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獐子岛 |
[游记]獐子岛 |
2008-05-22 sina.com.cn |
獐子岛 2006-07-13 15:43:37 大中小 獐子岛 (二) 第二天的行动集中在东部地区,因为这里是岛上最平坦地带,也是主要商业区,街路沿海岸线而建,两侧绿化彩化水准较高,十分眼熟,也许是抄袭大连的模式,当然造价也是很高,老人说,我们镇子富,这点钱不算什么。走在路上,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多数女人头上都有老式头巾,头前探出很大一块,老人看出了我们的疑惑,“岛上风吹日晒,这是一种防护措施。”看来不管哪里的女人,爱美之心是共同的。 商业区赶不上大城市繁华,但门类和品种却应有尽有,有人问:“都是你们渔民开的吗?”“我们不是渔民,应该叫渔工,虽然獐子岛是镇,但我们不是农村。”看来老人是把渔民的“民”当农民了。商品价格明显比内地高出一些,不用老人解释,我们已猜出原因,所有日用品都需海运过来,价格高在情理之中。 商业区北侧是一片住宅区,岛上所有的房子一个共同特点,都是沿地势而建,但这里却具有别墅风格,而且都呈淡清色,与渔家旅店附近砖红色形成了鲜明对比,当然岛上的建筑费用很高,仅一块红砖就达到0.7元,其它建筑材料的价格也可想而知,都需要海运过来。在整个建筑群里,有两出是最耀眼的,学校和幼儿园,选择的地点平坦,交通便捷,装饰上明显胜过其它建筑,这是重视教育的结果。 路上行人多数是当地居民,这里的旅游业并不繁荣,街上也少见旅游宣传广告,看来当地政府并不重视这个产业,老人没告诉我们原因,只说了一句:“想来的自己会来的。”但从老人的旁言碎语中似乎能猜出几分:一方面当地太富了,根本没看上旅游业收入,另一方面可能是出于环保考虑,一旦大力开放,这种原始的、自然的、野生的环境就会遭到人为的破坏,不管什么原因,也许都是周全考虑。 环岛周游是辛苦又快乐的事情。走环岛公路有三个选择:坐出租车、骑自行车和步行,大家分析后形成了共识,坐车失去了游玩的意义,骑自行车都是山路,怕体力不行,只有以步代劳是最佳选择。早晨从旅店出发直奔西海岸,獐子岛西南地势偏高,西海岸如同陆地上的陡峭山峰,只能俯视,仿佛一片绿荫从高山直插大海,浪花翻卷,一次次簇拥绿荫,声音明显要迟来一些。 路过一处废弃的营房,我们中有当过兵的,告诉大家这是一个连的编制,在渔家的时候老人曾说过,岛上以前有驻军,现在只有少量海防武警。越接近岛南,地势越崎岖复杂,这里的路都是劈山修成,路就象山腰的一个台阶,在台阶左侧,有许多钢筋水泥构筑的山洞,大门也是水泥的,而且洞洞相连,右侧也有许多圆形平台,象什么东西的底座,还是我们当兵的人明白,这些都是废弃的炮台,而且是高射炮,后经老人解释,都是文革期间的产物。 獐子岛的天气说变就变,刚才还是阳光明媚,似乎一下就阴沉起来,这是我喜欢的,减少蒸发,保存更多体力。须臾之间,也象顿生了迷雾,淡淡的凝聚,也浓重起来,尤其是高山地带,绿荫、大海本来就是一体的,现在又多了一层相连,人在山中行,人在雾中行,人在天上行,此刻,照相机是不会吝啬镜头的,曾经的辛苦也仿佛不存在了。 整个环山(环岛)路全部水泥铺成,在西南段,我们只遇到4个行人,其中两个还是外地在此打工的,这里也没有居民,为什么还要修这么昂贵的公路呢?走到东海岸偏中方向,才有答案,原来獐子岛中部是镇政府所在地,也是人口密集区,就象盆地一样,环岛路就是主要交通要塞。出于时间和体力考虑,我们没在此逗留,来到真正的东海岸,最显眼的建筑是一座教堂,据介绍是附近几个岛民集资修建的,正赶当天是周日,我们经过的时候刚做完礼拜,不下百余人,这是在岛上见到最集中的人群了。 回到渔家已中午时分,4个多小时让有些人精疲力尽了,饭后,我们和老人闲聊起来。老人说岛民对镇政府很满意,主要原因就是集体富,个人富,各种福利待遇好。老人给我列举了几个方面,只要是岛民,退休都有工资,毕业的学生,都给安排工作,就是最下层的工人,年收入也在2万元以上,学历越高,收入越多,就是社区主任每月工资也1500元。岛上只要小学和初中,到岛外上高中的一年给元补助。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6c7a950100058c.html23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