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行随想 秋天,我游览了慕名已久的长江三峡。三峡的壮美景色已不需我再描述,我在这里记录的只是旅途当中几处或许会被人忽略,但是令我感受至深的风景。 曲径通幽处 我的团队在飞抵重庆的第二天中午登上了市内最高峰——飞鹅岭。登塔俯瞰山城大地,只见长江和嘉陵江交汇于山城,在薄雾笼罩下犹如白色的丝带轻柔地缠在山城的身上,给充满阳刚之气的山城平添了几分温柔;两岸连绵起伏的山岭上耸立着无数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错落有致;中间还点缀着飞架两岸的大桥,穿山而过的隧道和高耸的电视塔,呈现出现代化都市特有的风貌和山城别具一格的风采。每当华灯齐上之时,面对漫山遍岭的万家灯火,谁不惊叹“疑是银河落九天”呢。 当山城的美食和美景填饱了我们的肚子和相机后,距登三峡游轮还有两个小时。团友们饶有兴趣地在飞鹅岭上摆下牌局,展开了一场“飞鹅岭大战”。不谙此道而百无聊赖的我,只好移步山坡林中小径。大概不是假日的缘故,这里面竟看不到一个游人。深秋的山林中,万籁无声,幽深静谧;有遮天蔽日的古树、婆娑舞动的翠竹;一座弯曲的绳桥,从桥下的一潭碧水上横空飞架。一阵微风在林中穿过,只见桥边树影摇曳,桥下水波荡漾,真是令我清凉透心。此时此地,天地之间仿佛就只有我一个人在这与世隔绝的桃源,无喜无嗔,无忧无虑;尘封了许久的疲惫心灵,刹那间就变成了平常无法享受到的空灵明净。 我知道,只要我踏出这片树林,这种感觉就永远也捕捉不回。于是,我静静地坐在铺着青苔的石阶上,细细地品味着这种难得的、融进了大自然的感觉。 整日穿梭在水泥森林里,呼吸着尘埃和废气的都市人呵,我们缺乏的不正是与大自然相亲相近,不正是这种来自大自然的洗礼么? 夕照西陵峡 我们的游轮在长江行驶了一天后,第二天开始游览三峡。正如当年李白所吟:“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清晨,我们从白帝城出发进入翟塘峡,中午与神女相会在巫峡,而傍晚已穿行在西陵峡里了。[attachment=302620] 吃过晚饭,我到甲板上散步。在船尾我惊喜地发现西边的江面上,一轮红日正在缓缓下沉。一袭彩霞织就的纱衣,把天幕和江水映得通红;透过霞衣,夕阳的轮廓愈来愈清晰地显露在我的眼底:一张俏脸,原来是这般鲜嫩红艳;两岸雄伟险峻的群峰,都沉浸在她柔美的艳光之中。眼前美景,恰如一幅由上帝用神来之笔绘就的绝妙山水画。 “咔!”,我不失时机地按下了相机的快门。 然而,转眼间就看到夕阳拖曳着江面上的一抹残红,似是带着万般无奈心情,依依不舍地隐没在了群山背后。 夜幕已经降临了,我仍呆立在甲板上。我不是第一次观赏落日,也不是第一次惊叹不已。我惊叹黄昏里夕阳的绝美;更叹息这美丽总是如此短暂,稍纵即逝。 造物主真爱捉弄人,越是美好的东西,他越是让你没法永远地将它们留住。 洞庭湖拾波 我又一次登上了岳阳楼。多年前读大二的时候,曾在湖南籍的校友陪伴下游览过岳阳楼,还在洞庭湖前留下了合影。如今旧地重游,虽然景物依旧,可人事已非。如烟往事,仿佛已淹没在洞庭湖广袤的波涛之中,故地再难觅故人的身影。当年风华正茂的好友,现已不知身在何处;楼边的我,只能在记忆中找到一张模糊的旧照片。 我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当我们的游轮离开岳阳楼,行驶在辽阔的洞庭湖上时,我仍倚着栏杆,沉浸在漫漫的回忆之中。不知不觉地,我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只见阳光透过云层映照在一望无际的湖面上,淡灰色的湖水顿时变得银光闪闪,波光鳞鳞;好象一幅硕大无比、缀满了银珠片的浅灰色锦锻;它在风中飘扬起伏,从我的船舷一直铺到天际。我似乎可以跨栏而过,拾起片片银光;再踏着这条银灰色的路,走到一个不知名的地方。那里可以寻访到曾在洞庭相聚的旧友吗? 我使劲摇摇头,抖落洞庭湖赐予我的美丽的幻觉,抑制住欲跨栏而出的冲动。凝神再细细欣赏眼前这幅烟波浩淼、水天一色的美景;只觉得人生就是由这许许多多美好的瞬间剪接而成的影片,在某些特别的时刻,它会在你眼前一一重放;甜蜜的、痛苦的、迷惘的感觉都能刹那重现。而生活却因此变得更丰盈、更充实。 好好珍爱这部由自己主演的人生长片吧;因为它独一无二,绝对没有复制和假冒。 回复(2) | 投票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