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梵净山自助游攻略 |
[游记]梵净山自助游攻略 |
2008-04-19 fqhua.com |
我生在贵州,一半长在贵州,另一半则在江苏长大。幼时的我生长在家乡,后来因上学的缘故我从家乡来到了江南。江南的人留给我的印像是:勤学、苦干、勤劳、朴实。江南的水留给我的印像是:“河流密布,纵横交加。假山湖水、园林艺术独领风蚤!”长三角地区在最近几年的飞速发展使我对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我决定回家创业。2006年元月我背着沉重的包伏回到了离别多年的家。从而开始真正地认识起了我的家乡----贵州。 自从我回家后,我就决定要亲自去一趟梵净山。此前听说梵净山是如此的神秘和向往。由于上半年工作忙碌,时间按排不过来所以一直没得去。前些天终于轻松了许多,我约上几位同事,决定亲自爬一回梵净山,线路是:西上东下(即从印江上,江口下)。当晚,因多年曾未爬山再加上又是几位孤男寡女作伴,那种登山的激情一时一时地涌上了心头,未能安祥入眠。其实我是一位非常喜爱登山的运动员,人瘦脚有力,爬起山来非常地快,曾在一次野外训练中外号被叫作“悟空”。 18日,尽管如此我还是早早的7:30就从铜仁出发了,经过5个小时车程的奔波,我终于到了印江,与几位同事汇合,午餐后,从印江出发行驶55公里路程后到了梵净山脚下。景区车辆把我们送到了护国寺。 在未登山之前我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梵净山是武陵山脉主峰,位于印江自治县与江口县、松桃苗族自治县交界处,总面积567平方公里,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572米。1986年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是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单位,素有“峨眉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泰山之威”的秀丽风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浑然一体。作为佛教名山,历史悠久,为“天下众名岳之宗”,最早开发于唐宋、兴旺于明清,修建梵刹庙宇,开凿朝山便道,历史上有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是我国惟一的弥勒道场,成为驰名全国的五大佛教朝圣名山之一。 梵净山的佛教文化丰赡。 一是庙。历代所修寺庙甚多,大小寺庙数百座,其中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最为著名,四大皇庵之一的护国寺占地就万余平方米,寺产遍及周围30多里。释迦殿、弥勒殿在金顶上,始建于明朝,左为释迦殿,右为弥勒殿,中为金刀峡,天桥横跨峡上以沟通两殿。庙后各有一巨石,一名晒经台,一名说法台。这组建筑地处梵净山绝顶,下临一千多米的深谷,举目四眺,百里风云尽收眼底,甚为壮观。承恩寺(俗名上茶殿),在金顶左侧,正殿三间,门额阴镌“敕赐承恩寺”五字,两侧配殿八间,仅存部分残墙,全部建筑面积占地1250平方米。镇国寺(俗名下茶殿)在承恩寺下方,始建于明代,20世纪50年代倾塌。金顶古庙较多,遗址尚有凤凰顶、老金顶、圆通殿、棉絮岭等多处,可惜尚存文字资料少。 二是碑石和摩崖。“敕赐重建梵净山金顶序”碑位于金顶东北500米处的老金顶脚,海拔2270米,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碑为古排楼式,碑帽已脱落,而镶碑石坊及鼓形护脚、敦厚的台基仍旧完好。额镌“敕赐”二字,故俗称敕赐碑。碑左右腾龙拱护上罩云朵,碑文四周缀以卷叶花边。碑文楷字,1349字,其中序文833字,附载516字,对梵净山地形地貌、名胜风光、历史沿革等都有记述,称其为“天下众名岳之宗”,而且“自开避迄今,海内信奉而奔趋,不啻若云而若水;王公大人之钦谒,恒见月盛而日新。久已亘灵驰于两京,倾动于十三布政,劳旌于抚按,频顾于道府”等,是目前发现时代最早内容最完整的文物,是梵净山的镇山之宝,1982年2月列为省级保护文物。茶殿碑,1979年发现于金顶左侧古茶殿遗址内,系清同治光绪年间梵净山隆参
|
转自:http://www.fqhua.com/gl/gz/3667.html81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