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锦州北菩陀山观音洞-搜狐游记中心 |
[游记]锦州北菩陀山观音洞-搜狐游记中心 |
2007-07-19 sohu.com |
游锦州北普陀山 这正是端午节的前一天,天气晴好,沿着林荫道骑自行车到北普陀山观音洞山门前,也只要半个小时。一路上浓郁到槐树花香沁人肺腑,路边的香蒿草送来了五月节的花香。长时间的压抑心情在青山绿水的大自然中被冲淡许多,精神也振奋起来了。 观音洞风景区距离锦州10公里,始建于辽,盛于明清,毁于1966年,距今约有500多年的历史。早年称:“石堂道院”,占地7.26平方公里。在群山环抱之中有:二郎洞、平顶山、鸡冠山、潘龙山和 翠岩山寺等许多景点。群峰竞秀、林木茂盛、花草遍野、古洞名刹、景色幽深。明代就有:“石堂松雪”之称,是著名的锦州八景之一。 据说清朝末年,石堂道院主持福坚法师曾有一名联日:“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醒苦海迷梦人。” 很是净人心肺。 我相信佛家的清心养性之说。思考人生总有一种迷惑之感,何时才能转迷为觉?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更如弘仁法师所劝戒我们的:“今日不知明日事,忧什么?空着来、空着去又求什么?” 所以我要感谢佛恩浩荡,引我到这样一个清静地,我的心得以安宁。 我第一次来观音洞大约是1960年的夏天,那时候我14岁,几个小同学带着我心爱的塑料相机,爬上了观音洞山。在山顶上我们拍了一张合影,至今我还留在影集之中。记得那次还有一位老道士给我们讲碑刻和寺庙的故事,那时候的事儿我还记忆犹新。 从那以后我几乎每年都到此一游,有时从二朗洞上平顶山到观音洞,也有时从翠岩山到观音洞。总之,西山的沟沟岔岔我都跑遍了,记得我还在观音洞下 红雨山房住过一宿, 那是1962年的夏天。 这次我打算从鸡冠山南坡登山,这座海拔466米的鸡冠山我还是第一次攀登。从远处望鸡冠山,山顶巨石林立,很象鸡冠一样故得其名。山南虽然很陡峭,但我一口气便当上了山顶。有点儿气力不支,但总还是坚持下来没有休息。山顶上有块巨石上面刻了“苍山观海”朱红大字显然是后描上去的。 我沿着山路爬上望海亭,极目远眺,辽西风景尽收眼底。近处是绕山而过的小凌河碧波和远处的锦州市区,向南眺望还能看到西海口、笔架山和葫芦岛。西面是小虹螺山,丛林叠章,村舍点点,辽西大地一片春色正浓。我爬到山顶正好是中午,太阳当头照着,心里暖洋洋的。鸡冠山北坡是新修了空中索道,实在有损于风景。 烈日当空,我端坐在山顶上的一块岩石上,面向南海我衷心的祝福,让阳光普照大地,祝好人一生平安。 从鸡冠山沿着石阶山路下来,踏着初春的绿草,我走进一片桑园。在桑树林中穿行是极有诗意的,桑粒是普陀山观音洞的特产,树形高大、桑叶肥厚,树上已经结满了一串串的桑粒。但是还没有熟,轻轻的摘下几粒含带嘴里,酸酸的溢出一种清香。 在山谷中有一潭池水,有许多孩子们在水边嬉闹。因为明天是六一儿童节,学校老师带着孩子们来游玩。带队老师是一位年轻的姑娘,爽朗的欢笑给山谷增加了青春的气息。 从"忘归"石刻的边上有一条小路,我沿着这条山路开始从正面爬观音洞山。这是一条很清静的的山路,在丛林中我走了将近一个小时也没有找到大士阁的洞口。当我登上山顶下望,才知道我已经从观音洞大石硼顶上走过。到了观音洞从东侧的一个山崖上 ,看来敬香也是要费尽折磨的。为了去大士阁,我又返回原路,终于来到观音洞的大士阁的门口。 进入观音洞大士阁。在门口右侧一个小洞内有泉水,名日:"灵秋泉"。在半山腰上有这样一清凉的水潭,很是珍奇,古人称有诗歌称赞灵秋泉是:"青秀灵泉"。 在山腰上有东西两个大洞,洞口朝南面对鸡冠山,洞内有两层大士阁殿,是1985年后才重修的。大士阁供奉着文殊、普贤菩萨莲花座像。香烟缭绕,洞天福地,许多虔诚的香客宁立寺前,正烧香拜佛。 大士阁前还有两棵千年古松,盘根错节、树形如伞 。素称:“石堂松雪”便是指这两棵青松的。 观音洞阶级斗争年代荒废无人管理,近几年旅游之风盛行,这一自然景观当然也成了一些人的发财之路。就像我去过别的景区一样,在风景区修建了许多餐馆、歌厅、游乐场,招来世俗的男女大声吼叫,使本来幽静之处不得安宁。 在罗汉堂前,有一位身着灰色 道袍的道士正在为一个称为处长的人讲解。这位看上去很典型的辽西乡下人,讲到十八罗汉中罗士佛时他说:"罗士本是佛的儿子,一心向佛,用了七七四十九天修炼,常到人间为众生培福德,才由天神升为罗汉,这就像由处长升为局长一样。”说的那位处长肥胖的脑袋直点头,于是叩头变拜,他还真的想当局长!但他不知道佛又说:“争名夺利一场空,私心太重求神也不灵”。 在石洞的墙壁上刻满了劝人行善的警世之言,人生如何处世的纸条和佛教教义。其中有一幅是大清顺治帝钣依佛门时的遗训:“清静栖泊、慈善为本、修行持戒、鹤然仙去……”一代皇帝能放弃权势进入空门,便可知佛之伟大。 在此洞之东石崖上有石刻: 秋风古道老烟霞, 山间云岫住几家。 远来行者都为客, 粗茶淡饭分外佳。 清朝名人王尔列也有诗赞日:"得天独厚"。有诗为证:"秋风古道、乱烟衰草、寻路远过山村,峰枕断流、楼依绝壁、洞霞深锁禅门,径曲辟荆榛,正暮禅噪雨, 塞雁翻云,,半鹤松声,漫天凉霜气萧深,层峦遮斜曛。听疏钟数磬,唤醒诗魂,把酒临风,仰天长啸,依拦凭吊何人,一水隔红尘 ,看茫茫云海,骇浪横吞 ,待到东林月上 ,归路拾黄昏。" 早就听说在观音洞西面山上有一个桃花洞,但始终也没有去玩过。今天登上山顶才看见,在半山腰的翠林掩映之中有一座红墙的庙宇,想那便是桃花洞吧。 每当提及桃花,我总是有一种青春的诗意上心头。上初中的时候,有位同学写了一篇作文《桃花吐》很是感人,教文科的张老师还在上课的时候读我们听:写桃花如何美丽,是第一个向人们报告春天的信使。先开花、后长叶,赞美春天而后入土为泥的精神, 如今张老师已经与世长辞了,她的桃李也真的满天下,但只我还记得张老师。在这桃花盛开的时节,桃花洞和桃花吐一样也那么美遥想当年对桃花的依恋,引出那么多美好的幻想。而今天我才把一切看破:“桃花随好看,盛开能几时?” 尘世间一切美的东西,都是虚伪的、短命的、空洞的不值得追求!对桃花也是如此,她再也不会使我感动了。 从大士阁出院门沿台阶下来,已近黄昏。天很热,远山传来布谷鸟的叫声 。有:“蝉鸣林更静,鸟叫山更幽 。” 的感觉。山路弯弯,引我到半山亭休息片刻。 这条山路是清朝乾隆52年(1787 年)邑人魏养本捐资修建的。七十多丈山路都是由条石铺成 ,还在山路上修建了一座半山亭和功德碑一座,有一横联题日:“小住为佳”。走到此确实也很累了,气喘吁吁地坐在石凳上。 望山林叠障,听松涛轰鸣,正是:“访此洞,登斯山,目穷千里,心连古今,山河不以人废,典史不为情移。以一日说 短长则说者短,以百年论兴衰则论者兴,然短长兴衰谁志?青青山河口碑!”。 从山路上下来,我还在" 青松绿屿 " 稍坐一会 。山静水清,多美的普陀山观音洞啊! |
转自:http://diy.travel.sohu.com/youji/capture_detial.php?id=3459310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