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从长江到西湖-我的江南之行

[游记]从长江到西湖-我的江南之行

2007-07-16    dy7cd.com

未曾变过。
天气很热,一丝风都没有,池塘水面上波澜不惊,正是因为这样,水中鱼儿的一举一动才那么清楚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拙政
园的楼阁大多建于明清,因为苏州战乱较少,所以基本上都保存的较为完好,在这些楼阁中,你可以轻易的想象出当年富家子弟在其中对酒当歌,附庸风雅的情景。
想来,能坐在这里,看着眼前的绿树红花,闻着阵阵扑面而来的花香,望着水中的月影,饮着醉人的美酒,也称得上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由于我们去的时候,拙政园正在举办花展,此时的拙政园可以称的上是花的海洋,而在这里的没有那种艳丽刺眼的牡丹,月季,有的只是淡雅的茉莉,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花,甚至有一个盆景园。就好像江南的风景一样,清静自然,清新淡雅,给人更多的是亲近和谐的感觉。
最令人称道的还要说是拙政园的布局,拙政园总体布局以水为中心,以假山为屏风,格式亭轩楼阁临水而筑,形成朴素开朗,平淡天然的自然风格。
实际上,园林并不是靠罗列山水,花草,楼阁来吸引人的,最重要的就是布局,整个拙政园,层次分明,景点既不拥挤,又不分散,各处景点均有独到之处,整个园林因地造景,景随步移,别有洞天!

们来到了远香堂,这里是中园的主景所在,堂北有两座假山,西山上建有“雪香云蔚”亭,文征明手书“蝉噪林逾静,鸟名山更幽”的对联悬于亭中。东山上有“待
霜亭”。两山之间,连以溪桥,山间遍植花木,岸边散种藤萝灌木,野趣横生。堂前有一口古井,打水上来,井水清凉甘甜,用井水洗过脸,使人精神焕发。离开远
香堂,我们走到了香洲,这里是江南园林的独特之处,是一座楼阁建于水上,远远望去就好像一坐大船浮于水上;离开香洲,我们就来到了拙政园唯一的廊桥式建筑
—小飞虹,这里据说倒影在水中好像天上的彩虹一般,故得此名。
穿过小飞虹,爬过造型奇特的见山楼,我们便来到了拙政园西圆,这里首先有一座浮翠阁,这座建筑见于水上,就好像漂在水面上一样。如果说中园是水上公园的话,那么西园就真称得上是不折不扣的水的公园了。
这里,所有建筑几乎都建于水上,东部的波形长廊最富特色,好像海边栈道一般,人行其上,如凌波踏水。水中怪石林立,岸边,花草茂盛,鸟儿啼鸣,虽非春日,但用草长莺飞来形容也决不过分!
走到西园的尽头,我们也就来到了拙政园的尽头。由于导游留给我们游玩拙政园的时间是三个小时,所以我们大可细细品味这中国四大园林魁首的真正味道。
我们决定在到东园游览,穿过西园和中园我们就好像步行于人间天堂一般,处处青草绿,处处鸟儿啼,在北方,是绝对不可能有这种景致的!
东园即是明代“归园田居”的旧址,是以草地为主,是一个以一种朴素自然的景观把你慢慢引入佳境的地方。东园凿池垒山,遍植树木,给人以开朗舒畅之感。整个东园,就好像古代贤人隐居的世外桃源一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对整个东园恰当而又真实的写照。

此,我们的拙政园之行,也告结束,在一片茂密的竹林中,我们穿行而过,来到了出口处。这个中国最为华美的园林,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美学课,游过拙政园,使
我大感过瘾,一方面惊叹中国园林风光之秀美,一方面惊叹先人惊人的建筑造诣!如果说,江南园林甲天下,那么拙政园给我的感觉就是:拙政园林冠江南!
第十九章:又泊枫桥
我们从拙政园出来时还早,才中午11点钟,而旅行车12:30才会来接我们,所以我们就先找饭馆吃饭,等吃过饭,也才刚11点30分,还有一个小时。
没办法,我们决定采用消磨时光的好方法—去网吧。
苏州的网吧不是很常见,不过在拙政园路倒是扎堆似的开了好几家,挺便宜,1.5元一小时,和全国的网吧一样,里面也都是玩CS,网络游戏和聊天的。
玩起来的时候时间就过得快多了,还没什么感觉呢,已经12点15分了。
在太阳底下找了二十多分钟之后,我们终于找到了旅行车,车上有空调,一上车,马上觉得凉快了许多。
我们马上要去的是坐船游览苏州护城河,顺便到枫桥景区。
苏州的护城河其实就是京杭大运河的支流,河面不是很宽,河水也比较脏,我们坐在一条可以坐下20多人的小游船里,岸上的风光也并不很好,尽是正在拆迁的旧房屋,船开得很平稳,我甚至要昏昏欲睡了。不一会儿,我们就靠了岸,就这么短短的一断水路,竟然收了我们30元
去枫桥景区是要坐车的,我倒是愿意坐船去,好体验一下当年“枫桥夜泊”的意境,但是天气实在是太热了,我又很中意车上的空调。

行不久,就到了目的地。下车后,先是跟随导游来到了一个茶楼,又有点像戏园,茶楼里布置得典雅古朴,好像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样子,等人坐满了,就有艺人
上台演出,他们演出的是苏州特有的地方戏:苏州评弹,第一个曲目时就是《枫桥夜泊》,完全是用苏州地方话演唱,很有特色,接着,艺人们又演唱了《太湖花》
等几首曲目,然后在观众们的喝彩声中谢幕了。
听完戏,在导游的带领下穿过一条仿古的街道,我们就来到了铁铃关,这里在明代曾是抗击倭寇的重要关
卡,铁铃关是保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明代建筑,城墙上已经长满青藤,整个城墙都覆盖在藤叶之下,只有城楼露在上面,但时光飞逝,先前的城墙已不复存在,只剩
下这孤零零的城楼在空空的做秀。
铁铃关后面就是枫桥了,但这枫桥似乎并不如我想象的那般富有诗情画意,河床显然是经过整修的,白花花的大理石铺在
堤岸上,河道很窄,水也很浅,河对面好像在建造一个“枫桥夜泊”主题公园,河边的一块水泥板上写着“夜泊处”,真是画蛇添足。倘若张继复生故地重游,恐怕
无论如何再也作不出“枫桥夜泊”那样的千古名句了!实际上现在的江枫古桥已经完全失去了文化意义,商业气息已经完全将这个千年古桥腐蚀掉了,再也找不到那
种“江风渔火对愁眠”的优美意境了,在我心中,真正的江枫古桥已经随着那惆怅的历史溘然消逝了。
为了使游人能更好的拍下这座古桥,河边建有码头,有专门的游船,可能是倚仗着这古桥的盛名吧,船票相当的贵,只是坐在船上照相,竟要30元。没法子,谁让我们这么喜欢探古寻今呢?
码头的售票处里在大声播放着毛宁演唱的歌曲《涛声依旧》,此时,在我听来,这本来美妙的歌声实际上是在破坏枫桥的人文氛围,在我看来,任何现代流行艺术作品都不能承受住这里浓重的历史胭脂。
我们坐的船竟然也美其名曰叫做“张继”号,我认为:这简直是对古人的侮辱!看来当代社会的恶俗已经成为了历史人文景观的头号敌人!
在船上,旅客们争先恐后的挤上船头拍照,好像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和这枫桥合影似的,没办法,本来在我印象当中极其神圣的枫桥现在就好像一个秤砣重重的压在我的心头。
历史是给人思寻的,文化是给人品味的,只有在经过细细的思寻和品味之后,才能大概明白这其中的真谛。然而现如今,那种“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意境已经是不大可能再找到了……
第二十章:寒山古刹
寒山寺实际上也是属于枫桥景区的,大量的游客在游览完枫桥后就蜂拥到寒山寺来,使得这个寺庙香火很旺。

它是千年古刹一点都不为过,寒山寺建于唐代,之所以称之为寒山寺,倒不是因为寺中有山名寒,而是由当时寺内僧人寒山而得名。然而它最出名得倒不是寺庙的历
史悠久,而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一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有了这么一句千古佳唱,使得千百年来,来到寒山寺内访古得更多的是文人墨客,而不是
佛门弟子。
我们进入寒山寺的时候,里面人声鼎沸,小小的寺院中足足挤上了上百人,使得这个佛门清静之地,一下子变成了好像闹市街井一般。
在那著名的寒山寺钟亭,足足有三十多人在排队等待着花上5元钱敲上三声钟。
与前院的热闹非凡相比而言,后院就显得清静了很多,这里是寒山寺新建的部分,里面有高高的普明宝塔和法堂。
说道着普明宝塔,它是由日本和中国共同出资建造的,也许是日方出的钱比较多,整个塔显有明显的日式风格,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个塔正对着不远处的抗倭遗迹——铁铃关,如今,铁铃关已经破败,腐朽,倒是这座新近建造的日式宝塔在巍然耸立,真是事过境迁,物是人非呀!
逃出喧闹的寒山寺前院,我们从侧门走了出去,相比之下,侧门外这里更像是一个大花园,安静了很多。
绕回寒山寺前门,我们在寺院门前墙上的“寒山寺”三个大字前留了影,就要准备离开了。
在这里,我听到了不间断的不下三十声钟声,然而却不及我心中的那一声……
第二十一章:剩下的旅途
从枫桥景区离去,我怀着万分惆怅和矛盾的心情上了车。现在是2003年,我不敢想象2013年时,这里将会是什么样子!我不敢去想……
离开枫桥,我们下一个景点将要去吴中第一山—虎丘山。
由于时间已经来不及,导游劝我们不要再进去了,只在外边留个影就行了。
来到虎丘景区,由于不能进去,我们只能远远的望着虎丘——这座中国斜塔模糊的身姿。
虎丘门前好像是正在修路,马路两边都是挂着写着“拆迁,大甩卖”牌子的小摊贩,我在这里花了5元钱买了一顶休闲草帽,希望能抵挡这似火一般的烈日。
由于我和导游混的比较熟,她说如果我们明天跟她的公司去同里的话,就每人给我们便宜15元,我觉得可行,就答应让她给我们安排明天的旅行。
没进到虎丘公园内,我们是无法感觉里面的景致的,在外面,我们只能远远的眺望依稀可见的虎丘塔。虎丘塔是建在虎丘山上的,说是山倒不如说它是小丘,就像南京的灵谷塔一样。苏州的虎丘只有30米高,相传是吴王夫差的葬身之处,因为苏州本来就是吴国都城嘛!
在这里,我们只待了短短的半小时就匆匆上车了。真是遗憾,我从遥远的北方慕名而来,却这样匆匆的离去,甚至连公园大门都没进去!大文豪苏东坡曾说过:“到苏州不游虎丘者,乃憾事也”。看来我也要抱撼终生了。
更可叹的还在后面……

车离开了虎丘并不是直接驶回酒店,而是又去了一个名叫“中国苏州紫砂博物院”的地方,这个地方简直和无锡的紫砂博物院如出一辙,到了里面,又是有工作人员
不停的讲着他们的紫砂茶壶的好处,连用来做示范讲解的紫砂壶都跟无锡的一模一样。接着,如我所料,还是那一套踩紫砂壶的把戏,又有人提议让我去踩,看来身
高马大有时是会得到一些实惠的,呵呵!不用质疑,必然还是踩不碎那个壶,我于是又得到了一个相同的小饰物。
离开了紫砂博物馆,我们今天的旅行就要结束了,此时已经是下午5点钟了,太阳仍在显示着它的余威,天气还是热的透不过起来。
看来本章题目,剩下的旅途,应该改为盛夏的旅途才对!
这一天的旅途,我们有喜悦也有遗憾,游狮子林时,我们曾经为山石奇景所折服;游拙政园时,我们曾经为园林美景而倾倒;游江枫古桥时,我们曾经为时过境迁而叹息;在虎丘门前时,我们又曾经为失之交臂而饮恨……
但恐怕这就是苏州,一个总有美中不足的城市……
第二十二章:石路寻古
又到了苏州的夜晚,太阳虽然已经下山,但气温却并不会因此而降低。昨天晚上,我们去了苏州老城区的中心商业区——观前街,我们今天马上要去的是苏州新城区的中心商业区——石路商业街
从火车站,有专门的新开通的游5路汽车直达石路商业区的中心。
下了车,可以看到,石路商业区与老城区的观前街商业区有很大的不同,这里所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都市的繁华,而观前街所展现的却是历史的沉积。
来到石路商业区,是一定要沿着护城河的石路走下去的,因为在河边,还保存着众多的古迹。
我们是从石路商业区的尽头往回走的,从金门开始,我们就进入了石路的中心地带——南浩街。
穿过金门,首先就有孙武塔,这是一座不高的小塔,好像是为了纪念战国时的军事家孙武而建。
在南浩街街边的小店中,我终于买到了一双塑料凉鞋,好像这里的人都是习惯于穿皮凉鞋的。
在往前走,我们看到有四个人得雕像立在街边,在看雕像前的说名牌,原来这就是著名的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文征明,祝枝山,周文宾,这四人不仅在江南,就是在全国都是享有盛名,他们个个风流倜堂,才华横溢,也正是只有在苏州这片沃土上,才能够诞生如此绚丽的文化乐章!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看来这江南四大才子定是天堂之中的天使下凡。因为只有天使,才会有那样的才华,也只有天使,在那个封建礼教束缚年代,才会那么的潇洒自如。看来到了苏州,连天使们都是真是“宁愿相守在人间,不愿飞作天上仙”。
作别四位才子,我们继续往前走,来到了“万人码头”,这里是一座有上千年历史的码头,曾作为押送犯人的专用码头,曾叫“犯人码头”,但改为民用,大概是嫌那个名字不好听,就改称“万人码头”。
过了“万人码头”,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来到了南浩街石路商业区的尽头了,苏州就是这样小,连商业街都是小巧玲珑的。
石路商业区东边以状元亭为尽头,从我们下车的金门到状元亭,走走停停,一个多小时,就纵穿了商业区的南北。说实话,我还是喜欢北方那种大型的商业区,我认为那才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区域,不过,这小小的石路商业区倒是挺符合江南风格的,苏州这样温柔的城市是经不起太多喧嚣的。
此时,已经是晚上9点半了,这一天的活动该画上句号了,游走了一天,我们好想马上奔回酒店,美美的睡上一觉。
在等了近半个小时之后,终于,我们的公交车来了……
第二十三章:吴江船

天一大早,我们就起来了,先是办好了退房手续,说真的,我们真舍不得离开这里,这个酒店不但价格便宜,服务周到,而且环境很好,它坐落在苏州老城区,护城
河内,周围基本上都是居民楼,简直可以说是闹中取静,而且早上有早市吃早点也很方便。这一走,到其他的城市恐怕再也很难找到这样实惠的住处了。
今天要去同里,而且是坐船去,这使我们真正兴奋了好长时间。出发地就在酒店对面的护城河码头,步行一分钟就到。
我们今天坐的船比昨天游览苏州护城河的船要大一些,于我们同行有大概20人(真多),其中有东北人,还有广东人。
从码头到同里大概要走上近两个小时,这次,我们终于有机会好好欣赏一番江南水景了!

开了,溅着不算洁白的浪花,穿过护城河,眼前水面豁然开朗起来,我们终于来到了京杭大运河。河道上来往船只立即多了起来,这也使得我第一次有幸看到船上人
家的生活,实际上,他们的不动产只有这小小的一条船而已,船就是他们的家,他们居无定所,根据生意往来于江浙之间,在船上,有厨房卧室,实际上大多数船都
是将其合二为一的,有的船上人家养些花草,甚至养猫狗等宠物。他们一家人就这样随着船到处漂泊,到了冬天,他们也会在船上生起炉火,一不注意,就会家破人
亡……
但实际上他们的生活比起我们在江南各地火车站附近看到的靠擦鞋为生的人还是好了很多!那些人才真正是随遇而安呢,全部财产就只有一个工具箱。
在京杭运河里走了不多久,我们竟然路过了苏州著名的宝带桥,这是一座非常古老的桥,长长的桥身竟然有53个桥洞,好像一条宝带一样漂在运河之上,从水上看去,这座桥更具魅力。这也为我们今天的水上行程增色了不少。
渐渐的,运河两岸的房屋少了,河道也变窄了,我们已经驶出了京杭运河。此时两岸呈现的是大片大片的芦苇丛,就像青纱帐一样,偶尔可以看到有渔人在慢慢的下网捕鱼……水乡,我已经嗅到江南水乡的气味了!
第二十四章:初访同里
只过了不到二十分钟,狭窄的河道两侧开始出现房屋了。是民居,那种古朴的黑顶白墙的民居,同里,我们终于到了同里!
河面上有许许多多木船,像积木一样堆在河面上,但你只要轻轻的用手一推,它们就会四处散去,这种感觉真是很爽!
我们在一个叫做南园茶社的茶馆上的岸,这茶社好像凝固了时间一样,一切陈设,一切装饰都好似二十世纪之初一般。
出了茶社,走在狭窄的古街,踩着坑坑洼洼的青石板路,我们好像进入了时光隧道之中,又回到了幽幽的20世纪初年。

进入同里到走到同里中心——明清街,只消短短的十五分钟。明清街中的建筑均保存了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白色砖墙上架着木制的二层房屋,一层是商铺,二层大
概是掌柜的住所吧。这里的店铺除了少数稍加修饰,大都完好的保存下了明清遗风,尤其令我高兴的是,在这里,我竟然还能见到木板店门,在现如今,人们越来越
追求牢不可破的防盗铁门的时代,这里还能保留木板门真是令人惊奇!
出了明清街,我们来到了一个空旷之地,这里应该算是同里镇的镇中心广场吧。广场
周围都是古色古香的建筑,与天津古文化街,北京琉璃厂不同的是,这里的古建筑并没有那些艳丽的漆画,也没有那些华丽的砖瓦,它们只是很朴素很朴素的木制房
屋,而正是这种未经雕琢的古朴,才会每年令无数游人流连忘返。
著名的同里退思园就在广场北边,退思园建于清代,与拙政园不同,拙政园是豪门达官的
奢华作品,而退思园则是没落官员于家乡修建的隐居场所,拙政园在建构上耗尽心机,尽显奢华,力求尽善尽美;而退四园则更注重人文关怀,在设置秀美的绿树红
花,青山绿水的同时,更注重其本身作为家园的功用,因此,退思园也成了江南不可不去的名园。
退思园比拙政园要小的多,走进退思园,首先是必不可少的前庭,在这里,我们确实感受到了那种庭院深深的感觉,庭前遍植树木,使整个庭院显得很荫凉,这大概也是在寄托那种家私殷实的希冀吧!
穿过前庭,紧接着是一片竹林,林间清新幽静,一条由鹅卵石铺就的小路贯穿竹林,使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之中。竹林深处,可见一座圆门,上面写着“揽胜”二字,走出圆门,我们就来到了退思园的精华所在——后花园
这里的景致虽不比拙政园艳丽,但也不失朴素和精致,一潭不深的池水,假山怪石为岸,池边一尊巨大的太湖石引起了我的注意,问过导游,才得知这个太湖石是由寓意的:整个石体好似一位老者背着一只乌龟,据说摸过这块石头的人能够延年益寿。
退思园也有类似拙政园香洲的建筑,只是在规模上小了一些。

塘两边基本上被房屋包围,在这些房屋中,有会客厅,有主人卧室,还有闺房,退思园最高的建筑就是坐落于池边的闺房,这是一个很古朴的建筑,全部由木制结构
组成,一层是个客厅,屋内散发着很浓重的木香,走在木制楼梯上,咯吱咯吱的,使人心中充满恐慌,楼上就是小姐的闺房了,在那时,未出阁的女子是不能随便走
动的,在大户人家里,这种封建礼教更是严厉,所以,闺中佳人百无聊赖之时,就只能坐在窗前,默默的欣赏窗外的美景了。
在那个时候,大户人家的屋舍,等级观念是很深的,一般,在楼下住的是下人,而主人就住在楼上的正房里,偏房通常是留给主人妻眷的,由于是一夫多妻的时代,偏房通常有很多个,而女儿的闺房,则建在庭院深处,一般外人不得靠近。
呵呵!真是多事的时代,好在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从退思园走出的时候已经是中午11点30分了,要休息一下吃午饭。同里镇虽说消费水平不高,但由于近年来游客的大量涌入,旅游经济逐渐升温,许多当地人从而放弃了打渔生活,开起了小店铺,靠旅游业为生。
吃过饭后,我们要就要进行下午的活动,其实上午我们只游览了退思园,同里的真正特色——江南水乡的景致,我们还没有深入欣赏。因此我们下午游玩的主题就是充分感受江南水乡特色,领略古镇风情。
第二十五章:水乡寻梦
真正的同里是由清水和古桥组成的,它们将同里分割开来,又连通在一起。在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天空是那样的碧蓝,河水是那样的清澈。
站在同里古桥上,看着桥下慢慢驶过的木船,听着悦耳的浆声,望着远处酒楼上随风飘动的酒旗,使我脑海里呈现出一个美好的,寂静的,与世无争的世界。

在同里的小巷里,我们仿佛步入了一个民居博物馆,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古老,那么的沧桑。这些民居好像汲取了数百年来的人文历史一样,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使人不由得想伸手触摸在那长满青苔的古墙。偶尔,在一座民居的门上看到了生锈的吊钌,于是,思绪就一下子回到了那个模糊的年代。
走在同里的小巷
里,我们又仿佛走进了世外桃源,这里的生活是那样的恬静,几百年来,这里人们的生活方式从未改变过。家家户户在吃过午饭后都在尽情的放松自己:古屋门口,
头戴斗笠的老者坐在门坎上在悠闲的抽着烟斗,他就静静的坐在那里,目光迷离,好像看破红尘一般,又象是坐了上百年一样;年轻的小伙子,躺在船上,用一块手
绢蒙住脸,默默的沉睡着;河面上,正有头戴斗笠的妇女划着小舟慢慢靠岸,她划船的姿势是那么娴熟,就象是演员在拍电影一样……这一切,都在显示着同里作为
江南水乡的迷人魅力。
如果说园林,山水是靠它的美丽来吸引游客,那么,像同里这样的江南水乡就是在以恬静,自然,甚至只是平淡来作为招牌。这里,你找不到艳丽的花草,也找不到险峻的山岭,更没有壮观的飞瀑,相反,这里有的只是静静的小河,古朴的街道,和好像停滞的时光。
如果把那些奇山秀水,绿树红花比作浓妆艳抹的风尘女子,那么,同里水乡便是清纯朴素的大家闺秀。
我一直向往着江南水乡,一直向往这诗一般的“小桥、流水、人家”,我觉得这里才是人精神的原祉所在,不然怎会有那么多的“梦回水乡”?只有在江南水乡,人们才可找寻得到精神上失去的东西,在这里,人的灵魂接受了涓涓细流的洗礼,人的性灵的到了卿卿鸟鸣的升华。
江南水乡——这里是人们寻梦的地方,
江南水乡——这里是人们感怀的地方,
江南水乡——这里是人们成长的地方,
江南水乡——这里是每个人的家……
第二十六章:人文同里
先前,我只知道同里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江南水乡,可是,殊不知,同里还是汇集人文的文化殿堂。
在同里,名人故居星罗棋布,私家庭院也是比比皆是。历史上,同里曾经出过1名状元,42位进士,93位举人,对于这只有几千人的水乡小镇来说,这些简直是莫大的荣誉。同里人是很会利用这些历史荣誉的,正因为那位状元,同里有了状元桥,多了状元蹄。
而这些历史注定了同里自古就是一个文化之镇,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文化底蕴,同里才吸引来了革命志士陈去病,民主人士柳亚子。
然而在同里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从来就不是那些八股教育,同里人的乡井文化一直留存到了今天。直至今日,同里镇的各种民俗活动都还很讲究传统。
提起同里的传统,就不能不说同里的三桥——长庆桥,吉利桥,太平桥。其实其他江南水乡的桥都不比同里少,实际上同里本身也不只这三座桥,但是正是这仅仅汇聚在一起的三桥,是最令人赞叹的。
这三桥,小巧玲珑,构筑典雅,每座古朴的石桥上都刻有楹联,其中一座的楹联为:“浅渚波光云影,小桥流水江村”一句话,淡淡的道出了同里的真实面貌,隐隐的反映了江南水乡的真实写照。
在同里,但凡娶妻,满月,老人生日,都要到这桥上走一走,只有走过了这三桥,才算大吉大利。据当地人说:“如果老人过66岁生日,在生日那天,老人一定要亲自把这三桥走上一遍,算是度过了一个年龄的关口。”因此,这同里三桥在同里人心目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里同时还有许多的私人宅院。如:嘉荫堂,崇本堂,耕乐堂等。崇本堂和嘉荫堂在结构和装饰上基本相同,二者都是以屋梁窗棂间的精细雕刻著称,走进崇本堂,里
面先是一个小院落,前厅阴森森的,摆放的古代家具使人不禁感觉到了它的历史质感,前厅后面就是宅房了,狭窄的走廊上挂着红色灯笼,后宅是二层建筑,与退思
园里的木制不同,崇本堂的宅房基本上是用青石砌的墙,房屋很高,前厅和后宅之间的空地很小,包裹在阴森的建筑中,使人感到有些压抑。和退思园一样,二楼是
闺房,同样是只留一扇小窗,通过窗口看到的只有灰白的呆板的墙壁,真是令人叹息封建时代的森严壁垒呀!
第二十七章:日暮同里
游览了这些私人宅院,太阳已经西下,我们今天的同里之行就进行到了尾声。
南园茶社的我们的游船要准备返航了。我们就要离开这美丽的江南水乡了。

转自:http://www.dy7cd.com/tourist/2004/72242_4.shtml24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