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尼泊尔游记(三) 美丽的博卡拉 |
[游记]尼泊尔游记(三) 美丽的博卡拉 |
2008-07-01 sina.com.cn |
1月9日早上8点我们就开始从加德满都往博卡拉出发,在刚驶出不到半小时的路上,终于见到了红绿灯,老天,我终于见到了红路灯。苏导说因为这条道路是加市通往尼泊尔其他城市的重要路口,拥挤是必然的,当然在如此重要的当口设红绿灯也是理所应当的。博卡拉是尼泊尔的第二大城市,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富人相对也多。主要原因在于这个城市的外籍劳工和雇佣兵比较多,赚得是美元,花的是尼币。原以为一路上风景秀丽的,如同从日喀则往珠峰的方向般。事实证明,对任何事情都不能期望值太高,走到哪里,风景如何,好就欣赏,不好就闭目养神吧。一路仍然是拥挤的道路、矮小的房屋和算不上风景的风俗人情。倒是经过了几座桥,河水清澈如五六月的雅鲁藏布江,仍然在开心和期待中,经过五六小时后终于到达了博卡拉。 尼泊尔属于多地貌国家,西边和东边都是高原山区,海拔是4-5000米,只有雪巴族人才能在高原区生活,这个国家也有36个多民族。在中部地带,有5-6个民族,海拔基本都在3000多米。接下来就是像加市这样1000多米的城市,人口众多。而在南部地区和印度接壤的地区,则属平原,和印度的通婚也比较多。导游介绍在高原地区生活的人,很多是蒙族后裔或者分支。他自己则是亚历克族的后裔,也是因为尼泊尔在远古时期各族混居通婚较多,形成的各类种族也较多。其中谈到尼泊尔的男女地位问题,与印度一样,这也是个重男轻女的国家。女人不仅是附属品,还是一个地道的赔钱货。男女通婚时,男方不仅可以向女方家庭索要嫁妆和彩礼,女儿较多的家庭头痛不已。对女性的歧视到处显而易见,最离谱的是女性生理期间不能住在家里,只能和牲畜待在一起,或者在野外搭棚,狂晕亚!随着经济发展,目前一些大城市情况好转多了。家里长辈去世后,只有儿子才能有点火权。印度教奉行火葬,以前还有殉葬。尸体以前还有在水边的一种检验法,测验是否该人的灵魂已经出窍,确认出窍后才能运往火葬场,途中亲人可哭泣,但是到达火葬场后就不许再哭。一般由大儿子点燃火把,然后有专人负责焚烧,3-5小时完毕后,木头和骨灰都需要放入河中,信奉印度教的人认为河水是直接通往印度的恒河,象征着人会往生极乐世界。家人需在七日后到河水中净身,然后换上白色衣服,剃头,中间留一小撮头发,衣服和头发的装饰需要保留一年的时间。一年以后再到火葬场朝拜,请亲朋好友一起祷告,此后每年的忌日都需要来朝拜。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5d832d01008g69.html25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