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日记:从长江7号说开去 |
[游记]日记:从长江7号说开去 |
2008-07-22 sohu.com |
搜狐博客 > 寂寞飞雪 > 日志 > 日记 2008-04-21 | 日记:从《长江7号》说开去 标签:星爷 有钱人 规则 4.5廿九 Saturday sunny …… 晚上看了《长江七号》,也还不至于像别人说的那么不堪——至少比《大灌篮》好了不少。 除去那个花瓶老师,这简直可以算是一部批判现实的作品了。 民工子弟上贵族学校,星爷自然知道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之所以这么安排,不过是为了让对比更鲜明,更触目惊心。 “我们虽然穷,但是我们不骂脏话,不打架,努力读书……”片中星爷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我却在想,现实中还有人这样坚持么? “只要有骨气……就算穷到哪里都会受到尊敬的”?片中的小狄发现星爷的教诲是行不通的,小孩的世界里也充斥着“大吃小,小被吃”…… 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啊? 是这个社会错了,还是小狄错了? 片中的外星狗可以给冷漠世界带来温情,可以抚慰受伤的心灵,可那终究不是现实。荧幕之外的“小狄”们,会怎样的成长? 当下的中国,正在以一个疯狂的速度进行着城市化。一种方式是打工,这批人上亿;还有一种方式是读大学,每年几十上百万。还有城市扩张产生的“失地农民”,早期的如深圳农民“洗脚上田”,现在的如成都的“城乡统筹”。 宏观的、经济的、制度层面的东西太大,太复杂。但仅从个体来讲,从个体心理来讲,也需要完成一个“城市化”的心理过程。曾有篇文章叫《我奋斗了十八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其展现的,正是这样一种努力融入城市生活的心路历程。(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546111/) 到现在我还怕进理发店,进时装店,某种程度上也是这种心理的表现吧。 其实这个层面的东西都还好,至少大部分是可以通过努力来克服的。 但也可能导致心理失衡,让人想起《项链》里面那位可怜的瓦路栽夫人,又或者北大那位刘默涵说自己刚进大学时努力背车标以融入周围同学的谈话。 其实大学里还好,毕竟可以凭个人努力改变的东西多一些。 一旦进入社会,家庭、背景、关系,这些东西在当今中国这个“人情社会”是如此的重要。 难怪有那么多人感慨自己在城市里是“无根”的。 有一种观点:相比“城里人”,我们的劣势是由我们的先辈造成的,又或者说其他人的优势是由他们的先辈“挣”来的。我们“既然做不了有钱人的后代,就做有钱人的祖先”。想起高中课本上的一首诗,《父亲和儿子》?,说的是一个人想走出大山看外面的世界,走到一半发现自己走不动了,于是一方面想如果自己的父亲像自己一样走,那么自己就能看到外面了,一方面也想自己的儿子终于可以走出去了。
|
转自:http://jimofeixue007.blog.sohu.com/85244718.html23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