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郑家洼子遗址旅游郑家洼子遗址游记郑家洼子遗址评论郑家洼子遗址. |
[游记]郑家洼子遗址旅游郑家洼子遗址游记郑家洼子遗址评论郑家洼子遗址. |
2008-06-13 luopan.com |
(匿名) 清代入关前,其皇宫设在沈阳,迁都北京后,这座皇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后来就称之为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占地6万多平方米,宫内建筑物保存完好,是我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它的规模比占地72万平方米的北京故宫要小得多,但是,它在建筑上有自己的特色,现在是沈阳最重要的游览点。 沈阳故宫建于1625年,是后金第一代汗努尔哈赤开始修筑。努尔哈赤死后,第二代汗皇太极继续修建成功。沈阳故宫的建筑布局可以分为三路。东路为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中路为清太宗皇太极时期续建的大中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以及清宁宫、关睢宫、衍庆宫、启福宫等。西路则是乾隆时期增建的文溯阁、嘉荫堂和仰熙斋等。乾隆时皇宫已在北京,但他有时也“东巡”回沈阳看看。 沈阳故宫的东路是很有特色的。大政殿居中,两旁分列十个亭子,称为十王亭。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子建筑,正门有两根盘龙柱,以示庄严。 大政殿是用来举行大典,如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和皇帝即位等的地方。十王亭则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办事的地方。这种君臣合署办事于宫廷的现象,在历史上是少见的。从建筑上看,大政殿也是一个亭子,不过它的体量较大,装饰比较华丽,因此,称为宫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开的十座亭子。其建筑格局乃脱胎于少数民族的帐殿。这十一座亭子,就是十一座帐篷的化身。帐篷是可以流动、迁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来了。这也显示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一个发展。 崇政殿是沈阳故宫最重要的建筑,在中路,是皇太极日常临朝的地方。崇政殿北有一凤凰楼,三层,是当时盛京城内最高的建筑物。 沈阳故宫博物馆所陈列的多半是旧皇宫遗留下来的宫廷文物。如努尔哈赤用过的剑,皇太极用过的腰刀和鹿角椅等。 沈阳故宫博物馆陈列的艺术品也很丰富。在绘画陈列室里,有明、清两代一些大师的作品如清李鳟、金农、明文征明书画精品、陶瓷、雕刻、织乡、漆器等工艺品也不少。 >>“九·一八”事变陈列馆 沈阳“九·一八”事变陈列馆位于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46号,西靠长大铁路,北为当年的北大营。 沈阳“九·一八”事变陈列馆的馆舍是纪念碑和陈列馆相结合的建筑。主体建筑,从平面上看其形状是一幅巨大的东北地图。整个建筑高18米,宽30米,厚11米,呈立体台历状,两边对称,台历的左面写着“1931年9月18日,农历辛未年十三秋分”等字,台历右面写着事变经过。台历上“弹痕”累累,象征着沈阳人民的血泪,告诫中国人民永远不要忘记“九·一八”这个沉痛的日子。建筑风格独特,既有现代化特点,又不失民族风格。 该馆建于1991年5月,同年9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陈列面积2400平方米。陈列馆以反映“九·一八”事变前后的史实为主。陈列内容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第二部分为“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与东北沦陷;第三部分为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斗争。馆内收藏有图片600余张、文件448份、资料54本以及各种枪支、战刀、大刀、望远镜等。通过大量历史资料、图片、实物全面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九·一八”事变真象和侵略东北的滔天罪行,以教育子孙后代勿忘国耻。在陈列馆附近有“九·一八事变炸弹碑”,是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为炫耀他们在南满铁路制造“柳条湖”事件而建的弹形碑。 >>沈阳植物园 位于沈阳东郊,始建于1959年,距市区10公里,四周高,中间低,中心有六公顷水面。园内搜集观赏植物1000余种,其中露地栽培木本植物400多种,草本植物200多种,室内观赏植物荟萃园、迎春园、蔷薇园、草坪园、整形树木区等300多种。建有松杉园、杜鹃园、宿根花卉园、牡丹芍药园、水生植物园、彩叶园、丁香园等8个专类园。园内红松等树木的森林景观为全市仅有。 园内还建有古朴的秋迁桥、好汉桥、同心桥、飞渡桥等二十余座风格各异的铁索桥,还有水上自行车、碰碰船等和独具特色的磬岩等建筑及其他游艺服务设施,使沈阳植物园成为沈阳市民十分喜爱的游览胜地。 >>郑家洼子遗址 从出土文物和墓葬规模来看,当时阶级已形成,狩猎和征伐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1958年,在郑家洼子北边首次出土了包括青铜剑在内的27件青铜器。1962年和1965年在第一次发现古墓葬的地点附近又发现了一把青铜短剑和十四座古墓。 其中的一座大墓长5米,宽3米,出土了各种铜器、陶器、石器、骨器,共42种797件,其中有兵器、装饰器、生活用具、战马身上的饰物、马具等,由于沈阳地区曾是燕国辖地,从随葬物品如此丰厚来推测,墓主很可能是燕国的官员。出土文物中还有石刀、石斧等石器,壶、碗、罐等陶器。经鉴定,此遗址所处时期为春秋至战国之际,即公园前6--5世纪。郑家洼子遗址的发现,展示出沈阳青铜文化的面貌,对研究中国青铜文化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依据。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有青铜短剑墓陈列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青铜短剑大墓的复原陈列,第二部分展示在沈阳地区出土的属于青铜短剑文化类型的文物。 >>北 陵 沈阳市最大的公园,占地330万平方米。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昭陵建成。1927年,奉天省政府将昭陵辟为公园,因其位于市区北部,故得北名。昭陵是沈阳名胜古迹之一,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精华,汉满民族文化交流的典型。园内陵道左右建有碑楼、华表、擎天柱、立象、立马、卧驼、麒麟、座狮、獬豸等石兽,两两相对。方城是陵园的主体部分,结构与福陵的方城相似。宝城下面是皇太极和皇后地宫。昭陵楼台殿阁,气象轩豁,黄瓦红墙,绿树掩映,壮丽辉煌。解放后,大力修缮和扩建了北陵公园。北陵既有古老的传统建筑,又有现代化游园设施,置身园中,抚今追昔,令人感慨万千。它是国内外游人来沈必游之地。 >>福陵(东陵) 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皇后叶赫那拉氏陵寝,因坐落在沈阳市东北11公里处。故又称东陵。 福陵始建于后金天聪三年(1629年)。竣工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经康熙、乾隆两帝增建,方具今日规模。此陵面傍浑河,背依天柱山,水绕山环,草深林密,景色十分清幽。其布局虽与昭陵如出一辙,但因它建在北高南低的山坡上,故形成两大特点。第一,晋谒此陵时,由正红门到碑楼,须登108级石台阶。第二,建筑物随坡势起伏而显得更加错落有致、高大雄伟。福陵规模尽管比昭陵小,然而由于它有上列两大特点,再加之环境优美,仍独具魅力。 >>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 位于沈阳东北方向、距离市区约17公里,开发区规划面积达203平方公里,其中景区面积为140多平方公里,由三山环抱一水组成。 棋盘山因传说铁李拐和吕洞宾曾在此对弈而得名,现在的山门就是二者在此对弈正酣的巨型造像。 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的总体结构可分为“两带、三区”,分别是指浑河景观带、沈棋路旅游观光带和森林公园景区、秀湖景区、世园会景区,开发区的总体布局以沈棋路旅游观光带为构思的主框架,而整个布局则是以旅游休闲为主导思想,通过展现自然生态景观、环境保护,以及保护人文景观等规划,从而将自然与人文金星有机结合,形成了集游览、观光、娱乐,并兼具购物、住宿、饮食、休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旅游开发区。
|
转自:http://www.luopan.com/travel/review_detail/702537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