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永远的布达拉宫 |
[游记]永远的布达拉宫 |
2007-08-30 live.com |
永远的布达拉宫 2007年7月24日晴 今天的签约行程是,八点半全团集合,景点观览的主要对象是拉萨八廓街、大昭寺和布达拉宫等。 导游仍然安排酒店七点半叫早,八点钟早餐。鉴于昨天夜逛布达拉宫广场余兴未尽,我和我太太商量后共同决定,今天早上再“自由主义”一下,六点半起床,洗漱后,立马到餐厅,拿了两个馒头两个煮鸡蛋(门口的服务员说住店客人免费早餐堂吃不准带,我们说要赶车来不及堂吃是否可变通让我们带一点?被告知下不为例。谢谢了),就径直出酒店,叫了一辆三轮车,直奔布达拉宫。 到了目的地,时间七点二十分。我们赶早,想看看朝霞濡染中的布达拉宫雄姿。之所以萌生这样的出游计划,起因是一本书,那是多年前我曾读过的女画家巴荒写的文化大散文《阳光与荒原的诱惑》。在这书本里,有一段对朝霞渲染下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描写,给我留下经久难忘的印象。 我怀揣着一个难以言尽的梦,并且将这个追梦意念,传导给了我太太,在高原缺氧弄得人的身体不十分舒坦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将“初次进藏少一点活动为好”的告诫抛在了脑后,昨夜今晨,执意给自己加了一码又一码行程。 我们到了布达拉宫广场,与昨夜的音乐高奏、人声喧闹之氛围截然不同,这是一个圣洁、祥和和静谧的早晨。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的尖顶,以及布达拉宫屋宇上的一根根立柱,已经披上一层暖暖的旭阳金色;广场上,不时有藏族同胞手持转经筒走过,对布达拉宫行注目礼,还见有在正对布达拉宫的广场位置五体投地行等身长拜礼者,让人不由不生感动。几位摄影发烧友将相机架在三角架上摆开捕捉美景的架势,让我为避免在高原过多消耗体力而只从上海带来一支独脚架的莫名地滋生一点点嫉妒和后悔。就这样,我用相机拍照,我太太用那个小巧的NV3摄像,为布达拉宫留下若干永远不可能重复的影像。 此时此刻的布达拉宫上空,蓝蓝的,遮蔽着蓝天的云彩,则显得过于厚重,以至于那理想中应当射出万道金光的太阳,不能充分将白云染成斑斓瑰丽的朝霞。但这样的与想象中之绚烂大不相同的圣洁景象,已经让我们很感动。我们看到了与昨夜到此完全不同的布达拉宫景象。 昨天下午从松赞干布出生地返回拉萨,时间已经不早。因此,我们的韩导游仁慈地将原先计划中的三个购物点压缩成一个,然后,便于下午六点半安排在奇源火锅城晚餐,这顿饭相对来说比较丰盛。然后,便回西藏大厦休息。我们与小刘夫妇约好晚上九点一起去布达拉宫。到点后,他们俩来叫我们,倒是我们俩改变主意,不随他们步行前往,想节省体力,乘坐三轮车往返。于是,我们四人就分成两拨行动。西藏大厦距离布达拉宫也就是三至四站公共汽车的路的距离。三轮车不一会就到了。这时才发觉,夜里的布达拉宫以及面前的广场多么热闹,多么美丽。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前的音乐喷泉,在随几乎可穿透夜空抵达九霄的乐曲曼舞;大路的另一边,格调完全不同,布达拉宫在泛光照明下,显得十分庄重肃穆,让人看了不由肃然起敬。我和我太太在广场上,从西头走到东头,走一段路,便为布达拉宫照一张像。其中有一张,布达拉宫前,五星红旗在夜空中迎风飘扬,我心头的神圣感油然而生。 如果说,夜幕中的布达拉宫是神圣的,早晨的布达拉宫是圣洁的,正午的布达拉宫该是怎样的呢?我们有着一种无言的期待。 八点二十分,实在不能在此多逗留,我们急忙从广场过马路,拦下一辆三轮车,急匆匆,往酒店赶。 说起三轮车,有一段小故事,必须在此插播一下。昨夜从酒店到布达拉宫坐的是三轮车。我们团中已经有老师前天一到拉萨就乘坐过,并且知道,顶多十块钱,因此,当我太太问“到布达拉宫多少钱”时,回答是“七元钱”,我太太脱口而出“这么便宜呀”。到达目的地,我太太付钱时说,“你说七元钱,我们就给你十元,不用找了”。车夫的回答是:“一个人七元钱,两个十四元”。阿呃。谁让我们当时没有说清楚呢。没有二话,我们付了十五元,车夫说,要找你一元,我太太说,不用找了。有了这番经验,这次我们就比较老到,向车夫问清楚,“多少钱?”回答是:“七元钱”;再问:“两个人七元,对吗?”车夫肯定地说“是的”。我太太也肯定地说,“到西藏大厦我们给你十元”。在灯红酒绿的大都市住久了,来到青藏高原,人心有一种“受洗”的感觉,容易变得更仁慈。在匮乏的环境中住久了,面对能够赚钱的机会,是否注定就会忘记曾经的“受洗”,变得超常世俗起来呢?如是,这样的变化,是否有其可以理解但又需要深究的原因呢? 我们夫妇俩准时赶上了团队集合的时间。旅行大巴载着大家向大昭寺进发。这时,艳阳高照,天气十分晴朗。在车上,各位团员都十分谨慎地给自己的脸蛋手臂抹上防晒霜。有的女同胞还准备口罩,不是用来过滤空气,而是为了防晒。好主意,我观察到,连有些当地藏族也为防晒带口罩。 在大巴经过一条街道时,我看到马路旁有一个广告牌,上面写着“西藏拉萨旅游网”推出的主题旅游产品“欢乐西藏行”,正巧,一位手持转经筒的妇女走过,被我的镜头逮个正着。我想,大概也是到八廓街去的。车上,车下,目的地是一个。人生,本来就是殊路同归啊! 大巴停在大昭寺附近的一家单位停车场里,导游让我们看清楚停车的地方,然后,宣布十点四十分为集合时间,就将我们整个团队的人“放羊”似的放进八廓街。我们没忘记,导游的关照:跟着转经的人流走,大致不会错;但是,千万不要去转那些像迷宫一样的旁门左道,那样容易迷路。于是,我们穿过一条直通大昭寺的小商品街,就你走我也走地融入转经的队伍。以大昭寺为中心的四周街道,就是大名鼎鼎的八廓街。老规矩,以寺院为基准,左边进,右边出。 一路走,一路观光,一路照相。我这时为自己定下的摄影重点,是民俗风情,以人为中心,兼及环境背景。于是,叩等身长头的,口中念叨、右手转经筒的,以及比较有特点的游客,如此等等,均被收入CCD。其中,有个身着黄黄上衣的汉子,沿着转经道叩等身长头,分别被我和我太太用数码照片和NV3摄像全程记录下来;有一对母子也特别引人注目,母亲跪倒叩头,稚气未脱的孩童,也照样仿效,然后,为脑后的声响所吸引,回过头来好奇地张望;有个老外,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头戴太阳帽,一手拿袖珍相机拍照,一手捧着一本导游书和一瓶矿泉水,看样子,挺专注,很投入。 在这期间,我的相机记录最多的一个系列是八廓街转经道上装束各异、表情如一的朝圣者,其中的一位头戴白色太阳帽、手持转经筒、满脸皱纹的老奶奶的侧面剪影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与这些虔诚群象大不相同的唯一例外是那个披着红袈裟正在打手机的光头僧侣。 当然,这时候我不会忘记瞅准时机给自家太太留影。八廓街的转经道上马不停蹄,于是只能抓拍,留下的影像,有手持NV3乐呵呵地摄像的,有合掌作揖向在转经的慈祥老太太祝福的。 到了规定的时间,我们旅行团的各位团员准时集合起来。下一站是布达拉宫。这是一个西藏之旅的卡口景点。不到布达拉宫,就等于没到西藏。从如此说法中可见此景点的重要地位。在旅游旺季,布达拉宫往往一票难求。即使是我们这样的通过正规旅行社早早作好行程安排的旅游团,原定21日进宫的计划也被临时改成24日。而且,有关规定要求,每个旅游团必须集体进,集体出,全部宫内的观览时间在60分钟之内。如此宏大的宫殿,这样紧凑的时间,匆匆过客的浮光掠影是断然不可避免的。但是,让每一位游客产生“我终于来了”的“到此一游”感,便是第一收获;感受到藏传佛教的博大精深,乃第二收获;知道布达拉宫的历史(包括此宫与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联系)则为第三大收获。能有这三大收获,已经可以说不虚此行了。但是,我们旅行团除了这三大收获,还有意外的惊喜。 从布达拉宫一侧的入口走进这座雄伟的宫殿式庙宇时,那种好奇心和庄严感交织的体验真的很难形容。昨天晚上和今天早晨,我们看到的是布达拉宫的正面景象。这时来到布达拉的背面,看上去好像显得更加伟岸和雄奇,也许是因为近距离观照的缘故。在等候走上台阶并进宫参观的排队时分,我发现了一处绝佳的摄影视点,一棵大树绿阴掩映下,伟岸雄奇的布达拉宫显得亲切温馨起来。我将此景拍摄下来,并向其他同团的好“摄”之徒作介绍,从他们的满意神情中我得到应有的褒奖。 当我们在规定的时间走出布达拉宫时,时值正午,艳阳当空照,谁曾料,罕见的景象出现了,布达拉宫之上的这一轮光芒万丈的太阳周边,出现一个七彩的光环,有点像峨眉山上难得一见的佛光。此时此刻。走在布达拉宫旁的下行石头大路上所有游人无不称奇道绝,纷纷驻足观看。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我的D200电池用完,于是,就用装上胶卷的Fm3a手动调控拍摄,我太太则掌控NV3,一静一动,留下这奇幻景象。据后来同旅行团的我校车队潘师傅有板有眼地向我们大家说,这都是因为我们心善、人好,才能见到此奇景。据说,潘师傅每天都要修行做两小时功课,难怪评点起来有如此见地。 离开布达拉宫,又折返大昭寺。进得这座著名的寺院,不能随便摄影,绝对不能戴帽(布达拉宫内也是如此规矩)。我们跟着导游,一个又一个地瞻仰包蕴着说不完故事的菩萨。其中,有个奇特的经历值得一提。 从历史掌故资料中得知,唐朝佛教盛行,而藏地无佛。文成公主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她携带了佛塔、经书和佛像入蕃,决意建寺弘佛。她让山羊背土填卧塘,建成了“大昭寺”。现在大昭寺大殿正中供奉着的一尊释迦牟尼塑像,也是文成公主当年从长安请来的。 据韩导介绍,这座神圣无比的释迦牟尼等身塑像,与天下其他释迦牟尼像在造型上根本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其是坐像,双脚落地,而其他造像都是盘腿而坐的。如今,这尊神像被供奉在一个门口由链索门遮挡的犹如巨大神龛一样的屋子里,平时,不会轻易开门让人进去。非开不可,据说也要三个僧人同时在场。 根本不可能发生的奇事让我们给遇上了。当本团随大昭寺内川流不息的瞻仰队伍走到释迦牟尼造像供奉之所,只见一群身背酥油桶的藏民在三个僧人共同推开链索门之后走进去,我们的队伍正在这群藏民之后,谁知,掌门僧人手一挥,示意我们也可以往里进。于是,我们一脸严肃地从左边进,右折经过释迦牟尼坐像的脚下,再右折,满心激动地从门右侧出来。等到我们这拨人转一圈出来,此链索门又被关上了。韩导也感到奇怪,他带团这么多年,到此无数次,从来未见此门被打开允许游人进去过。 今天的拉萨游程,我们在通常都能得到的三大收获之外,又遇见两大奇事:布达拉宫上空太阳罩金环为其一,步入当年文成公主请来的释迦牟尼坐像圣殿为其二。 在大昭寺里,我们登上了一处殿堂的屋顶平台,这里,可以眺望不远处的布达拉宫。我和太太在此以布达拉宫为背景、以大昭寺为近景,请杨领队用那个NV3 拍了一张很有纪念意义的合影。 今夜星光灿烂。灿烂得我们只想笑,笑咪咪地进入身处拉萨时特酿的梦乡。 顺义茶庄改定并上传于2007年8月13日 (未完待续) 注:更多摄影见本博客相册8月14日专辑。
|
转自:http://sycz.spaces.live.com/blog/cns!75a1cdf8019c5ca5!3823.entry70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