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天下游记

[游记]天下游记

2007-07-16    itsqq.com

《原创》雾锁鸭绿江——丹东行(三)

三、暂别了——东北土地、东北银

在丹东第二天,我起了个早。上一天还见是层云的天空,今天走到江边去,只见千米宽的江面上弥漫着长长的薄霭。在丹东一方,还廓物可见,朝界对岸,则迷雾封锁。江面上涌起的雾带,宛如女人头上扬动的纱巾。

我选择公园的一个位置,给《涛江飞渡》塑像取逆光拍照。我以雾、桥、江水、天空为大背景,右下角留出一小块树、疏灯,暗影陪衬,左边留出三分之一位置把《飞渡》拉近,采用5.6mm光圈,60的快门速度,结果冲洗出来一看,——呀,效果出奇地美!美在:视觉、空间、搭配、光色反差,尤其定格在画面上流淌出来的一种动态与静态融合的美,分不清是北国江南的早晨,还是江南北国的早晨。所以我给它取了个名字——《雾锁鸭绿江!》

《雾锁鸭绿江》其实我拍了一组照片。例如,有一张是我以江桥为主背景,将双桥层叠起来,再采用连续接拍方式,意图是主观将桥无限延伸,看不出有断桥的影子。这张照片,我取的名是——《三千里锦绣雾桥——无限延伸!》。

在同一位置,同一时辰,同一背景,我还准备多拍几张以雾、江、桥为题材的照片。突然,一只小艇从薄雾中钻进我的镜头里面,我赶紧抓住动感一瞬,咔嚓下来。回来后冲洗一看,哈哈——绝妙。这个画面已大大超出了我原来的想象。因为画面中,虽然晨雾、桥、江水依然,在离桥墩不远,却偏角冲出一只小艇,小艇在一团浓雾中,只露出尖尖艇角!而桥身下面的双桥倒影,却让水纹轻轻拂过之后,有如花枝乱颠。所以我给这张照片取的名是——《晨雾朦朦锁双桥,小艇才露尖尖角》。

再有一张,是我沿江堤走动的时候,发现一对年轻男女正激情相拥,热烈接吻。他们身边,是漫漫晨雾,水天一体;他们脚下,刚好一块积水印出他们二人合一的身影。一道护堤栏杆,阻隔在他们与江水之间。整个画面除了恋人、拥抱、接吻,没有任何干扰,干干净净。我拍下他们的倩影,给它起的名是——《让江水见证!》

其实,面对大自然,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很好的艺术家、摄影家、探索者和成功人士。前提是:勤奋、刻苦、认真、努力;心态是:平华、朴实、戒虚妄。那么无论怎样,你或多或少都会成功的。

我在东北的日子,将完全结束与辞别了。猛然回首,才发觉日子过得是那么快,那么急,我还有许多所见趣闻没有如实记录下来。比如在《刘老根》影视拍摄基地里,作客三妹子家时,听他们述说与赵本山、高秀敏的相处故事;房东女儿在影视中扮演的角和后来在《翠鸣湖畔》中的角;女东主和男东主的个性反差;还有在丹东城里购物、逛街、寻古玩,与市民攀谈;在江边看老人蘸着鸭绿江水就着大地在花岗岩上面习字;下岗工人的合唱队,街头文艺演出等等。即便下岗,东北大地也充满着一片生机!

学者阎崇年在《正说清朝十二帝》一书中说:“西方人最关注的中国古代英雄人物是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这句话我认为不妥。但阎先生的话:“成吉思汗与努尔哈赤都是少数民族,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统治以汉族为主的,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这段话我完全赞同。翻开元清版图,那曾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大骄傲。1689年以前,满清时期东北的土地,其面积占据着相当于今天华南七省面积之大,系138.7万km²,还不包括后来大陆架延伸的概念。元朝时期,公元1271年东北土地面积就更不用说。东北的概念是:北抵日不落山北极圈内;东至朝鲜半岛中部今天开城;西接尼伯尔,南抵交趾蛮越。所以东北人为此非常骄傲。“大东北!”“大满洲!”“整个一个‘大’字”!

在中国历史上,由外族人统治汉民族时间最长,影响最广,力度最深的,当属满清帝国了。而满清帝国原住民满族,便源于东北长白山麓。直到今天,我们可以向世人拿出作为民族特征最炫目的品牌服装之一,便是满族服饰旗袍!包括今天还有女性喜欢的“京头”,“盘髫儿”。我国官话京腔里,也含有许多满族人习用的字眼:“得”,“咋”,“德性”等等。许多沿用至今或变相走样的东西,溯源于满清民族。这样无不说明中国最后一代王朝主宰汉民的力度,其宽泛已有多远。因此当我来到东北土地上,当我行将结束东北吉林的采风,在辽宁丹东的最后一站,东北的土地,东北银(“人”的发音)的个性,让我从好多方面深思与感动。

东北汉满民族(包括其他少数民族)的交融,是因由努尔哈赤的马背性格与滔滔不息的东北三江水源,以及广袤浩翰的东北土地,是远远分离不了的。所以才有东北人为什么粗旷?为什么率真?为什么奔放?为什么好争人王的世俗?这就是我离开东北之后,在一段时间内总结出来的认知是吧?

再见了——东北土地,给我的九天九夜感知!

告辞了——东北银,丰满了我一路的采风风情!

转自:http://www.itsqq.com/bbs/Dispbbs.asp?boardid=19&ID=955642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