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重庆七月流火西川行之长江三峡 重庆游记

[游记]重庆七月流火西川行之长江三峡 重庆游记

2008-06-10    hengshantrip.com

好几次,我坐着海轮,在白日,或在深夜,穿过那片浑黄的水域,江风吹拂着脸庞,我总会有一个梦想,想沿着长江一路西去,去看那决不同于这里的风景。古诗云“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带着上游的风情和远古的气息的长江,沟通了雪原、西蜀、荆楚和东吴,那是一幅何等壮美的图画!

初识三峡——宜昌-巫山

长江之雄险,莫过于三峡。而三峡之名,多少年来,如雷贯耳。三峡有李白的“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潇洒,三峡更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这一切的耳闻,实在抵不上亲身的体验。我站在葛洲坝上,上游是青山夹岸,涛涛江水从远山蜿蜒曲折流淌下来;下游却是一马平川,江面开阔,水天一色,在一片雾气中,长江融入天尽头。站在这样的分水岭上,不由使人赞叹自然的伟力,也感伤于千万年来,它给下游带来的无尽水患,人在这里是显得多么的渺小。

在去往巫山的快艇上,我站在窗口,任猛烈的风迎面而来。快艇高速的在西陵峡里逆流飞驰,两岸的青山隔江对峙,山崖上有清泉涧落,不时有清澈的溪流从山坳里转出来,汇入这浑黄的波涛,有一些似彩虹的桥飞跨两山之间,山脚下是被江水冲刷了千万年的裸露的岩石,一条条的沟壑顺着水流的方向,如刀斧劈过般刻入岩石深处。天空,阴霾密布,乌云萦绕在山间,恰如一幅素雅的水墨画。这一切的风景,曾见证了多少唱着山歌的船夫、双肩拉着纤绳在岸上艰难前行的纤夫,他们为了生存,在这样的美景下展示人类的顽强、执着和不息的生命力。时过境迁,载着我的飞艇穿行于这样的风景中,湍急的江水丝毫构不成对我们的阻碍,两岸的景致飞速向身后逝去。而我却仿佛真实地看见那些纤夫依旧在岸边,一切如在梦境。

远处,三峡大坝隐隐浮现。一座铜灰色的高墙由远及近,愈来愈高大,逐渐在眼前清晰起来。飞艇高速贴近大坝,使我得以近距离地观察它。一条条的沟槽排列在大坝的表面,许多的建筑机械分布在大坝的各个位置,整个工地一片繁忙景象。更近了,须抬头仰望它了,我们行驶在导流明渠里,沿着大坝的横截面贴身擦过,这时候,你才会感受到大坝的极度雄伟,不禁使人赞叹现代化的今天,人力改变自然的巨大力量。渐行渐远了,直至大坝消失在茫茫山水间。希望这座花费了全国人民巨大代价的高坝能造福于三峡人民,造福于长江母亲河。待到“高峡出平湖”之后,我一定会再回来看看获得新生的三峡。

我们继续深入三峡腹地,经过了香溪,经过了巴东县城,长江越来越显示与下游全然不同的古朴的美丽,我仿佛置身于数千年前的蛮荒时代,这是一幅无暇的水墨画。千百万年以来,长江就这样静静流淌着,守望苍穹,只是近百年来,人们打破了它的沉寂,完全改变了它的面貌。长江在给人民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已褪去了它纯朴的色彩,我们只有往上,再往上,去追寻在下游早已丢失的美丽。我如今依稀看到了它,可这里在不到一年之后也要完全被人类改变,心中的遗憾和矛盾难以言表。

有人指点了一声,看,神女峰!抬起头,那座被人民千古传颂的山峰赫然出现在眼前。可能我的悟性不高、机缘不够,实在看不出神女的影子,可经过了这座分界岭,我们就真正进入了大西南。憧憬了大半年的西南,我们来了。

巫山印象

下午,我们的船转过一座山,一座县城出现在眼前,巫山到了。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看到依山而建的山城,从码头到公路还有一大段的石阶路,一排排的房屋由低到高,一幢房子的房顶后头往往是另一幢房子的房基,就这样铺展到半山腰,虽然只是些普通的楼房,可从下面仰望,还是会感到一种威严,也更有立体感。这一切,对一直生活在平原的我们来说,是十分新鲜而有趣的。

背着大包,从码头爬到上面的马路,然后坐车到新城。新城在更上面,要经过一段盘山公路。这里描绘方位的词汇已经不是我们惯用的“东南西北”了,而是“上面下面”,蛮有意思。新城建设在半山腰的一片新开辟出来的宽阔地上,看得出来,这里刚刚建设好,空气里甚至可以闻到水泥和油漆的味道。正在建造的大广场上,巨大的水泥网护住周围的山体,甚至整个山墙用水泥封了起来,平地对于这里真是太精贵了。政府大楼在一个高高的山包上,如同西洋宫殿,恐怕是这里最好的建筑,更拉大了与人民的距离。整个新城就象中国千万个新兴的城市一样,毫无特色可言。

找好住所,我们就下到老城里去。我们沿着蜿蜒曲折的道路走进了老城,仿佛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老城就象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破旧地象是可以顷刻间坍塌。最令心灵震撼的是,这里到处在拆迁,老房子倒下产生的大量灰尘弥漫在街道上,有一片数千平方米的开阔地上全是断墙残壁,我们刚刚到来,就深深地感受到一种离别的痛楚,一种岁末尽头的感慨。穿行在幽深的小巷里,与上海的老城厢倒有七分相似,留在这里的人们似乎依旧平静地生活着。山下是告别灰旧的老城的阵痛,山上则是用马赛克和大理石装饰起来的新城,新陈代谢就这样在一个空间和时间上展现,对于这里的人们来说,山上就意味着新的更方便的生活,尽管要告别以前的老宅和生活方式。这样的场景在全世界恐怕也只有在现时的三峡才能看到,能这么近距离地感受毁灭和新生,继而引发许多的思考,是我的幸运。

夜晚,站在新城的马路边,凭靠在护栏上,就象是站在家乡的高楼顶上,眼前的景象一览无余。长江变成了一条粗黑的飘带,绕过城市,消失在黑黝黝的山脚;而老城闪着几点昏暗的灯光,在寂静中度过它最后的时光;脚下的新城却是一片璀璨,生机勃勃。

小三峡

一清早,确切地说是天还没亮,我们就下到码头上了,坐进了一种和西湖游船类似的机动船,船要坐满人才开。在等候开船的时候,从下朝上望去,街道上,阶梯上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戴着各种各样的旅游团队的帽子,象蚂蚁一般集聚到码头上,昨夜还略显清冷的城市里一下子冒出这么多的人。

人满了,船终于开了,船上有一位导游和几位船夫,目的地是马渡河口。船在大宁河口转了个弯,划过船弦的水立即变清了,我们开始沿着大宁河逆流而上。我首先注意到的是凿在山崖上的等高等距离的方孔,这些方孔是古栈道的影子,历经千年风雪,曾经输送过卤水,也运送过军队,直到今天仍那么醒目地嵌入山崖,诉说着沧桑岁月。

导游在不停的解说所经过的峡谷的名称,解释看到的岩石或者山包像何种生物,告诉着游客这里的古老传说。我却不在意这些人为的描述,只是静静地看,静静的去体验。

水是越来越清澈,全然不同于大三峡里的浑黄;山显得更加清秀灵动,也完全不似大三峡的雄奇,似乎身处在微缩的三峡,却又是一番别样的风景。水流时而湍急,时而平静,小船划过波浪,缓缓前行,我仿佛沿着一条历史的河流,没有尘埃,没有喧闹,向时间的深处驶去。

到达马渡河口,我们下船,换上草鞋,换乘木船继续沿马渡河上行,这就是小小三峡了。木船最多可以坐十个人,有四个当地的船夫,三个年轻点的在船头负责拉纤,一个年老的在船尾掌舵。他们赤着上身,被晒成古铜色的肌肤在阳光的照射下油亮发光。在经过浅滩的时候,三个年轻的船夫费力得弯着腰,低着头,用肩膀衬着绳索艰难前进,后头的老船夫则喊着悠扬的号子。两岸的山崖比以前更加逼窄,抬头只能看见条状的天空,有山泉直接涧落在纯净的河水里,水底的鹅卵石清晰可见。置身于这样的场景中,我彻底摆脱了曾经的烦恼,心底里涌动着孩子般无邪的快乐。一路上,能看见不少纤夫,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被我们看来是充满美景的地方,而他们却在这与外界隔绝的大山里顽强地生存着,他们是千千万万生活在中国最底层劳动人民的缩影,从这些人的身上,你能看出到底什么是朴实、勤劳和乐观。

上行了约六里水路,我们乘上了橡皮艇原路返回。尽管已经有了多次漂流的经验,可还是被弄得狼狈不堪。我们打水仗,在激流里横冲直撞,甚至下水踩着鹅卵石拖着船走,完全融入了自然的怀抱,收获了漂流才有的快乐。

接着返回河口,顺流而下,回到了巫山。待了不到两个小时,就搭上了一班宜昌开往重庆的客船,继续我们的旅程。

转自:http://www.hengshantrip.com/ChinaTrip/YouJi/58/3309043.htm25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