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云南怒江至西藏察隅徒步攻略篇 |
[游记]云南怒江至西藏察隅徒步攻略篇 |
2007-07-16 |
可是,我们此时已经没力气了。 7月7日 7:40am――5:30pm 最后冲刺,难忘而刺激的冲刺 这个是难忘的有点傻的日子,我们奔驰了10个小时,真正的奔驰! 前些徒步日子,时间段都在文章开头标明了,所有休息加起来大概1个小时左右(包括吃点东西的时间),有两天例外,就是第2天翻越第一个垭口休息了大概1个半小时,还有前面提到过的没有向导的日子睡了2个半小时。 高唱自己的歌谣~我和arber走在队伍的前面。可惜没人欣赏,可明知道没有别人欣赏,但我们只在乎唱歌给自己听,唱进自己的灵魂深处,或许也是一种豪情的宣泄吧。 前面好几座雪峰隐约在灰蒙蒙的妖云里,估计前方就是日修拉山。早上没吃早饭(好几天早晨都没胃口吃东西,而平时的进食也只剩下那protain bar和酥油茶了,真恶心。),肚子空空的,但想到前面面临的垭口,我就亢奋起来了,忘了伤疼,我走走停停,每次停都会被arber超过,他一直不停,慢慢地走,他告诉我:“我就是那种不停地走的耐力的人!”呵呵,或许我觉得刺耳,突然我豁出去了,再也不理会我的脚伤,一个劲以我的步行速度不停地往前冲,在到达日修拉山腰上的时候,arber已经成为了一个点。海拔高了,山势陡了,风速快了,冷了,肚子骨碌碌地叫了,我的脚步开始慢了……绕了一个山坡还有一个山坡,山顶看起来那么贴近,走起来就是那么地远…… 当我最后要爬到垭口的时候,马帮上来了,他们都骑着马,包括arber,晕,我心理有点不平衡了,我也上了马,颠了几下到垭口了,于是我又灰溜溜地下来了。哎~多租了一匹马就没怎么用过。 垭口有雪,但不多,旁边的山峰就还蛮多雪的。我们在垭口和马帮照了集体照,我喝了一大口马帮人的白酒后,就急速往下奔,听说今天赶到察隅有点紧。 过垭口大概是11点半,我们越奔越快,开始我跑起来了……arber也跟着跑起来了……小跑加快速步行,我们俩似乎情不自禁地较起劲来,听说桑久就有车到察隅了,我豁出去了,TNND,水只剩一点,protain bar也不想吃了,我们俩就象两匹沉默的又脱了缰的野马,在高原上开始比赛了……真刺激,我们从没有这样的经历,两个自我而血气方刚的男人或许就会产生这样的摩擦力吧?!我的水已经尽了,我们俩谁也没有摆脱谁,咬得很紧,还是一个劲地往前半跑半劲走,瞧!前方是一个村庄,我们更加亢奋了,arber首先发力,速度居然象400米比赛,我恼了,也开始放开脚步紧追,很快地差不多到村庄跟前了,我们突然不约而同提到了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啊~~~~~~一大堆村民好象是约定似的站成了两边,而我们就从他们两旁冲了过去。同时地,我们冲过了我们心目中约定的终点线,arber先停下了脚步,我也停了。村民们都很惊愕地看着我们,或许他们在想:这两个傻瓜怎么在山里跑起来了,神经病啊?! 或许我们真是神经质呢!哈哈~后来得知这里只是桑久前面的村子米其,原来我们都想赢对方,到头来两个都输了~ 我们赶紧装了山水狂喝,然后面对着对方,笑了,笑得气喘吁吁的。哈哈!arber说到:“你还说旧伤?!怎么那么神经?好强哦!”而我无奈说:“不知道,或许我们神经吧,你也跑很快啊,我豁出去了,管他呢!”(后来arber和我在一个都没生活过的城市北京相遇,一直还向其他人提起这件事,不停地提起我的变态。) 此时已经3:30pm了,我们居然奔跑了将近4个小时,也不知道哪里来的激情和耐力,但我除了我大腿旧伤,又触发了脚踝的旧伤。我们还要走1个多小时才能到察隅啊。此时,我们再也没有比了,恢复到先前和谐的气氛。 我们抛离了向导3个半小时的路程(有将近一小时,向导们在后面自己休息了) 此地海拔估计在3500米左右。(gps在丙中洛连同arber多余的镜头和书寄回家了,只能凭经验估算) 图为米期到桑久的森林山路上看到的河流,非常汹涌,有点象虎跳峡,不过水的颜色就比虎跳峡好看多了,只是照片看不出来水有多澎湃。 察隅印象+这次徒步总结 纠正:前面游记提到的是从村民中间冲刺,米其到桑久还有一个多小时的步行,而不是到察隅,桑久到察隅租小面的100元,按车算,不按人算。 桑久遇到一大姐,施了一些食物给一天没吃东西的我们。晚上7点在桑久面的司机家吃了家常饭。很感动! 察隅的山挺有特色的,层峦叠障的,很有层次,而且高且陡。 察隅县,麻雀虽小,五脏具全,消夜娱乐发廊洗衣店等等都有。 这次徒步两个人走,沿途大概是河谷---森林----色拉山-----雪山山谷高原------诺拉山------高山草甸----牧场-----森林----牧场------u型冰川高原谷地-----昭拉山------u型冰川高原谷地------日修拉山------高原--------森林------森林河谷 沿途见到超过10座不知名的雪山,由于相机拍雪山要拍得好很费时间,所以没拍什么。按照我的审美疲惫的心态,除了诺拉山有点过雪山垭口的感觉外,其他垭口都异常普通。 我们装备不太专业,实用优先,旅途,徒步经验多,但实在靠的是随和自然的心态,随机应变,毕竟计划很难跟得上变化,尤其是在旅游不成熟的地方。 换了4个向导,提到的没提到的发生了好多有趣的事情,旅游就是在于行走之间的快意和令人怀念的故事。 |
原始链接:http://www.3608.com/Article/2006-4-21/114557438_5.html |
转自:39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