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黄果树瀑布游记 |
[游记]黄果树瀑布游记 |
2008-06-27 sina.com.cn |
《西游记》中所描绘的花果山水帘洞,瑰丽无比,那是吴承恩笔下的艺术虚构,难以亲临目睹。而当你饱览了黄果树瀑布这壮丽的风光之后,再深入它的腹地——水帘洞一游,无不为那人间的、却又是神话般的仙境赞美叫绝。 这应当是大自然的恩赐! 据考证,黄果树瀑布是我国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千百年来,珠江源头之一的北盘江在黔西南的崇山峻岭间奔流着。由于造山运动,使北盘江的支流白水河,流经贵州镇宁的黄果树区域,河床断陷,形成九级瀑布。黄果树瀑布是第四级,也是最大的一级。 黄果树瀑布水帘洞,是由瀑布钙华物质从上面顺水悬挂、在下面重叠堆积,且相互架空而生成的。“瀑布钙华”在地质学上是指一些多孔状的石灰华,它和开水瓶中的水垢一样,是硬水中二氧化碳逸出以后所沉淀的碳酸钙。这种钙华岩和一般的基岩不同,是会发育生长的,而且长得还不慢。 所以,具有钙华建筑型瀑布特点的黄果树瀑布,从宏观上说,随着钙华物质的不断长厚扩大,大瀑布的位置仍处于后撤的演变过程中,而瀑水又会相应地往前伸出。如此后撤前伸,年复一年,再过千百年,如能故地重游,黄果树瀑布和水帘洞将会变成另一番迷离景象,令你惊奇不已。 水帘洞,顾名思“位”,在瀑布的后面。 我们沿着悬崖上的一条石径往前走,穿过绵绵雨蒙蒙雾,到了一块小平台。站在这里观瀑,瀑身就在眼前。那气势,那场面,正如清人孙可望所云,黄果树瀑布“天下之奇观也。水凡三叠,而中叠为尤奇。其状如万斛溃雪大壑中,撼重岩,突青壁,飞溅注射,雷奔雹坠,所在皆是。”我深深地陶醉于瀑布的激扬之中。我想,瀑布所以有这样雄伟的瀑流冲击,是因为它集纳众汇、不抉细流;瀑布所以能这样吼出雷鸣般的响声,是因为它不畏艰险、一往无前,它给人以团结的智慧,以拚搏的勇气,以奋进的力量。 接着开始进洞,从右半岩而入。 这洞有六个洞窗、五个洞厅,全长数百米,景随洞移而异。第一洞窗最大,有十多米宽,而且位置恰在第一和第二两支瀑布中间。据说水大时两支瀑布合拢,水小时又逐渐拉开,成了地地道道的“窗帘”。抬头看,一组悬空而挂的钙华岩特别引人注目,上面长满了绿绒绒的喜水植物,还开着许许多多绚丽的小花呢。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空中袖珍花园”,是岩溶瀑布的一大特色,别处很难见到。 穿过岩洞便是第二洞窗。这个洞窗又矮又小,又被水帘全封住,因为它正处于第三支也是最大的一支瀑布后面,巨流直冲犀牛潭所发出的隆隆隆轰鸣,由窗口贯入,在洞穴内回荡,恰似一个庞大的军乐团在演奏,十分雄壮、浑厚。 第三洞窗向外突出,类似阳台,围有铁栏杆。我一时好奇走了上去。三百五十多年前,徐霞客看到黄果树瀑布时曾大发感慨:“飞流奔腾喷薄之状,令人可望而不可及也。”如今我伸手就摸到了瀑布,难怪它被叫做“摸瀑台”。台的左边水大,往下可看到水柱直跌深谷。再仔细一瞧,这道瀑布分为四支,且各显其妙,有的雄伟,有的豪迈,有的潇洒,有的秀丽。台右水势稀朗,仰头可见骤雨从天而降,似银箭飞射,如天女散花,蔚为壮观。 四、五两个洞窗相隔很近,它们共挨着第四支瀑布。这里滴水少,位置适中,倚窗凭眺,可浏览窗外风光。最后一个是第六洞窗,也被瀑布全封闭,不过它的洞厅与出口处相连,从这里往黄果树小镇望去,各种民宅建筑若在虚无缥缈中。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0ab064010008lr.html31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