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雅鲁藏布江 |
[游记]雅鲁藏布江 |
2008-05-22 blogcn.com |
雅鲁藏布江和“神山”冈底斯山、“圣湖”玛旁雍错一样,在藏族人民心目中,是崇高神圣的。“雅鲁”相传是藏族酋长的始祖,“藏布”是“赞普”的转音,而“赞普”是西藏历史上,统一西藏高原,建立吐蕃王朝的第一个藏王的尊号(唐代,藏语称藏王为赞普)。现在的“藏布”,藏语指大水、江河的意思。雅鲁藏布江各河段分别有不同的名称。它的源头有两个:北源是发源于冈底斯山南麓的马攸木藏布,中源为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杰马央宗冰川的杰马央宗曲,源地海拔约5590米,南源为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阿色甲果冰川的库比曲。据中国科学院育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实地考察,杰马央宗曲河长为107公里,库比曲河长为78公里,前者比后者长29公里:流域面积前者是3361平方公里,后者是1011平方公里,前者是后者的3.3倍。流量前者为42.8立方米/秒,后者为21.7立方米/秒。因此,杰马央宗曲被认为是雅鲁藏布江的正源,南源库比曲和北源马攸木藏布是它的支流。三源在仲巴县桑木张附近汇合成一条河,叫当却藏布(马泉河)。马泉河呈西北——东南流向,至萨噶县里孜附近始称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江从河源到巴昔卡,大致可以划分为三段:源头到里孜为上游;里孜至米林县派区为中游;派区至巴昔卡为下游。各河段独具特色而且与我国东部地区河流的上、中、下游特征明显不同。上游马泉河,游荡在海拔高程4700米以上的高原上,全长183公里,河谷广阔,一般宽约10一30公里,河床坡降很小,水量亦小,河水下切力微弱,多弯曲汉流,水很浅,清澈见底。这里有着无数晶莹夺目的小湖泊和一望无际,犹如绿色绒毡的草地。宽谷中马泉河就象绒毡上的一条挂满串串明珠的银色缎带,铺展在烟云飘渺的雪山脚下。明镜般的河水倒映着河谷两侧的冰峰雪岭,好象天宫中的亭台楼阁;丰美的水草是放牧牛羊的好牧场;苍茫草地还是野生动物的乐园。雅鲁藏布江中游,长时1340公里,河床海拔高度从4600米下降到2800米。中游段河谷宽窄相间,一束一放,犹如串珠,比较著名的峡谷有日喀则大竹卡间的约居峡谷,泽当以下的加查峡谷;宽谷段河谷比较开阔,一般宽5—10公里,水流平稳,曲流发育,水道分散,汉流最多时有20多股,蓝绿色的江水和金灿灿‘的沙洲交织在一起,构成特有的辫状水系。到了冬春干旱季节,河谷地带盛行强劲的西风,扬起河漫滩及沙洲上的细沙,有的堆积在宽谷地带形成一片片的新月形的沙丘和新月形的沙丘链;有的吹送到江北岸的高山上,一座座沙丘堆积在山坳里,有的沙丘甚至一直堆积到山顶上,形成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独特的沙山景色。中游段汇集了雅鲁藏布江的许多主要支流,象年楚河、拉萨河、尼洋河等,这些支流不但提供了丰富的水量,而且营造了广阔的平原,如拉萨平原、日喀则平原等。这些河谷平原海拔都在4000米以下,一般宽2—3公里或6—7公里不等,长可达数十公里。中游宽谷气候条件比较好,全年有6—7个月的生长期,年降水量可达500毫米以上,为西藏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是西藏人口稠密、经济繁荣、农业发达的地区,也是西藏自治区最重要的粮食基地。雅鲁藏布江中游,江阔水深,坡降小,水流平稳,可以通航牛皮船和木船,西藏交通部门试制的拖驳,已试航成功。通航里程干流西起日喀则地区的拉孜东到山南地区泽当,长约400多公里,尤其是曲水至泽当,长达140公里的河段,河面宽达300米以上,舟楫往来频繁,交通相当便利。因此,雅鲁藏布江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通航河流。雅鲁藏布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l395亿立方米,占我国河川径流量的二十分之一,为黄河的两倍多,仅次于长江、珠江,在我国河流中居第三位。它的天然水能蕴藏量约为1亿千瓦,相当我国河流水能蕴藏量的七分之一,仅次于长江,在我国河流中居第二位。雅鲁藏布江的单位河长、单位面积的水能蕴藏量极大地超过长江,居全国河流中首位。从地理角度雅鲁藏布江可分为:江源至里孜为上游段,长268公里,落差1.190米,平均坡降4.4。,控制集水面积26570平方公里。河谷宽广,水流平缓,多弯曲叉流;里孜至排村为中游段,长1293公里,落差1520米,平均坡降1.2。,控制集水面积16395l平方公里。河谷宽窄相间,两岸山峰兀立,一派万崖竞秀景观;排村至巴昔卡为下游段,长496公里,落差2725米,平均坡降5.50。,控制集水面积49960平方公里。河谷收缩,水流迂回曲折,构成了举世闻名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流经仲巴、萨噶、乃东等23个县和珞瑜地区,在西藏境内全长2057公里,流域面积240480平方公里。流域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在全国各大河流中,雅鲁藏布江的长度居第2位,流域面积居第6位,流量居第3位,水能蕴藏量居第2位,单位面积的水能蕴藏量居首位。流域内有优良的天然牧场、肥沃的良田和丰富的森林资源。气候温和、农产丰富,为藏民族早期发展的地区。两岸拥有众多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江内产四须鲅鱼、铲齿裂腹鱼(原皮鱼)、双须重唇鱼(麻鱼)、裸裂尻鱼、斑切胸鲦鱼等鱼类。 |
转自:http://5m5.blogcn.com/diary,115901923.shtml31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