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之行 |
[游记]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之行 |
2008-04-26 verycountry.com |
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江西南昌腾王阁号称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是我登上的第一楼,说来奇怪,腾王阁就在我的第二故乡—南昌,几乎天天都会坐车经过,却从来没有登上一睹芳容,人就是这样,是自己的就永远不会想到去珍惜,用于生活,用于感情都合适不过。 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互峙的伟姿,龟蛇两山相夹,文人默客挥洒豪情,共同铸就了黄鹤楼的神秘和空灵。有人说黄鹤楼是是古典与现代熔铸、诗化与美意构筑的精品。她处在山川灵气动荡吐钠的交点,正好映和中华民族喜好登高的民风民俗、亲近自然的空间意识、崇尚宇宙的哲学观念。还有人说登黄鹤楼,不仅仅获得愉快,更能使心灵与宇宙意象互渗互融,从而使心灵净化。这大约就是黄鹤楼美的魅力经风雨而不衰,与日月共长存原因之所在。很可惜,这么高深的境界我一凡夫俗子很难体会的,她给我的感觉除了平常还是平常。 据《极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传说归传说,听听作罢,在这里我还要再次感叹中国人的创造力,其实这点从古代的四大文明就早以证明。短短的不到十分钟里,关于蛇山和龟山的故事我就听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版本。一个来自楼顶的导游,一个来自楼底的石碑,是真是假,孰是孰非,就像难以琢磨的中国历史一样,难分! 三国时在这临江的山巅建楼,首先还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但后来逐渐成为文人荟萃,宴客、会友、吟诗、赏景的游览胜地。历代的名人如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夏竦、陆游等都曾先后到这里游览,吟诗、作赋。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干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名气大盛。其实中国有许多景点都是一样,一些有名的历史人物来这里玩玩,从此一夜成名,而当你满怀期待来此一游时,大多都会发出不过尔尔的感叹! 在登之前,许多网友介绍只要在楼下拍照摆个poss就ok了,但是处于对“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崇拜,也一直自信自己是个有“慧根”之人,或许可以体会下她的空灵和神秘,说不定喝点小酒也会来个什么无言七言绝句。于是乎,还是买了票,上!中国的许多景区都是一个样,没有多大特别的。唯一让我眼前一亮的就是电梯,从楼的一层直达最高层。居然有电梯直达,人类文明啊,在造福自己的时候,是否又在毁了自己的文明呢。要是李白看见这幅“古代和现在的完美结合”的画面作何感想? 登至楼顶,始终找不到“唯见长江天际流”风景。也许是天气的原因,无法望的更远。周围都是高高低低的楼房,不知道是何种心情,感觉就是不爽,就是没有我想要的感觉,也顿时开始对进行“慧根”进行怀疑。吸引我注意是这里有许多外国人,他们上来就拍照,然后马上就消失在我的眼前,果然是继承了闪电侠的优良传统。我一直在想,他们了解我们中国的历史,了解黄鹤楼的历史吗?他们感兴趣吗?或者只不过是证明“i have been here”。在我们中国人崇洋媚外的时候,他们是否也在“哈中”呢? 帖子相关图片: (古代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帖子相关图片: (传说中的武汉长江大桥) |
转自:http://www.verycountry.com/p_5087_1.htm20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