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第一夜 山上万家灯火,水中五彩缤纷;码头上行人纷扰,江面上夜雾朦胧。夜空一抹流星──嘉陵江索道的明灯;大江上卧一条巨龙──长江大桥出世横空。啊,是梦幻,是迷宫?变幻莫测,缥缈迷朦。江上的夜,醉人的景,迷人的梦…… 10月5 日傍晚,重庆市政府秘书长赵维清、市委研究室副主任孔繁涛等为我们考察团饯行后,市委研究室农业区县处杨纯俊处长、政府接待处副处级调研员李兴科等送我们来到码头。我们在朝天门三码头上船。尚未走到石梯,四五个强壮精悍的四川汉子手持扁担迎了上来,热情地问我们:“挑东西不?”看来,四川人的服务不仅表现在名目繁多的小吃上,也体现在各种方面。峨眉山的背椅,青城山的滑杆,还有这山城码头的挑夫,都给游人提供了不少方便。码头上江上旅馆,住宿一定别有风情。 验票后,我们来到江轮江渝二号,住进三等舱。三等舱一室八床,上下两层。除我们七人外,尚有一位是个身材苗条、姿容秀丽的江西姑娘,她是中医学院的学生,给我们介绍了一些中药常识。我又到五等舱转了转,低矮黑暗,密密麻麻地摆了三层床。看来将来如协妻女旅游,宁可勒紧肚子,也要买较好的舱位。 迷迷糊糊的住了一夜,次日醒来,头脑发胀。走出舱外,喝,好一片茫茫的大雾,江轮如置云海!由于雾大,只好延缓开航时间。江上空气凉爽,雾大视野不阔,我也只好回舱了。 (1986年10月6 日晨) 川江一日 长江,母亲河,以其源远流长而得名。它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流经十个省市自治区汇集七百多条支流,浩浩荡荡奔泻6380公里而注入浩瀚的东海。其中,自四川宜宾到湖北宜昌一段,习惯上又称为川江,全长1033公里,为长江上游。10 月6 日,我们乘坐江渝二号,从重庆到万县,在川江上渡过了第一天。 整个上午,大江上都是浓雾弥漫。因此,直到11 时,始得开船。浑黄的江水卉流不息,波涛滚滚,两岸的青山莽莽苍苍,缓缓逝去。远方烟波浩淼,长江就象一条黄色的软缎;脚下激流澎湃,江轮剪开雪白的浪花。偶而在江面上出现一两只水鸟,低低地盘旋。在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庄前,一艘木船由一对青年男女驾驶着逆流而上,使人油然而生敬意。下午三点多钟,船行至涪陵,放眼望去,只见江南岸高楼耸立,重重叠叠。远处山峰巍峨,近处峡谷壁立。一条清江从峡谷中奔涌而来,浩浩荡荡汇入长江。这,就是乌江。乌江是长江的支流,谷深水急,险滩相接。乌江古称涪水,故城名为涪陵。两千多年前,这里曾是巴国的政治中心和宜陵所在地。秦时置积县,隋改涪陵县,元称涪州,1913年复改涪陵。涪陵的榨菜中外驰名。码头上就有三四位卖榨菜的,船上乘客争相购买。 船离涪陵不久,江心出现一座长长的小岛。岛上树木苍郁葱珑,掩映着几间青堂瓦舍。小岛沙滩旁,倚泊着几艘木船,大概是打鱼的吧。岛的南岸一峰突起,峰巅有棵大树,摇拔苍劲,在篮天下显得那样高大,人们在几里外都能看到。南岸又出现一座宝塔,巍然站立于青山之顶。我说是“巨笔描绘篮天”,少伟说“乃竹笋直刺苍穹”,看来都有些相似。 过去,人们常说人死后要进地府,阴间里有阎罗天子,判官和无常君等。涪陵东,还真有个“鬼都”──丰都。它位于重庆下游172公里的长江北岸上,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川东古城。因城郊有“丰稳坝”和“平都山”。隋时各取一字,才定名丰都。传说汉代,这里的丰都山上隐居着两个人,一叫阴长生,一叫王方平,后来人们在传说中把这两人的姓连在一起,就传成了“丰都山”上住着“阴王”,“鬼城”之说由此开始。唐朝以后,历代陆续在丰都山上建起几十座庙宇,内有“阎王殿”、“望乡台”等。我们经过丰都时,已是薄暮时分,只见两岸群峰凝黛,夕岚弥漫。山谷中隐隐约约闪着一些红点,那就是“鬼城”的灯光。城东北角有一险峻的山峰,峰顶一座尖形宝塔巍峨,似利剑直剌苍天。南岸山上也有一塔遥遥相对,人们说这就是“鬼门关”。传说虽非实事,不过,这里的形势的确险峻。  天色越来越晚,灰蒙蒙的雾岚渐渐地宠罩了两岸的群山和奔腾的大江。只有船离岸稍近时,才可见到山坡上的青堂瓦舍,还有那白色的袅袅的炊烟。暮色越来越浓,江流、群山、瓦舍、碧树,都溶进了苍茫的夜幕之中,只有船标灯在附近闪着红橙橙的和绿莹莹的光。不知什么时候,对面出现一点红光,象红星,又象火苗。转眼间,又是一点,两点,三点……。渐渐地,江岸上灯光辉煌,又到了一个小镇。 我迎着凉爽的江风,站在船栏旁,欣赏着迷人的江上夜景。四周除探照灯扫过江面,闪过一束束的光外,一切都是黑黝黝的。突然,远处出现一块晶莹的五彩斑烂的宝石,在夜色中异常醒目。我揉了揉眼睛,定睛瞧了瞧,原来不是宝石,而是一座美丽的水上迷宫,浮在江面缓缓飘来。那迷宫越来越近,两道雪白的光束从迷宫上射出,横扫江面。哦,原来是轮船上的探照灯。不大功夫,那船已然驶进。也是四层楼的江轮,灯火辉煌,人影憧憧。很多人也同我一样,站在船栏后欣赏着我的“迷宫”。一座“迷宫”飘走了,又一座灿烂的“迷宫”飘来。一个小时的功夫,竟然飘过去四座梦幻般的“迷宫”。看来险峻的川江早已变成了通途。 夜深了,船上只剩下轰隆隆的机器声和滔滔的江水声。很多人已枕着大江进入梦乡。我仍在船栏后徘徊。万县,快到了。 江上梦 头枕着浩荡的大江, 脚踏着巍峨的山峰。 哗哗的涛声为我催眠, 猎猎的江风伴我入梦。 篮儿慢慢地摇, 歌儿轻轻地哼。 我躺在母亲的怀里, 编织着斑烂的梦境。 是李白在豪迈地放歌, 是杜甫在低沉地呤咏? 是帝国主义罪恶的炮火, 是人民欢庆胜利的红灯?…… 睡意朦胧,醉眼朦胧。 诗情画意,画意诗情! 三千里长江就是芬芳的美酒, 尽情灌入我炽热的心胸! (1986年10月6日夜于江渝二号)  三峡游记 长江三峡,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早在少年时代,我就向往着有朝一日泛舟长江,畅游三峡,去体会“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意境。今天,多年的宿愿终于实现了! 10月7日上午9时,我们乘坐的川渝二号进入长江三峡的起点,四川奉节县白帝城。万里长江,汇集了千流百川,穿过无数高山深谷,丘陵平原,浩浩荡荡,自西向东流去。到了四川盆地的东面,长江犹如一把利斧,开山劈岭,横切巫山山脉,在万山丛中奔腾而下,形成壮丽险峻的长江三峡。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西起奉节县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横贯四川省的奉节、巫山和湖北省的巴东、秭归、宜昌等五个县市,全长193公里。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述说: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白帝城位于长江三峡的西端。它座落在瞿塘峡的大江北岸,草堂河畔的青葱苍郁的白帝山上。从船上望去,只见山巅上有座红墙彩亭的白帝庙,它就是白帝城的象征。西汉以前,这里原为鱼腹县。王莽篡汉时,有个叫公孙过的人,自立为蜀王,初建都于成都,后迁至鱼腹县,筑“登阳城”。他的殿前有一口井,井中常有白色的烟雾升上天空。公孙过认为是吉兆,就自称为白帝,将鱼腹县改为白帝城。三国时,刘备曾在白帝庙托孤,至今殿内尚有刘、关、张及诸葛亮的彩绘塑像,神彩奕奕,栩栩如生。 要过瞿墉峡,先闯夔门关。在瞿塘峡口,北岸有一座高山,山石赭红,不生树木,即赤甲山。与赤甲山夹江对峙的一座白色高峰,这就是著名的三峡门户──“夔门”,亦称瞿塘关。它象两座擎天柱石,上直下削,危岩欲坠,险象丛生。全川之水汇于门下,夺路争流激起汹涌的浪涛,发出雷鸣似的怒吼,更增添了夔门的雄伟壮丽,因此,人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