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雨季墨脱 |
[游记]雨季墨脱 |
2007-07-24 kshiker.com |
雨季墨脱 走完了川藏,心里念念不忘墨脱,那个西藏的莲花圣地.走川藏线到波密时就想从那进.由于今年雨季提前了半个月,每天都是绵绵细雨,很多当地人也劝拦我们别去。只好和在邦达认识的熊哥他们放弃计划,他们在波密休息,而我去了拉萨。 去完了山南又回到了拉萨,由于“非典”今年八朗学没有了往年的人气,一片寂静。没几个游客,只碰上了刚从阿里转山回来的杨姐.说准备去墨脱.那时我也没想,还寻思着找人去那木错,结果在拉萨呆了一天也没找到伴.下午又开始我的传统项目,去大昭寺金顶晒太阳、发呆,有机会还能听听尼玛老师的讲解(可惜那天没有)。忽然脑子一转,还不如去墨脱吧,想不到在家里精心准备的徒步墨脱就这样开始了。 给杨姐打了个电话,她己到八一了.说可以等我过来再走.赶忙回到八朗学,收拾装备,其实我这次带的东西几乎都是为去墨脱准备,又去北京路花了15块钱买了双高帮解放鞋.把多余的东西存在服务台,还在里面留了封信,万一回不来,给爸妈一个交待.(呵呵,好笑) 晚上去吉日,跟那刚认识的老梁,老柯他们告别.他们是广西人,‘老驴们’骑摩托车进藏的,在山南桑耶寺认识的,然后一起徒步青朴.老梁是广西电视台的记者,老柯是个体育老师。他们非得为我饯行,腐败了一回。在那碰上了一个53岁骑摩托走中国的“飘哥”,酒逢英雄千杯少,聊着、喝着不知不觉深夜了,酒也干了不少,颇有余纯顺和宋小南阿里相见的场景. 7月10日 今天一大早就起床,8:00点到拉萨西郊车站,坐车去八一.拉萨到八一420公里,车费50元。不过路况很好,算是西藏少有的高等级公路,一路风光如画,下午3:00点到达八一。为了方便搭车住在墨脱驻八一办事处,杨姐已住在那了,并办好边境通行证(墨脱是边境区),而我早在家里就办好了。 八一又开始下雨了,雨季的西藏让人烦透了。什么都是湿的,最糟的是由于下雨发生了塌方,使去派乡的路走不了,看来只有耐心的等了。最快的车是后天墨脱县公安局的车去波密,如果102没有大塌方可搭他们车先到波密。.然后从波密反向往派乡走,看来只好这样,反正走的成就行。 晚上八一又停电又停水,外面还下着雨。还是回房间打开睡袋早点休息吧,未来几天长路漫漫,保存体力重要。 7月11日 一大早我就被一阵响声吵醒,到窗口一看,一辆货车在装货,赶紧起床跑下去,一问是去派乡得。可把我乐的,赶紧跑上去告诉杨姐。然后找到司机谈好价格.每人70大洋,还可以做驾驶室,不用扛大箱。我又急忙去超市,太早了超市还没开门,只好去旁边小店买了30包方便面、20根火腿肠和一些不知名的巧克力,最后检查了一遍装备,就出发了。 出发时,下了好几个月的雨停了,还露出一丝阳光,车上除了司机、还多了个女的,她是在墨脱开店的,送货到派乡再由背夫背到墨脱卖。她还跟我说昨天刚有两个北京的从波密过来,到八一了,可惜我们没碰上. 下了好几个月的雨,走红卫林场的路塌方走不过.司机选择走一条乡间小路。两边都树林,一路风景颇像家乡,好亲切.可那路实在太差,全是一尺深的淤泥.车在缓缓爬着,不时还有大坑,车轮掉进了好几次.有时还得下去修路,搬石头. 由于没有走冈嘎大桥,需做渡船过雅鲁藏布江,那是一条藏民的木船。真想不多这样的船能渡车,一次只能走一辆车,象我们这样的货车只能先把货卸了先过去,然后再让车子过去。还好江边的风光很美,听司机说,在天气好的时候可以看到南迦巴瓦峰.可惜我们没这个眼福了。 过了江,一小时后我们到了派乡,派乡是林芝地区往墨脱县城送物资的中转站,军用物资也在此转运.这里有许多像“营房 ”的木房子.我们住在村口司机家开的三妹客栈里10元/人。还挺干净。派乡只有只有一条小街道,在这里完全了进入墨脱前最后一次采购.买了绑腿,压缩饼干.因为雨季,多雄拉山上积雪很深,山顶浓雾弥漫,容易迷路,我们找了一个向导,他还能帮杨姐背些东西.一举两得. 7月12日 由于早上有车到松林口,我们6:00就起床了.派乡到松林口有盘山公路,运输季节常有货车上去,我坐上了山口的货车,车上载满了己经打好包的物资.十几个背夫坐着,车厢上有弓型的铁柱子,但没有车蓬.我发现了车上有个冰柜,大约有百来斤,我问才知道是昨天那个老板娘的,准备背到背崩去,我暗暗担心背夫是怎么背动这庞然大物的。天又开始下雨了,我们急忙穿上冲锋衣,而他们还是那身在这里最见惯的迷彩服,只有少数人身上披着雨布。 到了山腰,车己无路可走了,车上的包纷纷卸了下来,大家开始翻山了.我遇上一个在浙江警校上学的门巴青年白马,于是我们三人同行.白马算是墨脱的才子了.在那么封闭的地方出个大学生太不容易了,更难得的是他说,他要在毕业后回到家乡工作.一路他给我讲了许多关于他们门巴族的事. 墨脱与印度接攘,属于边境县,是中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世代居住着门巴族、珞巴族和部分藏族人居住地,大约有人口九千多人.这里属热带密林气候,景色秀丽,四季如春,这里没有受到过多人类活动的污染,是一处莲花圣地之净土.门巴人一生都与酒结缘,生产、生活都靠背篓走天下,敬山神信鬼妖占卜巫医过着一种自然的原始的峡谷森林生活. 我还向白马了解门巴人放毒的事。“解放以前这里是个原始部落,当地门巴人有一种传统,就是给别人下毒,他们认为把有福份的人毒死后,死者生前的福分可以转到自己家里,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上天赐的‘福’人人有份,谁要是有钱了,生活美满了,就是福占的多,自己要争得福就得把别的有福之人杀死。他们的毒可谓是防不胜防,在水里,在饭里,在酒里都下,敬洒时门巴女人的大拇指抠在碗沿上,指甲缝里藏着毒药,只要触到满溢的黄酒,毒药就会溶入酒中,神不知鬼不觉的。” “我听说解放前他们下毒,现在还有吗?” “现在也有,他们对本族人也下毒,研制的毒药分大毒、中毒和小毒三种,小毒能让小几个月死,或几年后死去;中毒不要人命,只让人得一种大病,无精打采,面容枯槁,筋骨畏缩乃至卧床不起;大毒就是马上死去,根本没法查到下毒人,这种毒药是门巴人最神秘的秘方.直到现在也没人能搞清楚,你路上不要吃门巴人的东西,不要喝他们的酒。” 我们开始爬山了,进墨脱,先要翻过喜马拉雅山脉上海拨4221米的多雄拉山口,晚上达到下个驿站拉格,全长20公里。这里的山很陡,转过几个山道,抬头上望时,我心里一阵发麻,傻了.多雄拉山整个是一块陡峭的大玻璃镜,白刷刷的一片,我找到一根竹棍,柱着它艰难地一步一步移动,将近山顶,积雪越来越厚了,风刮着,雨夹着冰雹打在脸上.天气更寒冷了.手套全湿了,手上冰冷冰冷.地上雪冰上了.这样也好,避免踩到浮雪上陷进去. 11:00到达了山顶.我背着风口休息.狂风从身边刮过.等着杨姐上来。山口飘扬着风马旗的玛尼堆,周围全是白茫茫的一片,很美。可惜弥漫的大雾.雨一直在下,我拿不出相机来拍,真后悔自己带了个光学的,这时才想起傻瓜机的好处。接下来的是下山路,白茫茫的雪,白茫茫的雾,几乎看不到下山的路,好在向导在前面带路,走过那片雪地,下面全是陡峭的山崖.无数雪水从山顶倾泻而下,我们时而扶岩而下时而越涧而过,其中一条山涧,大约有齐腰深的水,奔腾的雪水冰凉冰凉.我们必须从水里趟过去.杨姐脚底一滑差点就倒下去了,幸亏向导手拉住了.下面就是大山谷,吓得我直冒冷汗. 下午3:00到达拉格,拉格是个地名,有几个临时搭建的木屋,是个小卖部兼简易驿站.赶快换上干的衣服.烧上我们从派乡带过来的菜.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烤火了.把湿透的衣服、鞋烤干,明天继续行走. 7月13日 还在美美的睡梦里,杨姐就把我叫醒了,外面雨还在下着,心里一阵不爽,可还得走啊.今天要到下一个住宿点汗密,全程30公里。吃过早饭,叫上白马一起出发了.由于我们对门巴人的胆怯.我们住在一家四川人的栈站,白马当然是在老乡家里住. 这里全是原始树木,四周是一片绿色的世界.今天走得几乎是下山路,路沿着山的一侧,另一边便是万丈峡谷,澎湃的江水奔腾而下.浩荡的水声震耳欲聋,偶尔还有几声清脆的鸟声。只有几十公分宽的小道,由于下雨变的湿滑难行,脚下是泥水糟和硬邦邦的石头沟,里面全是泥水和腐叶.一脚下去要么陷进淤泥,要么碰上坚硬的石头,我穿的解放鞋底很薄.硌得我在落脚之前总要揪一下心.中午到了大崖洞,大崖洞其实就是块伸出的岩石,很容易辨认.下面有熏黑的石头,有人在这做饭的痕迹.我们在附近的木屋里解决了午饭继续上路,这里开始有蚂蝗出现了.杨姐的身上发现了第一条蚂蝗,吓的她左右不安。 蚂蝗,那个咬人很温柔又不痛的东西.但十分可恶,为了躲开它我们飞快的穿行,生怕沾上它,而蚂蝗也好象很好色.专找杨姐的麻烦.不时听到她的叫声。下午2:00点,我们到了汗密,今天为了躲蚂蝗,我和白马飞快的奔跑,30公里的路才走了6个半小时。在一家四川人的客栈里,我们又开始一天重要的工作:烤鞋和衣服,今失又多了一项,找身上的蚂蝗,然后用香烟把它烫死,很好玩。汗密也是个地名,有几家四川人和门巴人开的客栈,这里还有全军最小的兵站,共有四个人,一个排长,三个士兵.有发电机,电视。 7月14日 外面的雨还在不停的下,由于今天得走38公里,大家很早就起来了,由于一路下降,这里的海拔很低,气温也逐渐升高.穿着冲锋衣很闷,外面是雨,里面是汗.难受极了.干脆脱了.只穿着一件T恤,又找了两根橡皮筋把袖口扎上,让那胳膊接受蚂蝗考验吧。早上要穿过那有名的老虎嘴,老虎嘴是一条往山岩石开凿出来的道路,极为陡窄,大约有一公里长,由于山上长年滴落的泉水使路面变的极其湿滑,而一边遍是深渊下面江水涌动,十分危险。我就在那摔了一跤,一头坐在水里全身湿透.穿过老虎嘴.再走一个小时的泥泞山路,到达阿尼桥.在那烧水,吃了两包方便面,继续出发.。天终于放晴了,看到了久违的阳光.在这里告别了白马.他要去德兴,而我们继续前行. 从阿尼桥到背崩要经过四座桥,分别是阿尼桥(一号桥)、二号桥、三号桥和解放大桥(四号桥)。原来的解放大桥于98年易贡泻洪时被冲断了,这座新桥是2000年新建的,此地是军事重地.桥头有碉堡、哨卡和边境站,在这里检查边防证,严禁拍摄,幸运的是我和守桥的排长打好关系,允许上桥拍照,这也是我这几天来唯一一次拿出相机.背崩就在后面的小山坡上,我们也到达了今天的住宿地。 背崩是个门巴人比较聚集的地方,乡政府的院落在最高处.旁边有座背崩希望小学.是由上海印钞厂的退休工人,78岁的陈正老人发起,并自己捐款3万,上海印钞厂全体职工捐赠60万元,建的一座希望学校。陈大爷想亲自到建好的学校听听孩子们的读书声,于是98年就从派乡徙步到墨脱,当时县里派了四名壮汉去接他,怕他走不动要背他.事实上,大爷除了比正常人多在路上睡一宿外,都是一步步走进来。我们去了那学校,正直放暑假,里面空无一人.只是从那墙上的照片上看到陈大爷进来的情景,心中无不佩服。 7月15日 雨终于停了,山的那边看见了一丝阳光.今天是我的生日,这可是老天送我最好的礼物,我做梦也没想到会在这里过我的生日.这里没有那诱人的蛋糕,没有妈妈煎的荷包蛋,也没有朋友们的祝福了. 从背崩到墨脱有30公里的路程.路顺着雅鲁藏布江逆流而上,江水似野马一般奔腾汹涌,翻滚的白浪簇蔟拥拥朝光滑的崖壁撞去,迸出的水花瞬间被漩涡吞没,幸好路况很好,算是墨脱的“高等级公路”了,全是平缓的山间路。早上天气不错,一阵阵凉爽的江风吹过.于11:00到达一不知名的小村庄,在村口的大树下解决了午饭.听村上的人说墨脱已经通了电话,于是我急不可待的出发了,想早点去到那,给家人打个电话。 中午,太阳开始发威了,脚上也不知什么时候磨出了几个水泡,背上的包也显的沉了许多.长时间超负荷奔波,我的体力己透支了.我坐在地上休息,劳累的心脏猛烈地狂跳着,我明显感觉到体力有些不行,几天艰难奔波积聚的困乏全在这一刻爆发了。灼热发烫的太阳照在路上,泥泞的路面在蒸发水汽,我开始怀念下雨天了。 他们还没跟上来,我咬咬牙又出发了,一个过路的背夫告诉我,再走五个小时就可到墨脱,在靠近墨脱县城的途中可以看到型似鹰头的峰崖,顺石道爬过峰崖就到墨脱了。我寻觅着,目之所及全是苍劲的古树,转了一个又个山峰,前面哪有什么鹰头山崖。我走到一座铁索桥上,停了下来,桥的上头一道瀑布顺流而下,冰凉的水雾迎面吹来,我实在是走不动了,躺在桥板上不知不觉就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杨姐叫醒了我,她刚到这.我们的背夫小普还没过来,时间己过5:00了.我开始有些着急,前面的路程不知还有多远.而我们的头灯还放在他背的包里.还是继续赶路吧,等到了墨脱再说。走了大概一个多小时,终于看到了鹰头峰.我们一拐一跛的爬上鹰头峰,可寂静的山头沉默不语,并没告诉我墨脱何在.前面等待我们的,依旧是那条窄窄的山路.此时此刻,我们几乎绝望了.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拖着疲乏的身躯走完那蜿蜒的山路,转过一尊巨石,猛然间,我清楚地看到:朦朦的白雾里,一面耀眼的红旗迎风飘扬,是国旗!墨脱到了! 这时小普也到了,他因为粗心大意,早上出发时没把掉进袜子的沙子清理干净,结果把脚给磨破了,最后那15公里的路他是光着脚走过来的,看着他那沾着厚厚的泥巴流着血的脚上还在流着血,一时间竟不知该说些什么,只是觉得鼻子酸酸的. 我们住到了这里唯一的招待所---县府招待所.招待所在县府大院里。我们刚跨入大门,旁边忽然闯出一个熟悉的身影,是熊哥.我们紧紧地抱在一起,谁想不到我们竟能在这相遇,彼此都激动不已。 7月16日 终于可以睡个懒觉了。早上这儿又下雨了,听熊他们说里几乎每天早上都要下雨,下午就晴了。熊和小钟7月10日就到墨脱了,由于熊哥脚受伤了,一直停在这休息,他俩每天都在这个15分钟就能逛一圈的县城里打转.他们听说又来了两个旅游的,赶紧过来看看,不想竟是我们。 墨脱县城在一座小山上,县府座落在山顶上,远远望去,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格外醒目.顺着土路下去,是一排近年新建的砖房,有几家商店,早上有几个农民在摆着地滩买菜,城里的商品都是靠那些背夫背进来了,昂贵的物价成为这里最大的特征。(23元一斤的猪肉,10元一听的可乐,5元一斤的大米,一天花100元都吃不饱) 邮局就在附近.和这里所有的单位一样.大门都关闭着,一条原木独梯供人进去,原因是为了防止那些家畜到处乱窜.邮局里就一个工作人员悠闲的坐着,这里不可以寄信,主要业务是发电报,最近刚开通电话.但只有四条处线线路可以打长途,(由于是卫星传送信号非常不稳定,幸运的话或许能打通一个.)我拿着本子让他帮我盖个邮戳,这是一枚很有意义的邮戳,上面的时间是1999年10月01日24:00,因为基本没有邮寄业务,2000年以后就没有更换新的邮戳了,工作人员还告诉我这戳有很长时间没用了. 随后我去了桑旦拉姆大姐家,桑旦是我拉萨朋友平措大哥的同学.在我临出发时平措大哥咐嘱我一定得去她那,并给她写了封信.桑旦大姐是墨脱镇卫生防疫站长,她爱人是墨脱镇委书记.我们也放弃了对门巴人的胆怯,第一次走进门巴人的家.热情的大姐给我们倒上黄酒,门巴人家里没有开水,招待客人全是黄酒和白酒,每个家里都有一套酿酒的竹筒工具,酒是苞米酿成,甜甜的很好喝,大姐的热情使我们每人都喝了不少,结果不胜酒力的小钟当场就醉了。一般门巴人没有喝茶水的习惯,每天都喝大量的黄酒,听大姐说这里气侯潮湿,这黄酒能去潮湿。知道我们明天就走,她帮我们叫了个门巴小伙子当向导(小普脚受伤了),临走前大姐还给我们每人送了墨脱的特产---一双珍贵的乌木筷子。 7月17日 休息了一天又出发了,真象熊说的,上午的墨脱又下起了雨,现在我倒习惯了在雨天走路了,大太阳照的滋味太不好受。因为熊和小钟是从波密进来,和我们走的路线完全相反,与前来送我们的桑旦大姐夫妇合影留念后,我们不得不再次挥手告别. 今天的终点在108K。从墨脱到波密的路其实是当年国家倾巨资修建的公路,如今的公路早断了,墨脱至80K之间的路,许多地段因塌方和泥石流早已不见踪迹,残留的路面也是杂草丛生,昔日的公路如今只剩下一条山涧便道,只能步行.沿途的很多地名都以公路里程表示(108K指108公里处),从今天开始,我们终于告别可恶的蚂蝗,但迎接我们是山体塌方,泥石流.走过一段泥泞的便道,刚跨上波墨公路就有几个小塌方,幸亏路还好走。中午到达日米村,吃过午饭,天开始放晴了,我们想趁太阳还没露脸时赶紧赶路,可事与愿违,太阳还是很快就出来了,接下来的还是爬坡的山路,背上的包越来越沉,脚步也越来越沉重.经过艰难的行走,终于熬到113K。这里是一个小村庄,住着几家珞巴人,我们再也走不动了,反正天色还早就在这休息了一阵,等太阳下山了再走,这里离住宿点就5公里的路程。晚上7:00我们到达了108K,第一次住进门巴人的客栈。 7月18日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今天的路是全程最惊险最难走的一段,山体塌方、泥石流,滑坡区道路毁坏相当严重,而且一路全是上坡.全程28公里,夜宿80K。大约走了一个多小时就遇上一个大塌方段,倾泻的泥石流土砾在坡崖上裂开二百米宽的创口,黄色的泥石流宛如被炮火炸过的战场,坑坑洼洼高低不平,上面还有大小石块不时滚下,我们得先找好路线迅速穿过,还得注意上方的落石情况,二百米宽的创口耗去了“整整”一小时,虚汗将我衣服浸湿,我喘息着,想起又过了一道难关,心里挺满足。 80K建在一座山梁上,我们抄近路,从半山腰小路爬上去,顺着淌水的崖缝,顶着流木朝上攀越,四周一片阴暗,只有头顶那片有白光,那儿就是山顶.我们一步一步的爬着,不时停下来喘气,然后再前行,大约走了两个小时到顶.前面出现了几间木屋,80K到了。80K有个村庄,这里和派乡一样是个转运站.有一条简易的街道,两边是木板拼搭的木屋,是波墨公路上最繁华的地方。一般在雨季过后的9-10月份才有车通行,波密进来的物资在这时候运进来,然后由背夫将这成十上百吨的物资象蚂蚁一样一点一点背进墨脱。 7月19日 早上,大雨似乎没有一点停的意思,我赖在睡袋里实在不想出来,昨天爬了一天的山路,双腿膝盖钻心地疼,更可怕的是昨晚太累睡着了,忘了烘鞋,看着那湿淋淋的鞋和袜,冰冷冰冷的,实在不想把它们套在脚上。 还是出发吧.出客栈没多久身上又湿了,一陈冰冷,难受死了。想了想只剩两天就可以出去了,无论如何得坚持.其实也没退路,只有前进才能看到光明.中午我们到达了62K,这里有个伐木厂,我们在伐木工人家里起火做饭.吃了包里唯有的几包方便面.这时包也轻了许多,然后继续前行。下午的路平坦了许多,一路我们还拾了不少的竹笋,晚上终于可以改善一下伙食了.到了一条小河边,这是一条和雅鲁藏布江汇合的支流,高山上融化的雪水和泉水汇合到这里,呼啸着冲入大江,好不壮观.这里的桥早被前几天的洪水冲走了.现在只有一根大树搭成的独木桥.约有4米多长,而且很滑.我们必须从上面走过,虽然危险,小心点并不难过。下午3:00我们到达了52K.这里只有一家门巴人的客栈,我们住下,开始烘火,做饭.还去老板那要了墨脱特有的腊肉加上那些新鲜竹笋,这可是几天以来最美最美的晚餐. 晚上天开始晴了.天上意然可以看到星星,周围一片寂静,远处的雪山显的那么美丽。但愿明天会有好天气。 7月20日 今天很早就起来了,天气也很好.这样的早上至身在原始森林的深处,空气里夹杂的泥土的和植物的气息心情十分愉悦,因为我们胜利在望了. 四周如此寂静,只有小鸟清脆的叫声.一束阳光照射在雪峰上是异常醒日。7:30我们开始翻山.海拔4700米的嘎龙拉山有三个平台,其中第一平台路程最长,跨越海拔最高.8:45我登上一平台,感觉很好,兴奋不已,只想大声地叫喊,却被向导叫住了,他说这样会惊动山神,会下雨的.不一会,杨姐也上来了。我们又开始向二平台前进,二平台是个缓坡,相对而言是轻松些,但前面是个山口,刺骨的霜风夹着浓浓的雾气迎面扑来,雾气将山口吞没了,一大片白茫茫.云雾不断飘移,一波又一波的涌向雪峰,场面很是壮观。很快,地面开始有积雪了,幸亏还隐约能见以前走过的雪道,穿过山口.第三平台就在眼前,这里的海拔己让我喘息了.三平台是一面很陡的岩石,只有一条小道,我们几乎是手脚并用爬上去的,翻过一个小山坡,11:05分终于到达了顶峰。 嘎龙拉山口风很大,阳光下的雪山非常非常的美,山口的经幡和哈达在风中飘荡,我抬头寻望,海拔7700米的南迦巴瓦峰象巨人般挺着胸膛,傲视雪原。希马拉雅山山脉的雪峰蜿蜒起伏,极其壮观。另一边是下山的路,依旧曲折和艰辛。 下山的路是也一个很徒的坡,前一段还是比较缓的山路,大约过了几百米,就是一个大斜坡大约有6-70度.道路七弯八拐,我们小心的前行.路的另一边是深渊,脚下的石头不时滑落而下,走着走看路不见了,下面全是厚厚的积雪,我们得坐着从这滑下去.坐在那冰凉刺骨的冰雪上滑行,下滑的速度很快,感觉像飞一样.十几分钟后滑到一个平缓的山谷停住了,我起身,拍了拍被冰雪冻麻木的屁股。 四周太美了,我看到对面山下的嘎尤寺,一大片的色泽鲜艳的经幡在迎风飞舞,四周全是白茫茫的雪山,在太阳的映照下格外醒目。我拿出相机,下知觉的转了一圈,拍下四周所有的一切,此时己不是在为照相而照相了,只想纪录下每一个瞬间.半个小时后我到达了24K,这么多天,我第一次看到了陌生又熟悉的汽车。 24K也是个地名,就在嘎龙拉山下,这里就住着一户藏民.还有半山腰的嘎龙寺,中间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两边全是茂盛的森林,前面还有一大片绿绿的草场,一群耗牛在悠哉地吃草,耳边还不时传来鸟清脆的叫声,太美了,简直就是世外桃源。 那辆车今天不走了,我们决定最后再徒步走完这24公里,又走了两个多小时,后面来了一辆公路段的吉普,我们幸运地搭上这辆车,司机说其实也就剩下十几公里的路了.沿途一路风光旖旎.顺着一条挂了几公里长经幡的公路,我看到了熟悉的波密大桥,桥面上白色经幡随风飘扬.我们下了车,走到桥头的“波密到墨脱公路建成”纪念碑前,情不自禁,我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我们胜利了! 再见了,墨脱!再见了,神奇的土地! 他在一朵花即将开放时把它掐断了 |
转自:http://www.kshiker.com/dispbbs.asp?boardid=31&id=575&star=1&page=1538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