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南京长江大桥 尘封的旅行日记(1981年)二(南京) |
[游记]南京长江大桥 尘封的旅行日记(1981年)二(南京) |
2008-05-01 verycountry.com |
1981.6.11星期四 晴 南京 蚌埠、徐州、镇江……,列车甩出了一站又一站。“前面就要经过南京长江大桥,请同志们协助关好列车的窗户”,列车上的广播预示着南京就要到了。这是第二次到南京,这个城市曾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列车行驶在大桥上,桥栏铁架一个个飞驶而过,茫茫大江之上许多小舟漂浮在江面,在雾霭中时隐时现。此时看到大江倍觉亲切,似乎长江就是我的母亲。是啊,长江曾给我注入新的力量,给我理想增添色彩,给我生活的动力。 当我此生第一次看到长江中下游那磅礴的气势时,心情是那样激动,长江的襟怀是那样开阔,一望无际,汹涌的江水泛着白浪,无止无息地向东流去,在潜流之中,在浪谷波峰之上,似乎有一种无穷的动力。就是这力量推动了大江日日夜夜前进,使长江有了亘古不灭的生命。这种力量也造就了古往今来多少杰出人物,激励了多少杀身成仁的壮士,为中华民族的兴亡而斗争。站在长江边上的时候,谁又能不为它那壮丽场面所感染,再去计较生命的坎坷,人世的艰辛呢。 火车进入南京站,我们兴奋地随着人流走出车站。这几天好象是大江南北都在降温,一点热的感觉都没有。我们顺利取出了自行车,沿着进城的公路骑去。一路上看到什么都很熟悉,也不用问路,到了市中心的鼓楼一转弯,经过鸡鸣寺到了四牌楼。没想到在这个地方转了半天才找到克勤家。外甥克勤家里非常热闹,看到我们来了他们很高兴,大家在一起高兴极了。我们每次来都是突然袭击,来无影,去无踪,这回二人骑车来,真让他们惊叹不已,好厉害的大姨、二姨。 1981.6.12星期五 晴 南京 1982.6.13星期六 晴 南京 今天是在南京的最后一天,我们到栖霞寺去玩,早晨我们骑着车子出发了。出了市区,蜿蜒起伏的郊区公路上绿树成荫,清风阵阵吹来,舒服极了。路边平整的秧田象巨大的提花地毯,把大地装饰一新。一丛丛的竹林掩映着座座农舍,红白相间。凉棚里坐和悠闲的人们,姑娘们在编织,小孩子在嬉戏,老人抽着旱烟,讲着过去的事情。 走了两个多小时,二十几公里的路就到了。栖霞小镇上车水人龙,热闹非凡,一条石子铺成的路在梧桐树的掩映下一直通到栖霞公园门口。园中的游人并不多,有许多小孩在进门口的池塘里捞鱼,池塘因为修桥汲干了水,还不时有人捉住螃蟹。 顺着草坪中的小路走去,不远就可以看到一座黄墙红顶的寺院,因为墙是黄的,在绿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门上写着《栖霞古刹》四个字。哦,这就是盛名之下的栖霞寺了,和山东的灵岩寺、天台国清寺、荆州甘露寺并称为佛教四大丛林。 一进寺门,四大金刚手持法器镇守左右,大雄宝殿坐落在正中,香炉中柱柱高香袅袅缭绕,观音、药师正襟危坐。时有进香者烧香磕头,不知他们有什么难事要求佛门保佑。这里的和尚也精得很,只要有人磕头,就去敲木鱼,磕头的人就得给钱,不能白敲。在五台山时我们得知,烧香时敲木鱼是为了让佛祖知道,好把烧香的人记下来,日后到了阴间派个好差使。 从大雄宝殿后门出去是和尚们住的地方,想找个和尚聊一聊,结果一个老和尚说了半天也没说出个子午卯酉,看来这些佛门弟子多是剃光了头来混饭吃的。出了栖霞寺到后山,山上林木葱茏,座座石窟排列在山石之间,每个窟里有一尊佛。他们稳坐在里面,每天看着来探望他们的人,不知道他们心里想些什么。只觉得一尊尊的佛像都在向你微笑,这种笑又是不可捉摸的。也许是在嘲笑人们忙忙碌碌的生活在尘世之中,争斗在名利场上,饱尝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还不省悟,早入佛门万般皆休,唯我独尊。 栖霞山的绝顶处有一个亭子,是远眺长江的好地方。可惜我们没有劲了,不能上去领略,实为遗憾。如果是深秋季节来到这里,满山满岭的枫叶都红了,象一片红霞栖息在这里,站在山顶如同在云霞之上,头上是高阔的蓝天,脚下是滚滚江水,该有多少感慨涌注心头呀。 回到家里,门口来了一个修木盆的小伙子,为克勤家修木盆。我们和他聊了起来,这小伙子是江苏人,以此为生,到处是家,真是:家有万贯金银,不如薄技在身。小伙子不愧是个走江湖的手艺人,说起话来颇有见地,到是比许多有学问的人看得透。 |
转自:http://www.verycountry.com/p_28169_1.htm26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