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大中小 发表于 2006-7-29 08:22 只看该作者 布依族有许多功传统节日,除过大年、端阳节、中秋节等与汉族基本相同外,"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节日都具有本民族的固有特色。 大年节 据方志记载,布依族皆"以十一月为岁首"。其实应在这月过大年,但现在巳统一并入春节,每到年底,家家户户忙着酿酒,打糯米粑,腌制腊肉,做血豆腐;或缝制新衣。除夕以丰盛酒菜敬供祖先,燃放爆竹,合家守夜直到鸡鸣。正月初一天刚亮,姑娘们都争挑第一担水回家,名曰"聪明水";男孩子则争先到土地庙旁,用绳子牵来小块石头放在畜圈之中,意为"六畜兴旺"。大年期间,青年们相邀外出"榔梢";中老年人彼此拜年祝贺,共同饮酒为乐。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以后,才下地干活。在此期间,有的还开展各种娱乐活动。举行赛马、铜鼓、唢呐、歌舞、篮球、掷石头等等比赛,参加者多达数万人。镇宁扁担山一带和贵阳乌当区及黔西南等地还兴玩龙,意在祈求龙神保佑来年农事丰收,百事吉利。于十三日"起龙",十五日"收龙"。到正月末再过一次"小年"才告结束。 三月三 是祭社神和山神的节日。社神是一村或邻近几个小村共建社祠供奉,有的还有基金,用基金或临时集资购买猪、牛宰杀供祭。供祭之日,禁止外人入村。这一天,望谟的布依族要吃三色糯米饭,关岭要做清明粑。有的人家则在粑粑中掺清明菜。这天或次日,又是西部地区布依族的扫墓日。罗甸祭社神可在三月三这天,也可在十三日举行。紫云在三月三日只祭祀祖先,祭社神则在七月十五日。惠水的九龙一带,青年们这天群集歌唱玩乐,搞摔跤比赛。盘县等地的青年男女,这天是他们的社交活动日,全寨都要休息,有的地区休息三天。册亨县南部过这个节日,还意味着农忙季节已经到来,须开始投入农事活动了。望谟、册亨县的一些地方,这天要杀狗、杀猪请客,很是隆重。 四月八 是纪念耕牛的节日,与农事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罗甸等地叫"牛王节",镇宁扁担山一带称"牧童节",安龙、兴义地区叫"开秧节"。这天,家家吃"牛王粑"和糯米饭,并以之喂牛,再忙也要让牛休息一天,以示爱护。在镇宁六马区,还要给每个孩童一只蒸熟的公鸡,让他们挑到河边洗澡,抓小鱼、吃鸡肉、晒太阳。…… 六月六 祭田神、土地神和山神。祭毕,用鸡血沾染各色纸,或作旗,或做成大鸟形状,分别插在每块田中。与此同时,召开"议榔"会议,宣布各种榔规、榔约,且由榔首监督执行,保护社会财产安全。许多地区还举行规模宏大的玩山活动,长顺县在董郎河两岸,占地长达五、六里;镇宁扁担山参加者达万人以上;兴义县的男女老幼则着盛装赶"查白场"。相传,明洪武年间,查郎与白妹相恋,因恶霸逼婚,双双殉难。后人为了纪念这对情人,便在六二十六日聚集活动。届时云南、广西都有人赶来参加,多达几万人。安龙县过"六月六"则是为纪念布依族人民反抗封建统治胜利。传说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六月初,兴义县大土豪刘三勾结龙广的大土主刘四,对安龙布依族人民进行屠杀、掠夺,激起群愤,纷纷起来进行斗争,终于在六月初六击败了敌人,从此,"六月六"便成了当地人的节日。届时当地政府拨款支助,举行各种集会活动,非常隆重。 吃新节 又叫尝新节。因各地的谷米成熟有先有后,过节日期也不尽相同。一般在稻谷即将成熟时,由家中男子背着口袋到田中摘少量谷穗,放于甑中与糯米一同蒸熟后供祖。扁担山及六盘水一带,还要用酒菜和炒鱼虾一同敬祭祖宗。望谟、册亨等地,把新糯谷取来之后,先煮熟晾干,春去谷壳,再用开水泡胀蒸成糯饭,布依语称为"根金毫模"。 七月半 杀鸡、杀猪或杀牛祭祖。晚上烧纸钱或金银绿锭。红水河沿岸要连过三天。十四日做"搭联粑"供祖。十五日晚到河边放冥船,任其随水漂流。十五、六日年青人和孩童聚集大榕树下,或荡秋千,或打陀螺,或去游泳。惠水断杉区一带,集中于古桥堡对歌,跳粑棒舞和铜鼓舞,同时进行唢呐比赛。主家乃杀狗招待客人。晚上,各村道路沿途插香,如同繁星点点,落于人间。长顺县猛秋地区则举行玩山活动,俗称"赶秋坡",参加者达万人以上。 八月十五中秋节 各地孩童兴"偷"老瓜煮糯米饭吃。没有孩子的中青年妇女,别人可将老瓜用红布包好,送到她家去,一路放爆竹,主家请酒宵夜。被"偷"瓜的主人不能打骂"偷瓜人",这是古代传下来的规矩。 三都县三江一带布依族,腊月初八过"别雅贵"节。这天要葬青娃,举行摔跤比赛,预祝来年丰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