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及墨脱攻略 Post By:2008-5-24 11:32:19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及墨脱部分: 去年就计划进墨脱后穿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但最终因人员和时间的缘故,只从排龙去了扎曲,这次初步打算起码去墨脱,具体穿越大峡谷待定: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及墨脱相关资料 墨脱 墨脱县与印度接壤,属于边境县,平均海拔1000米,气候温润多雨,因此成为植物的海洋,据说种类有3000多种,全县覆盖着原始密林,世代居住着门巴族、珞巴族和部分藏族人。墨脱藏语意为鲜花盛开的坝子,旧称“白马岗”或“马岗宗”,传说墨脱里有吃不完的粮食,摘不完的水果,开不尽的鲜花,被誉为藏传佛教的“莲花圣地”。由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峰雪崖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深切急流的的隔绝,使这里几乎与外界隔绝,每年只有6月至10月与外界沟通,是中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几十年间,中央政府曾投数千万元巨资开山筑路,但均被一次次塌方、滑坡、泥石流淹没,至今这里所需的全部物资还靠肩扛人背,所有进出这里的人,都需用身体丈量大地,靠双脚越岭翻山(从喜马拉雅山脉外面到墨脱,需攀上4000多米高的山峰,然后下降至海拔600米,在很短的时间内,能领略到十里不同年、一日走四季的风光;然而其间险恶不断,完全要靠双腿跨越,墨脱和波密11月份上中旬就大雪封山,封山时,喜马拉雅山脉上的雪有1.5米厚,直到第二年5月中旬才可出山。从林芝八一镇到派乡要1天时间,从派乡穿越墨脱密林,正常情况下徒步需6天,从墨脱到波密仍需徒步4-6天)。行路难,难于上青天, ‘山顶在云间,山脚在江边,说话听得见,走路要一天’。这里属热带密林气候,景色秀丽,四季如春,这里没有受到过多人类活动的污染,是一处莲花圣地之净土。门巴人和珞巴人至今还实行着刀耕火种、弓箭狩猎的生产方式,甚至结绳记事、刻木记数、物物交换的生产方式。门巴人一生都与酒结缘,生产、生活都靠背篓走天下,敬山神、信鬼妖,占卜巫医,过着一种自然的原始的峡谷森林生活。这里是西藏高原海拔最低,环境最好,气候最湿,雨量最充沛,生态保存最完好的地方,这里是雪域高原中的一片江南。在某种意义上,墨脱作为一种象征而存在,地处世界第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深处,墨脱有如孤岛一般,她山林翠竹烟云缭绕又如世外桃源一般,默默无闻、偏远僻静,连公路都没有;可无论如何她是如此地名扬四海:南迦巴瓦峰、加拉白垒峰……雅鲁藏布江随意地转了一个弯,就迷醉了所有的世人。走进浩如烟海的丛林深处,体会最原始的欲望,重新认识自己的生命。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在雪域高原的喜玛拉雅山北麓,由西向东蜿蜒流淌着一条美丽的极地天河--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坡的杰马央宗冰川,在古代藏文中,称央恰藏布,意为从最高峰顶上流下来的水。她流经萨噶、昂仁、谢通门、白朗、曲水、贡噶、曲松、郎县、米林等23个县,在我国境内全长2057公里,流域面积达24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被地质学界看作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缝合线,沿江两岸断断续续分布的蛇绿岩套便是古海洋地壳的残余。雅鲁藏布江两岸雪山对峙,拉孜以上是清澈的浅流、坦荡的河谷、牛羊成群,中游流域有众多的名胜古迹,林芝以下原始森林茂密,云雾缥缈,瀑花飞腾,一派奇妙景色。据国家测绘局最新的精确统计数据:雅鲁藏布大峡谷北起米林县的大渡卡村(海拔2880米),南到墨脱县巴措卡村(海拔115米),切断了喜马拉雅山脉,在东经95度附近围绕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雪峰处急剧拐弯,形成连续多弯的大峡谷,全长504.6公里,最深处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堪称世界第一大峡谷。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深1800米,长440公里)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深3203米),都只能望其项背。离排龙(门巴族聚居地)半公里处,一座摇摇晃晃、离江面近30米的钢丝绳和木板扎成的吊桥便是徒步大峡谷的起点,整个峡谷的海拔高度由峡谷入口派乡的2910米到巴昔卡出境处的海拔 155米,在直线距离只有短短40多公里的范围内,河床比降陡直降落近三千米。由于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使整个雅鲁藏布大峡谷短短五百多公里的长度内却集中了整个雅鲁藏布江水力资源的三分之二,其单位面积内的水能蕴藏量为全世界之最。桥下江水溅着恶浪,轰鸣声震天动地,让胆小者望而却步。沿江往前走可直达大峡谷的腹心地带。此段路程约30公里,一路上植被葱郁,草木峥嵘,景色极为迷人。雄伟的喜玛拉雅山脉阻滞了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北上,大峡谷由此成为暖湿气流迂回进入青藏高原仅有的通道,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大峡谷南段年降水量高达4000毫米,北段也在1500~2000毫米之间,峡谷内以地震为代表的现在构造运动频繁强烈,不断地改变着大峡谷地区的地形地貌。本世纪中国大陆最大的一次地震就发生在大峡谷墨脱县境内,这场发生在1950年8月15日的震级为里氏8.5级,烈度达到12度的超级大地震,不仅使山川易容、河道堵塞断流达数日,惊天动地的江水溃决又酿成了下游印度阿萨姆平原的大洪灾。但让我们这些后来者更耿耿于怀的是,那传说中存在的谜一般美丽的“虹霞瀑布” 也消失于那场山崩地裂中,只留下一个神秘的传说在莽莽丛林中让人遐想无限。在此黄金般的峡谷地带里,形成着北半球位置最北边的亚热带山地气候环境,"高原江南"察隅便位于此通道处。又由于雅鲁藏布大峡谷深藏于藏东南人迹罕至之地,自然生态环境至今仍保留着远古的风貌,故又有世界基因库之称。玉梅是徒步前往大峡谷途中一个不起眼的地方,但这里有一温泉从岩石缝中沽沽涌出,热气蒸腾,直注入帕隆藏布江。温泉周围,花草茂盛,松、杉、楠、桦、柏耸参天耸立,杜鹃花群落万紫千红。这时仰卧在温热的溪流中,望着一尘不染的蓝天白云,聆听着江水的歌唱,会有何感受呢?而四周大片金黄色的沙滩,更是露营的极佳选择。你历尽艰辛,登上扎曲村寨,眺望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俯视雅鲁藏布江的马蹄形拐弯和帕隆藏布的直角形拐弯,一种生命层次被提升的感觉便会油然而生。您已成为探索大峡谷不多人群中的一员。但这种荣誉免不了要做出某种牺牲:或许是过吊桥的惊吓,或许是塌方区的奔命,或许是令人心悸的蚂蝗的侵犯。但不管怎样,大峡谷不得不去! 雅鲁藏布扎曲大拐弯 我们在电视、杂志上看到最多的大峡谷景色,无疑就是位于大峡谷最北端扎曲村的雅鲁藏布扎曲大拐弯了。雅鲁藏布江在流经林芝地区米林县派区以后,受地质构造线的控制被迫改变方向,向东北流到东经95度左右与帕隆藏布汇合,然后又以世界第十五高峰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为轴急转作了一个近乎180度角度的急转弯,像一把巨斧将阻挡的东喜马拉雅山脉劈开一道大口后直奔平坦广阔的印度平原,在林芝地区墨脱县境内形成了世界地质构造上极为罕见的“马蹄形”大拐弯峡谷。关于大拐弯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传说位于西部阿里的神山冈仁波钦雪山有四个子女分别是雅鲁藏布江(马泉河)、狮泉河、象泉河和孔雀河。四兄妹相约分头出发在印度洋相会,雅鲁藏布江在绕过历经艰险后来到了工布地区,受一只小鹞子的欺骗,一位三个兄妹早已比他先到了印度洋,于是匆忙中从南迦巴瓦峰脚下掉头南奔,一路的高山陡崖都不能挡住他的脚步,为早日与兄妹们相会,哪里地势陡峭险峻他就从那里跳下,最终形成了这条深嵌在千山万谷中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在扎曲村旁不到三百米远的悬崖上就可以清楚地看见雅鲁藏布江自西滚滚而来,绕过对面的多布拉雄山后转向南狂奔而去,整个形状呈一个大“U”形。距雅鲁藏布大拐弯不远还有一个帕隆藏布江拐弯,两者仿佛是双胞胎,同样是一个大“U”字造型,加上几乎一模一样的马蹄形山体,稍不留心的话还会把它当成那个著名的“同胞兄弟”了。 南迦巴瓦峰和拉白垒峰 南迦巴瓦峰 海拔7782米,位于雅江大峡谷内侧,东经95.0啊⒈蔽?9.6按?是世界第十五高峰。南迦巴瓦,藏语意为“雪电如火燃烧”,另一意为“直刺天空的长矛”。山体以片麻岩为主。它主要有三条山脊,西北山脊,东北山脊和南山脊。东北山脊蜿蜒约30公里,直抵雅鲁藏布江岸;南山脊处是海拔7043米的乃彭峰,西北山脊线上突出着海拔6936米、7146米的两座雪峰。坡壁上基岩裸露,残留着道道雪崩侵蚀后的沟溜槽,峡谷之中又布满了巨大的冰川。拉白垒峰海拔7234米,位于雅江大峡谷外侧东经95.0啊⒈蔽?9.8按?与南迦瓦峰相距20公里隔江对峙。走向为东西弧形排列,多为陡壁悬崖,山谷中发育着数十条冰川。其顶部比较平展,常年被冰雪覆盖,地势陡峭,雪崩十分频繁。 峡谷瀑布 科学考察发现,雅鲁藏布江干流存在4个巨大的瀑布群。在大峡谷核心河段,从西兴拉往下到迫隆藏布汇入口扎曲的20余公里河段内,峡谷多处急转弯,河床特别陡峻,坡降平均达到23啊耄?5米,洪枯水位高差达到21米。 绒扎瀑布群 位于距迫隆藏布汇入口约6公里的干流河床上,海拔1680米;瀑布群共有7级,最大瀑布相对高30米,宽50米,在相距200米之间形成总落差100多米,江面上浪花四溅,涛声轰鸣,彩虹时隐时现。“绒扎”在门巴语中的意思是峡谷之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