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安顺,聚居着一支与众不同的汉族群体―――屯堡人,这里的居民都是古时屯堡军户的后裔,所以人们有把他们称为“屯堡人”。 600多年前,明洪武帝朱元璋为加强连疆地区的统治。在江浙招幕士兵,让他们携妻带子进入贵州,居住在设置的卫所里,占时出征,闲时屯垦。当时卫所广布全省各地,军户达数万人之多。沧海桑田,而今这些卫所的遗迹大多散落到了历史的时空中了,但在“黔之腹,滇之喉”的安顺,至今还保存着一此卫所旧址及当时人们生活的遗风,云山屯就是其代表。 他们的家园大多在交通要道的两侧。探寻南丝绸之路的秘密,素有“滇之喉、黔之腹、粤蜀之唇齿”美誉的安顺天龙,是不可或缺的一站,它也是这条道路上的必经之点,最早被称为“饭笼驿”,是明朝朱元璋南征北调时的屯军点。 当年离开江南家乡时,他们没有想到,此去经年,一去不返。因此,他们固执地保留着家乡一切,特别是服装——最纯正的明代凤阳汉装,那是朱元璋老家汉族妇女的正统装束。女人们的发型也仍然是明朝的“三绺头”,是一种“前发高束形似凤凰”的发型。天龙年青的已婚妇女包白色头帕,象征着白头偕老,而老年妇女则包青色头帕。 天龙屯堡的民居很少有独立存在的,它们都是户靠户地紧挨着。在漂亮的石头院落里,宽大的条石垒起的院墙被雨水冲刷得有些闪闪发亮。里面的房子并不是一味的粗犷,上面也有许多精美的雕刻,蝙蝠、梅花鹿、麒麟和喜鹊代表着福(蝙蝠)、禄(梅花鹿)、寿(麒麟)、喜(喜鹊)的寓意。 陈姓在天龙屯堡是一个大姓,而郑姓在人数上与陈姓差不多,其次就是张姓和沈姓,这四姓人家是天龙屯堡的主体。他们沿着南丝绸之路走出了大山,一个接一个地续写着家族的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