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攻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诱惑”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令旅游者心动,也令旅行社关注。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诱惑”何在,一位业内人士解释说,原因一,大峡谷的“世界第一”号称。该峡谷长度达 496公里,核心峡谷河段平均深达5000米,最深处在5380米,比曾号称世界第一的秘鲁科尔卡峡谷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深2000多米。94年4月中旬,媒体将其公诸与世后,人们对其关注程度突然升高。 原因二,有日本人将其称之为地球上最后一个秘境,该峡谷至今存在着许多待揭的迷团。大峡谷在地理上是一水汽通道,气象特殊,雪崩、泥石流是常见的事情,并且,特殊的气象使这里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自然生物奇观。此外,峡谷内有多少人间奇观,谁也说不准。 原因三,同罗布泊彭加木失踪类似,也存在一个悲壮的故事。93年10月,中日联合考究队的日本队员武井义隆在雅鲁藏布江的支注流帕龙藏布江漂流时,由于水势太猛,刚一下水就被卷入江心,接着,很快又被冲入水势更凶猛的主流雅鲁藏布江。年仅24岁的武井义隆,身高1.8米,英俊壮健,从此失踪,至今未知魂泊何方。当时,考察队专门组织了三次为期一个月的 搜索,亦没有结果。 原因四,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区几乎与世隔绝,是一外荒凉且充满危险的地区,已被业内人士列为诸多探险者挑战的目标之一。大峡谷标志点扎曲离可通车的最近点排龙门巴族乡40公里,此段路不能通行马匹,更谈不上车辆,只是当地门巴族人走多了便走出了一条羊肠交通小道。当地政府曾投资改善这条道路,不少过江路段修了吊桥或铁桥,但有较多的小路仍是在悬崖峭壁间穿行,有些路段仅宽五、六十公分,上望不到顶,下是万丈崖壁,奔腾咆哮的江流变成一股细小的溪流,从脚下飘过。进入大峡谷地区还要穿过湿热带特征的原始森林和丰厚的植被地带。进入大峡谷的险主要表现在路况的险峻,若不小心有掉落悬崖之险;在雨季,常会遇上泥石流、塌方;在热季,常有毒虫蛇蝗。它与罗布泊的险不同,罗布泊没有悬崖峭壁,险主要表现在极度干旱和几乎没参照物的地貌,极易造成进入者迷失方向,但在罗布泊的徒步,比大峡谷的徒步更为艰苦,罗布泊多为硬壳下的浮土,比大峡谷的硬路更难跋涉,特别是没水源,炎热之下,罗布泊会渴死人,而大峡谷则随处可见潺潺流水,掬手可饮。在大峡谷地区穿行,当地人均以背萝为运载工具,这是为了便于行走攀爬时手脚并用,另外,道路狭窄,其他形式运载物品难以通行。以往考察队都雇请当地门巴人背运物品,更多的人到达林芝后,不熟当地情况,没法进入,只能面对大峡谷望“山”兴叹了。 原因五,大峡谷地区几乎与世隔绝的民俗风情和特异的山水地貌景观对都市人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据介绍,林芝有“西藏江南”之称,属半高原地带,也是北半球热带亚热带分布的最北限,南来的印度洋暖湿气流使大峡谷造成了多层次立体气候条件,形成与高原荒凉、干燥完全不同的景象,因此,在这里可看到许多森林植被景观和希有动物。此外,门中村温泉、色齐拉出自然保护区、鲁朗林海等也是很有特色的旅游景观。在大峡谷标志点扎曲村,人们还可看到帕龙藏布江流近雅龙藏布江前形成的一个几乎与大峡谷一样的大拐弯。这两个完全呈马蹄形的大拐弯如此靠近,也是绝无仅有的壮观景色。当地门巴族民俗风情与藏族不同,虽讲藏语,但有区别。当地人居住多为木头和石块修建的房屋,服饰较藏族简朴,信仰形式则接近。从排龙乡到扎曲村,沿途的原始图腾、朝拜圣地、牧场时常可见。还有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与海拔7234米的加拉白垒峰遥遥相对,皑皑雪山顶上蓝天白云更是美不胜收。 由于以上等各种原因,使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成为我国探险旅游风景线上最具震憾力的地方之一。 大峡谷探险须知: 一、从排龙门巴乡至大拐弯峡谷约六十公里,为机动车不能通行的崎岖小道,一般单程徒步两天,行程较为艰苦。 二、个人所需物品以轻便为主,虽配备背夫帮助携带用品,但因帐蓬、睡袋等设备较多,能带入的物品仍然有限。 三、该区仍处海拔3000米左右地带,运动、行走、安装设备以慢动作为宜。 四、食物以罐头食品为主,驻营地方可烹煮简单食物。 五、有畏高症、高血压、心肺病、哮喘、颠痫等不能参加进入大峡谷的探险活动。 六、十月份气温最低可达3-5度,因住宿帐蓬,要带足防寒衣物。 七、当地不缺乏水源,最好配备军用过滤性水壶,但费用较贵。另带上可防雨的风衣。 八、带上手电筒,并带上备用电池。同时带上防虫水、驱风油及感冒肠胃药。 九、相机、胶卷是进入大峡谷必备物,难得去一次的地方,镜头中的留影是相当珍贵的。 十、前往大峡谷,可沿途参观拉萨到林芝的风景名胜,使观光与体验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