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沈阳故宫一日游记 |
[游记]沈阳故宫一日游记 |
2008-05-04 chinacars.com |
沈阳故宫一日游记 [2008-1-30 16:56] 作者:综合报道 来源:中国汽车网论坛 编辑:张新毅 字号设置:[ 大 中小 ] 【正文】 在沈阳,我们受到了当地朋友“甘大侠”的热情相助。当得知我们这一家人此行回东北的目的后,甘大侠笑道:看样子我是陪同格格和阿哥们故地重游了。 今天的安排是游沈阳故宫,这是哥哥认为必须一游的地方。 早晨起来,天空还飘着微微细雨,地面上到处是湿漉漉的。“看样子今天咱们得雨中游沈阳故宫了。”望着窗外的雨,我轻声说道。 已经梳洗完毕的妹妹走到窗前向探头一看,脸上闪现出兴奋愉快的神情,“哈哈,雨天游故宫,那才具有别样浪漫呢。” 我以赞叹的目光望着丰膄且女性线条分明的小妹。经历了那么多生活的磨难,无论在性格上还是气质上,小妹都没有太大的变化,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变得越来越成熟,也变得越来越有女人的味道,更重要的是,繁重的生活压力没有改变她与生俱来的浪漫气质和快乐天性。作为我们这个家庭中最小的一位,她在受到我们每一个人格外呵护的同时,也尽她的力量使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受着生活的快乐。 能够参加这次家庭出游,小妹是下了决心的。她平均每天需要有十几个小时的时间要工作在网上,为那些渴望爱情的人牵线搭桥。她离开一天,她那里就得基本停转一天。即使这样,当她听说要全家出游时动议时,毫不犹豫地表示:一定参加! 我和哥哥总喜欢拿“国际媒婆”或“国际红娘”来形象小妹的职业。小妹自己并不介意,有时还补充解释道:有人说,成就一桩婚姻,可以延长人七年的寿命,我成就了不少婚姻,这是天大的好事,是积德的行为呢。 当哥哥把“我们是满族”的消息以同样兴奋的口气告诉小妹时,小妹的反应多少有些出乎哥哥的意料:“这有什么好奇怪的,我从小就知道咱们是满族的后代。”她说这话时很平静。 “什么?”这一回,轮到哥哥吃惊了:“你什么时候知道的,为什么没早点告诉我们呢?” 小妹一笑,“我一直以为咱家人谁都知道呢,既然是谁都知道的事,还说它干嘛!” 后来我也问过小妹从什么时候开始知道的。她以一种复杂的眼光看着我,回答说:“哥哥那么早就下乡了,你又很小就离开了家,爸爸在部里也是顾不了家,家里就是我和妈妈每天陪着爷爷、奶奶。妈妈忙,所以总是我跟爷爷奶奶聊天,他们常常说起满族的故事,我那时候小,要么听不懂,要么就是自己不想听,现在想想真是挺遗憾的,如果那时候很在意这件事情,我就可以把咱们家族的故事讲得很完整,很有权威性了。” 见我有些遗憾地望着她,她补充道:“这也是我决定这次来的原因之一,我还真想更多了解一些我们祖辈的一些故事,多一些关于爸爸他们那个家族的故事。” 当我们出发的时候,雨停了,地面因雨水的浸润而水迹斑驳,空气里有股子清新的凉意侵入肺腑。细心的甘大侠为我们请了一位故宫的导游,使得我们能更多地了解故宫里的故事。 说实话,这次逛沈阳故宫与以往逛沈阳故宫感受有很大不同。过去来看,只是听听而已,给脑海里多增加一些史料罢了。但这一次,情景确有不同。总想知道得更多,总想了解得更细。无奈脑海里关于这样的记忆并不多。于是,思绪都交给了耳朵而不是交给嘴巴,一路上听得多,说得少。 大家俗称的沈阳故宫实际上是清沈阳故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创建的清入关前皇宫。清入主中原后为陪都宫殿和皇帝东巡行宫。这里因鲜明的满族特色而著称于世。 1621年,“大金”进占辽沈地区,于1625年迁都至沈阳并在城内启建这座皇宫。1625年皇太极继承汗位后续建,并在1636年在这座皇宫中正式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清政府从这里迁都北京后,这里依然不断地进行着增修和扩建,后来康熙、乾隆、嘉庆、道光诸帝东巡盛京祭祀祖陵均在这里停留,举行庆贺和祭祀典礼。 1926年以前,这里一直被视为皇家禁地,百姓是不得入内的。1926年开始作为博物馆对公众开放。1961年列为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故宫里游人并不多,零零散散的,因此每个人也正好可以静静地观看这里的一切。 我们边走、边听、边看,觉得冥冥中与满族的关系近了许多。 我们一家人在镶黄旗亭前停下了脚步。镶黄旗亭内陈设很简单,与其他正黄、正红、正蓝、正白、镶红、镶蓝、镶白旗亭没有任何差别。努尔哈赤是从1601年(万历二十九年)开始创立八旗制度的,最早只有红、黄、蓝、白四旗,到了1615年(万历四十三年),增设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努尔哈赤将全体女真人全部编入八旗,实行军政合一的政制。自此,由正、镶共同组成的“八旗制度”开始在历史上刻下痕迹。八旗是以牛录为记算单位,一个牛录相当于300人左右的力量。 我问导游第一任镶黄旗旗主是谁,导游说了一个名字,可惜我没有记住。要么就是我在历史上孤陋寡闻,要么也是他们在历史上没有太大的名气。但我来此之前曾查过一次资料,知道黄色在满族人眼里是非常神圣的颜色,至少在皇太极眼里,黄色是如此。因为皇太极接替努尔哈赤大汗位置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统领的白旗与阿济格领导的黄旗换了,他自己由过去的白旗的统领,更改为黄旗的统领,以后清代200多年的历史中,黄色一直历代皇帝们沿用的主要颜色。 我们全家以镶黄旗为背景,照了一张全家福。当相机把这一刻留下来的时候,我忽然有些感谢自己,如果不是内心里有一种渴望重新认识爷爷奶奶的愿意,如果不是对满族历史有了那么一种因为不熟悉所以才特别想去了解的心绪,这次东北之行或许就会缺少了个我。现在想想,那样可能真是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在八旗中,我的爷爷奶奶属于镶黄旗这一支。因此在镶黄旗亭前特别地留张影也算是对爷爷奶奶以及所有镶黄旗祖先们的一种纪念。 在爷爷奶奶生前,我竟然与我那身为的满族的爷爷奶奶没有谈过一次关于这个民族的话题,当然更不会谈起镶黄旗了。或许他们跟我说过,因为七岁以前我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但一个小孩子的记忆毕竟是有限的。现在想听了想了解,爷爷奶奶却早已相继离去。 人,真是奇怪的物种,年轻时总是要义无反顾地寻找属于自己的路,到了年长的时候,又会让情感在不断反思的歉意中追寻回忆。 我以为追寻是没有错的,反思更是必要的。追寻的过程中有的人可能就丢失了自我,而反思的过程,一般都让人找回了真实的自己,并让心灵趋于平静。 我们是如此,父亲是不是更是如此呢?我注意到,他和我们转故宫有所不同,我们更多的是注意听导游的讲解,跟着导游转。而父亲,似乎是有一搭无一搭地听着,他更多的是看,很多实物面前,他都看仔细地看着够。看完了也并不说什么,当我偶尔把摄像机对准父亲时,他冲着摄像机嘿嘿一笑,眼神里充满了儿女围着身边转的喜悦之情。 我心里一热继而一酸,眼泪差点没掉下来。童年的时候,他陪我们太少了;他晚年,我们又陪他太少。这一次,全家出游寻访故里,对于父亲而言,可能确实是件使他高兴的事情。 我和父亲的感情在那一瞬间又近了不少。 既然爷爷、奶奶都是满族镶黄旗人,父亲的血脉里也一定流淌着纯粹的满族镶黄旗人的血。 我心里忽然又觉得怪怪的,直到晚年,他才提起满族的事,而在我的整个童年时期,我竟然一句也没有听他说过。 从十九岁外出参加革命,他早已是四海为家了。 第1/1页
【打印】 【手机发送】 【免责声明】 →论坛→社区 相关新闻 |
转自:http://news.chinacars.com/trip/jingxuanlushu/310381.shtml40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