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风物 狮岩冠“三界” ●练康豪 武平狮岩,地处闽粤赣边界。它头望东南,酷似一尊庞大的“醒狮”。狮岩之名由此而来。 狮岩,古称南安岩。相传北宋乾德二年(964)泉州僧人郑自严,曾在此设道场;宋真宗时被封为“均庆院”,南宋绍定三年(1230)又赐名“定光院”。 沿着狮岩两边的石阶拾级而上,均可至狮岩之冠——狮岩洞。这洞系天然溶洞,面积约400平方米。岩洞左边有一尊约丈高的“释迦牟尼”塑像。右边有一“水得参天”、精巧玲珑的小庙宇。岩洞正中是“大雄宝殿”。宝殿门窗精雕细刻,有飞禽走兽、腾龙翔凤;顶端立着麒麟狮子大象,俯视眈眈,寒气逼人;殿额悬挂两块金字黑匾:一块为“屐齿万年”,另一块为“南岩石洞”,左右柱挂着“金身留浙水,宝珞镇蛟湖”的对联。 岩洞两侧,既置佛像,又依壁竖着十多块高大的石碑;石碑镌刻定光大师来狮岩事迹及明朝太守王守仁等历史名人留下的诗章。 狮岩溶洞真可谓曲径通幽。往右,可通观音宫、何仙姑亭、登高亭;左边能达琼宫接汉等景点。 与狮岩紧连的是山脚下的均庆寺。它始建于北宋年间,明万历元年(1573)重建。清乾隆十六年(1751)重修。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三宝殿、大院坪、千佛楼;大院坪两侧为钟楼、鼓楼。三宝殿为双檐歇山顶抬梁式,燕尾高翘,古色天香,蔚为壮观。现均庆寺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狮岩集奇岩、幽洞、古寺于一体,自古游者如织,名冠 “三界”(闽粤赣边界)。有人赋诗赞道:灵岩真法界,灯览自由哉。贝叶空中下,莲花石上开。有山堪作钵。无涧不浮杯。聂顶一长啸,松风千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