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万里长江第一镇 |
[游记]万里长江第一镇 |
2008-05-22 sina.com.cn |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李庄,位于宜宾市东郊19公里的长江南岸。李庄是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文化中心之一。1939年,国立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央营造学社、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等十多家知名度很高的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陆续从北京、南京、上海等地辗转内迁李庄镇,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如傅斯年、梁思成、林徽因、童第周、梁思永等云集李庄达五六年,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才先后迁回原处。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这部扛鼎之作就诞生在李庄。李庄人文景观荟萃,文物古迹众多,对李庄的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魁星阁原建于清光绪年间,位处江边,上下航行的船只10里开外即可看见,因此它具有导航的作用。古建筑专家梁思成评价说:“李庄魁星阁是从上海到宜宾沿长江二千多公里江岸边上,建造得最好的亭阁。”并把魁星阁与旋螺殿、九龙石碑、百鹤窗称作“梁柱结构之优、颇足傲于当世之作”的李庄“四绝”。 与李庄大部分文物建筑的遭遇一样,魁星阁在文革中也被野蛮地破坏拆除。现在的奎星阁,是1998年在距原址100米处重建的通高五层仿古式建筑,成了一个宾馆、酒店、茶楼、浴足的休闲场所。 东岳庙建于清道光7年(1827年),为木、石、砖结构建筑。抗战时期,迁驻李庄的同济大学工学院设立在此。 这是同济大学师生在东岳庙大门外筑立的风帆式纪念碑,象征着同济大学乘风破浪、一往直前的精神。 透过东岳庙前殿大门看同济风帆。 东岳庙内。李庄原号称有"九宫十八庙"的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明清时期川南庙宇、殿堂建筑的特点。 6年间同济工学院在这里共毕业近700名学生,日后很多人成为各个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庙内建筑大多已遭破坏,现在大堂空余廊柱,无言诉说沧桑。 一个小小的偏远古镇,能得到这么多大家、这么长时间的青睐与光顾,李庄有着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历史与积淀。与东岳庙一墙之隔的李庄中学的师生有幸啊! 李庄人骄傲地说,他们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读到大学都不用出李庄! 禹王宫是李庄现存最大的清代建筑,建于清道光11年(1831年)。1992年恢复佛教活动后,取《无量寿经》中“慧光明净,超逾日月”之意更名为慧光寺。大山门外上方的“慧光寺”三个金色大字,是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周绍良书写的。匾额上“功奠山河”四个字苍劲古朴,韵味独具,出自前清翰林——李庄人张松睛之手。 禹王宫山门、戏楼均为重檐歇山式顶,檐下饰如意斗拱,整个建筑气势恢宏。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2b75fb01000alm.html15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