽敞,洞内十分明亮。红墙中央一座石牌坊,匾额上书“北斗洞”。洞内筑有四层道观,黄墙高筑,十分伟峨。灵宵殿中香火旺盛,还有一些道士,宗教气息很浓。在这里可以边歇息,边眺望对面灵峰的山色。 下北斗洞,半路有条叉路右拐,再登山上去,便到达了观音洞。 在合掌峰的两峰之间有道狭缝,这就是观音洞。观音洞深40多米,高达百米,为雁荡第一大洞。 观音洞口有座白石山门,门额横书“观音洞”三字,系赵扑初手笔。楹联题曰“胜境人知游雁荡,名山亦欲礼观音”。 进入山门后,一行石阶上平台。平台中央有座铜鼎,一旁的山崖石刻“无上妙境”四个红字,系民国年间王惟英所题。观音殿是依山而建的十层建筑,一路登楼,共377级台阶。站在每一层,朝洞口望去,都可以望见双笋峰,据说朝暮形态各异,使人浮想联翩。当然,我们不能朝暮观看,不过从洞口拍摄外面的山色,别具风格,也已经风光无限了。 到了第八层处,仰望洞顶,石缝中一线阳光射入,这就是有名的“一线天”。举起相机拍了张照片,效果尚可,不过缺乏观音洞的特色。 第十层大殿殿内供奉观音和十八罗汉,洞顶有水滴下,点滴不绝。我们拜了几下便下来了。 两峰间夹狭缝成洞,洞中居然有楼十层,此景之奇特,真乃生平所未尝见也!仅此,便不枉酷暑之际来了灵峰。 果盒桥和果盒亭 http://img534.photo.163.com/yk43yang/63222665/1711400869.jpg 合掌峰,也称为情侣峰。在晚上观看,像依偎的一对情人,中间就是观音洞。 http://img534.photo.163.com/yk43yang/63222665/1711399687.jpg 鲜花(0)鸡蛋(0)回复引用回复发纸条修改举报2006-09-11 11:00:13 7楼 删除 加黑 yk43yang积分:222 称号:二年级学生 在线:768分钟 发表:21篇 个人信息 下到山底右转,是一所丛林幽静的寺院——“白云庵”。 庵门外有黄色院墙,中央石砌山门,门额阴刻“白云庵”三字,楹联是“白云红树土方静,紫竹苍松味自清”。进门后一道照壁。照壁中央蓝地白字“阿弥陀佛”四个篆字,恰似粉墙上用了一方篆刻蓝印。 照壁后面是双层的大雄宝殿,红柱黑檐,极为庄严。从庵外望去,绿树掩着黄墙,粉墙衬着蓝字,白壁露出红楼,色彩调和,风格独特,乃镜头中的妙品也! 白云庵左侧有道石阶,一直通往更为雅致的紫竹林,可惜体力有限,用长镜头拍了几张照片就不再上去了。 出白云庵,绕过合掌峰前的一片空地,沿着溪水朝碧霄峰方向走去,这里很少人工雕琢,也很少有游人来,所以更加天然,也分外幽静。 一路上可以仰望右侧的骆驼峰、少女读书等等奇峰怪石,也可以下到清澈见底的小溪嬉水洗涮。 走了一程后,溪水的右方平地兀现一座石峰,状如神将站立,直指云天,这就是碧霄峰。继续前进一段路后,观看碧霄峰转过了一个角度。此时的碧霄峰却如一道屏风展开,罩着岩底的碧霄寺。 有位当地的来年人路过此地,他告诉我们,再过去就没什么景点了,如果要去将军洞,还有很遥远的路要走。于是我们就回过头,开始回家。 重新回到合掌峰,然后朝出口方向走去。这里的一路上还有许多景点,有座峰顶似乎平躺着一位少女,称为“睡美人”,有的峰顶如雄鸡向天而啼,称为“金鸡峰”,还有什么公公峰、婆婆峰,我看都不像,这些山峰其实前面都看到过,只是现在角度变了,看出些新花样来罢了。 走下溪水,踏着露出水面的卵石,可以低角度看到果盒亭下面的果盒桥。从这里看去,石桥桥拱在阳光照耀下的水面上呈现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在逆光下真是极富特色的镜头。 最后一个景点叫做“观音送客”,据介绍说该山岩像观音,不打诳语,我们实在看不出来。 回旅馆还是走路,因为丢失了水瓶,口实在是渴。半路遇见超市,进去买了一大瓶可乐。顺便问问老板娘,此地到底有没有公交车。老板娘极好心地告诉我们,不要听那些包车司机胡说,公交车是有的,不过少一些罢了,票价跟我在网上查到的完全一致。 这样,我们心里便有了底,否则,我们真要去物价局告一下状呢! 走在灵峰秀林小路 http://img534.photo.163.com/yk43yang/63222665/1711404630.jpg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去车站等车准备去大龙湫。一会儿的工夫,公交车真的来了,终点站大龙湫票价5元/人,比包车不知道省了多少。 大龙湫景区门票30元/人,凭老年证半价优惠,本人不厌其烦其记录门票及优惠情况,主要是想知道近年来门票涨价了多少,各地执行国家优惠政策的情况如何,因为许多地方是视国家政策如废纸的。 进门后向北看,可以望见一大片山崖耸立着高低有致,分列参差的一群立岩,像是千百佛众在此风云际会,所以此处称为千佛岩。 千佛岩旁还有两石相依,一高一低,状如少妇抱子,故称为“抱儿峰”。据说此景在南宋时已被发现,但我们眼拙,却始终未能看出来。 大龙湫景区其实并不大,顺时针方向转一圈用不了多久。我们先顺大路走去,首先看到了景区的主要景色——剪刀峰。 剪刀峰是平地突兀而起的一座独立山峰,中央分裂,状如剪刀,十分奇特。在大龙湫景区游览,可以从多个方向观看剪刀峰,由于角度不同,剪刀峰移步换景,这是这里的一大特色。 过了剪刀峰不多远,便可望见大龙湫瀑布了。大龙湫落差197米,是雁荡山最著名的瀑布。望大龙湫,如巨龙自天而降,乘云腾雾,挟雨带风。瀑布山崖不乏名人题刻,其中的“飘渺空蒙”、“白龙飞下 ”、“天外飞来”正是大龙湫的最好形容。 大龙湫旁还有座观瀑亭,红柱八角,柱上挂着楹联“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蒙蒙” 出自晚唐贯休和尚的名句。 我们的相机没有超广角,所以不能摄下大龙湫的全景,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看完了大龙湫瀑布,从另一条小路返回。一路上可以看到剪刀峰的另外三个形状,分别叫做“扬帆峰”、“桅杆峰”和“啄木鸟”。还有座山崖顶部酷似一只狐狸伏在庞大的虎头之上,叫做“狐假虎威”。其实,这里还有两个值得一看的地质现象,是“流纹岩岩穹”和“球泡流纹岩”。 在狐假虎威下的山崖上,有一道明显的弧线,这是几亿年前岩浆从这里挤出时形成的岩穹流纹。山崖上还有许多球泡状岩石,大小不等,这是岩浆冷凝而形成的。 两个半小时游览完了大龙湫,剩下的问题就是等车去灵岩了。停车场停着还多车,有些是旅游团的大桥车,有些小面包车显然是某些人的包车。我们则老老实实地去等公交车。 运气很好,虽然公交车极少,但我们只等了一会儿,就来了一辆,上车买票,3元/人就可到灵岩。 在去灵岩的途中,还可以望见高高山崖上的“方洞”景点。这是在悬崖上开出的一条栈道,还有一座高空吊桥连接着两座山峰。可以看见在上面行走的游人。据说走完全程要两小时,我们觉得似乎没什么好玩。 不一会,车就停在了灵岩大门。 大龙湫剪刀峰 http://img534.photo.163.com/yk43yang/63222665/1711395759.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