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伸展在碎石和杂草间,渐渐地路便隐去了踪影,开始穿行在石块、杂草、荆棘中。阳坡的植被并不很茂密,除了衰草,更多的是多年生的灌木和山枣树,在经历过冬日寒风的洗礼后,昔日的葱茏已经不再,剩下的只是如素描般简约的枝桠。那些长满了针刺的枝杈时不时刮住穿行者的衣襟袖口,似要阻挡前进的脚步,同行的女孩子们更是提心吊胆,闪转腾挪,拨挡拉扯,生怕刮坏了那如花的容颜。 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登上了鸡冠山东面的山腰,这是一块相对开阔的地带,放眼望去鸡冠山像一个大大的屏风矗立在西南方的山坡上,在阳光的映照下,火山沉积的沙砾岩露出暗红色,同游的朋友一下子就认出了这就是典型的北方丹霞地貌 。鸡冠山由五个相连的红色岩柱组成,岩柱一字排开延伸近百米,有点类似夹墙山的石墙,从正面看去更像一只只露出五指的手掌,在那里招呼远方的游人。山脚下是一层层早已收割的梯田,错落有致,平坦舒缓,中间散落着村民种植的山梨树,还有几只山羊在冬日的暖阳下徜徉着寻找最后的草青。看到眼前的景色不禁使自己一下子联想到一幅照片,承德的一位老摄影师拍摄的春天的鸡冠山,画面上梨花盛开,那样的洁白素雅,蓝天下鸡冠山傲然挺立,那样的高峻威严。 怀着对鸡冠山的好奇我们攀爬着登上了顶峰,在五指相连的山峰中穿越游憩,自己心里一直想搜寻那传说故事中金鸡隐匿的洞穴,眼光不放过每一处罅隙,朋友心里肯定在笑我像那对金鸡垂涎的王商户了。鸡冠山东南的沟谷,怪石嶙峋,形状各异,有的如锤峰倒立,有的形如卧镰,还看到了书中记载的罗汉诵经、群英赴会……。再往远眺,滦河犹如玉带,静静地流淌在西面的原野上。 下山的途中遇见一位巡山的村民,在和他闲谈时了解到,山的西北部还有一处元代寺庙的遗址,据碑刻记载,寺庙名为五指山大灵峰禅寺,建于元代初期,是承德寺庙建筑中最早的一座。每年正月十五、四月初八、五月十三都要举办庙会,香客云集,盛况空前。我想鸡冠山所在的大石庙镇也就因此而得名吧。如今寺庙的旧址已经很少人能够找到了,但残留的古松映衬着远处的鸡冠山依然挺拔。夜幕降临的时候,没有等到月亮出来便踏上了匆匆的归途,不知道“鸡冠挂月三千丈”的景色是否依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