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我眼中的永定土楼 |
[游记]我眼中的永定土楼 |
2008-05-22 163.com |
在初溪土楼群对面的山上建了一个观景台,当我们俩个人登到这个地方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一个外国人静静的坐在那里看着土楼发呆。要说还是人家老外有礼貌,也可能是在这个地方只有我们三个人的关糸,看到我们俩人后,大老远就站起来亲切滴打招呼:泥~~~~号~~~~~~噢!我的那位哥们的嘴也快:我操,这锅伙计还会说中国话来!就在我们俩人准备好好滴和这位外国朋友交流一下看到土楼后感受的时候,老外又开腔了:我是瑞士人~~~~~~~恩,我不会中国~~~画~~啊。这事捣谷滴麻烦包,老外不会中国话,我和那哥们当然也不会英语了,虽然都没有掉价,不过没法交流啊。实在是服人家老外,地方这么偏,他并不是跟旅行团来的,也没有看到他包的车,神了,他一个人怎么大早上来到这个地方?最后我和俺那个哥们费了很多事,把中华武术用上了,四只手舞花了半天,总算让老外弄明白了:我们想用包的车带他到别的景点,老外人家还不和我们走。本想为了办好奥运会,当好东道主,结果意思到了,事没有办成。 最后和老外合影留念,为了体现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民富起来了的精神面貌,我们俩位国人我先上,虽然身高不大占优,在体重上大体感觉应该不会输给这个洋人,我拿了个领导造型,意思我们是大国,他们是小国应该体现出上下级关糸,没有想到拍出来后一看,这个洋人除了因为太瘦点感觉不大好意思以外,还双手*腰一付不大服气的劲头 眼前的这组土楼还有一个国际玩笑:在七十年代尼克松访华前的好多年里,美国的卫星发现了这群土楼,分析了半天,结论是中国在*近台湾的福建深山丛中生产飞碟一类的现代化武器,马上调用了好多远程导弹对准这个地方。 离开初溪之后,来到了洪坑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这个地方也是一个很大的土楼群,在众多的土楼中数“振成楼”最有名,被称为土楼王子。这座楼建于民国初期,采用了很多现代的材料,振成楼内外两环按八卦建造。外环四层,一层为厨房,二层为谷仓,三四层为卧室;卦与卦之间设防火墙。内环两层,有议事大厅、会客室等。楼中一厅、二井、三门、四梯的布局合理又对称。楼两恻还有学堂、花园等。令外国专家叹其为“神话建筑”。1985年,振成楼模型在美国洛杉矶建筑模型展览会上展出。 随后我们又来到了高头乡高北村,到这里来主要是看“承启楼”。这座楼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现列入中国名胜词典,号称"土楼王"。承启楼直径73米,走廊周长229.34米,全楼为三圈一中心。外圈4层,高16.4米,每层设72个房间,一层做饭,吃饭,二层放粮食和杂物,三,四层住人。第二圈二层,每层设40个房间,主要用于招待客人来时居住。第三圈为单层,设32个房间,用作书房。中心为祖堂,全楼共有400个房间,3个大门,2口水井。整个建筑占地5376.17M2。全楼住着60余户,400余人。由于承启楼规模宏大,造型奇特。因此,台湾小人国和深圳锦绣中华都有承启楼模型。1986年,我国邮电部发行一组中国民居系列邮票,其中福建民居邮票就是以承启楼为图案,该邮票在日本评为当年最佳邮票。 最后我们来到的地方是南溪土楼群,因为前边为了赶时间,先从好的地方看,到了后边再看就感觉没有多大的意思了,所以下午很早的时候我们就返往了永定县城。 到达永定后的第二天晚上11点多,我们结束了这次难忘的旅行。这次旅行不但近距离用手去触摸了一下先祖们历尽千辛万苦创造出的这些土楼,也了解了一些客家人的来历和生活习俗。 没有去永定前,一直认为客家人是个什么少数民族,到了永定之后才知道: “客家人”本身这个叫法就和我们这边叫“外来户”是一个意思。很多年前,为了躲避连年的战火,一大批人从中原一带背井离乡开始了南迁。“得中原者得天下”可见在历史上中原一带对一些政治家的重要性。主要因为中原一带风调雨顺,土地肥沃,在农业社会时代粮食比现如今一家人玩命争的石油更重要。人以食为天,没有了吃滴,生命都保证不了,就谈不上政权的巩固了。 为什么从现如今的河南一带走的这么远来到了福建和广东交界的山区?从地理位置上看,从河南往西是地广人稀的黄土高坡,这一带严重缺水,很不利于农业生产。往南是湖南,一方面,河南有战火,湖南离的近,也应该好过不了。另一方面,在土地就是命根的年代,湖南的土地早就被当地的人耕种了。当时他们一步步的走到现在的位置上安居下来,偶分析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广东,福建一带冬天不冷,没有了冬天,解决了穿衣和取暖两个很大的难题;从现客家人主要的分布的地方看,离大海只有二,三百公里远,这个地段年年都有台风发生,很不利于农业生产,当地人大多在海边以打渔为生,就会有一些山区里边的土地可以开荒耕种;另一个原因,这一地区有丰富的水源,还可以打猎为生;其实最重要的一点,他们到了大海边,以经无路可走了,再艰苦的环境也要找一个地方生存下来。 尽管他们选择的这些地方可以保证基本的生存条件,应该说自然条件非常的艰苦,地处深山老林,与外界交流的不方便加上台风,野兽,和当地人的侵犯都是他们面临的重重困难。也就是在这长途的迁移和艰苦的环境中造就出了汉族中的优秀群体:客家人。
|
转自:http://blog.163.com/cx156%40126/blog/static/191996522007010301594124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