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千佛的住所——拉萨药王山(含旅游攻略) |
[游记]千佛的住所——拉萨药王山(含旅游攻略) |
2007-07-21 |
六字真言石刻 玛尼石刻堆 刻经板的手工艺人 在西藏我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药王山,准确的说应该是它西侧的“千佛崖”,那里游客知道的不多所以几乎没有游人,只有很少的藏民在那叩头,很安静的地方,也很适合心灵的静修。 第一次去是02年的夏天,跟拉萨的朋友宇说想去药王山看看,听说那里拍布达拉宫是很好的角度,宇是河南人在拉萨长大,对拉萨很熟悉,他说带我去个一般游客不知道的好地方,然后就带着我神神秘秘的往布达拉宫广场方向走,还没到布达拉宫就拐进一条大路,然后前行大约500米左右,又钻进了小胡同,经过七扭八拐之后他停下了,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我一下就惊呆了,好大一面墙的摩崖石刻,准确的说应该是一小面山的石刻,远远望去只能看到墙面上刻绘着各种造像,色彩极其艳丽,那壮观的场面让人心震撼,尤其是经过那么多不起眼的小胡同走出来,面前豁然开朗突然出现这么雄壮的场景,犹如突然走进桃花源,美得让人窒息。这时从旁边一个小屋里出来为喇嘛可能看我是游客要我买票,票价5元,宇用藏语和他打个招呼,他就回去了。 宇说这就是“千佛崖”,是药王山的一部分,传说是很久以前的一个大贵族(06年看到这里简介的牌子上说是公元十四世纪的贵族多仁*班智达)出资请人刻凿的,我想这跟龙门和云岗石窟的来历很象的,都是贵族当初为了个人的利益而留给今人的艺术杰作。宇说在拉萨藏民中有的人家生活困难,家中如果有人过世买不起超度的唐卡请不起念经超度的僧人时,就买些颜料把这里的石刻佛像重新刷一遍所起的功德是一样的。这个习俗现在还在延续。后来回家看五世达赖喇嘛的《西藏王臣记》无意中看到这样一件事:一天松赞干布来到红山,看到山中突然显现出六字真言:“嗡嘛呢叭咪哞”,于是他马上沐浴更衣进行叩拜,又从六字真言幻影中放出五色彩虹从中显现出观世菩萨、度母、马头金刚等佛像,于是他请来尼泊尔手工艺人按照神力所现把这些图案刻出在崖上。可见药王山摩崖造像,最晚也应始于吐蕃时期,至今已近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崖前是一大片平整的空地,有一片地面很光亮,这是藏民在这叩头磨得,我们俩也在这拜了三拜,来到崖脚下,山脚下是一排金色铜制转经桶,人不能靠近山崖只能远远观看,仔细看上面刻绘着不动明王,观音菩萨,白度母,绿度母,马头明王,莲花生大士,宗喀巴大士……还有好多我叫不出名字的佛像,大大小小真的无愧“千佛崖”这个名字。每尊佛像刻绘的都很精美,经过这么多年风雨洗礼颜色依旧艳丽。造像全在半山腰的小路上,崖壁呈台级状,不象其他崖壁那样陡峭,造像比较分散,我们就沿着台阶边走边看,宇一路教我认各尊佛像:有供养人形象,莲花生像、八臂十一面观音像、一佛二供养人像、护法神像、释迦像等。山脚往山上去的路上有一排刻石经板的手工艺人,每个人都全神贯注的盯着手下的石板,一下一下的雕琢着,随着叮叮当当的声音刻下时光的印记。这些刻出来的经板有的是手工艺人自己发愿来还愿雕刻的,也有的是刻出来让藏民到上面堆出玛尼堆积功德的。在两个山崖中间就有一座二层楼高的这些石板堆的玛尼堆,那个规模也可以称作玛尼山了。 我们按顺时针方向拾阶而上,绕过上面小山头就见到东山头的佛像群。这边的题材以千佛像为主,其它都是零散的佛、观音菩萨、护法神像等。千佛像大都为浅浮雕,保存的还算完好。千佛像下端的崖壁上,有几组造像,除此之处还有浅浮雕灵塔和六字真言。崖的另一边用经幡围成了护栏,五色的风马旗在风中飞舞。 整个参观才用了一个多钟头,我意犹未尽,但是又不好意思让宇在烈日下陪我,心中盘算近几日抽个时间自己来好好看看。没想到因为别的原因这一别再来竟是第二年了,这一年里总是看着千佛崖拍的图片发呆,心弦不知被这里的什么牵动。03年8月我又到了拉萨,下了飞机行李扔在八郎学直奔药王山,在这里足足看了一下午,觉得每一尊佛都对我展开笑颜,在拉萨住的一个月时间里我又去了N次,有时在那一下午,有时一天,没有一个游客来打扰,只有寥寥的几个藏民在叩大头。有一次还遇到一件很好玩的事,一个阿妈拉对着千佛崖叩大头,她身边一只白色的长毛狗在她旁边跟着忙乎,可是当我细看时很吃惊,那个小狗竟然也随着阿妈拉在叩头,每次都抬头看阿妈拉,看到阿妈拉伏下身时,它也象人一样把两个前爪直直的伸出去,身体趴在地下,一次一次跟随着阿妈拉的动作……我以前只听朋友说过有的寺庙里一开始念经就会有小狗跑来人一样坐在那听,赶都赶不走,没想到今天我也看到这样的奇事了,怪不得藏民一向对狗宠爱有佳,原来它们是这样的有灵性. 以后的几年都是匆匆的到拉萨又匆匆的离开,没有时间再来这里.06年夏天我又站在千佛崖脚下了,这次我知道我的目的,不再是盲目的观看,我在所有的佛前叩了大头,完成了我的一个心愿。这次的千佛崖变样了,首先是门口设了守门人开始收门票10元,也有了参观时间早9:30—晚18:30。千佛崖山脚前的转经桶都不见了,原地建起了一排小房子,里面供着很多酥油灯。两座崖中间的玛尼石堆的小山也变成了一座现代气息的建筑,不过上面多了很多的刻绘佛像,造像千姿百态,很值得细细观看.东山头的佛像看不到了,没有路可以过去了,很遗憾。只有那些山崖上色彩艳丽的佛像没变,在烈日下依旧展着笑颜,还有山脚下刻石板的手工艺人没变,依旧用手里的工具敲着那千古不变的古老歌谣。 附: 药王山简介及旅游攻略 药王山,藏名夹波日,意为“山角之山”。在拉萨市布达拉宫右侧。海拔3725米,有小路可至峰顶。 药王山得名于山上曾有一座药王庙,藏语称为“门巴扎仓”。过去药王庙集中了一批藏医,大约在17世纪发展为藏医学府,即藏医学院。药王庙的高僧亦为达赖喇嘛的保健医生。20世纪60年代后,原属于药王庙的藏医合并到门孜康,成为现在大昭寺西面宇妥桥附近的藏医院。 药王山东侧有个洞窟式的小庙宇,是一座造型奇特的石窟寺庙,从落在药王山东麓陡峭的山腰上,叫查拉鲁普。相传,它顶上的山崖是文成公主思念家乡时向东方朝拜的地方。洞窟开凿于松赞干布时代,据说藏王松赞干布的木雅妃如雍在查拉鲁普山崖上雕刻大梵天神像,用当时西藏很紧俏的盐作为工匠的报酬,掘崖粉一升,给盐一升。接着,又在石窟里开凿了转经廊道。经过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中间几经兴衰,这座拉萨地区罕见的石窟寺庙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石窟呈不规则长方形,面积约27平方米,洞口有一中心柱,中心柱与洞壁之间是狭窄的转经廊道,岩壁上有69尊石刻造像,廊道两边排列石刻神像,北面石壁上有松赞干布布与文成、尺尊两位公主以及重臣吞米桑布扎、禄东赞的造像。洞内光线暗淡,全靠酥油灯照明。 药王山山南面的崖壁造像,是造像比较精彩、集中的地方。山南南崖壁长约一千米;高约二十五至五十米。在这块崖壁上,雕刻着大大小小的各种造像近四万千尊。题材以佛像为主,十一面观音次之,一般菩萨像较少,有各类护法神、马头金刚、供养人、莲花生、宗喀巴等造像,造像的下端有些刻有六字真言。这些造像不仅在题材、内容方面丰富多彩,并且在技法、形式上不拘一格,它打破佛、菩萨在严格的宗教绘画,造像上那种严格按照《画像量度经》、《造像量度经》的规范和桎梏。佛像上出现了手镯、缨络;而菩萨像又出现了佛的坐式和手势。 *门票:10元 *开放时间:9:30——18:30 *庙内光线幽暗,带好手电或头灯,上山的小路在布达拉宫右侧对面马路、白塔后面。千佛崖从西藏旅游局东面的一条小路一直往南走就可找到。从布达拉宫广场坐人力三轮车到千佛崖一般要游客5元钱,正常的话应该是3元钱。从八郎学旅馆到千佛三轮车大约6—8元。 *千佛崖附近有很多刻玛尼石的人家,还有作泥擦擦的人家,泥擦擦一般用来供奉山神,价格不贵,5毛钱到10多元的都有。玛尼石可以买来供奉到千佛崖的玛尼堆上,泥擦擦可以留做纪念,但是一定要跟别的东西分开,它会掉下很多泥粉弄脏衣物。而且千万不要磕碰,我06年买了6块一路背到新疆陕西结果回家就剩3块了。 06年千佛崖主墙面 02年千佛崖主墙面 06年玛尼堆 02年玛尼堆 02年拍摄 上面几张为02年拍摄东山头的佛像 以下为06年拍摄 这位阿佳在制作泥擦擦,在往上面涂金粉 评论 (11) | |
原始链接:http://zhuoma813.blog.sohu.com/35191517.html |
转自:45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