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18日万里长江第一弯 石鼓云南游记(23) |
[游记]18日万里长江第一弯 石鼓云南游记(23) |
2008-06-10 sohu.com |
搜狐博客 > 空山横笛 > 日志 > 游记 2008-05-27 | 18日万里长江第一弯石鼓云南游记(23) 18日.万里长江第一弯——石鼓 行走在金沙江畔,我们并没有到石鼓,而在与它相隔3公里的距离,奔虎跳峡而去,算是与它擦肩而过了。路上,我们看见了一个鲜见的小集市,集市之小,可以说小得不算集市,仅仅几棵树下,当地村民搭的草棚,棚下摆一些当地产的特产,还有河石和真假难辨的古玩等,纳西人在那里兜售。 集市旁边有一个非常简陋的厕所,于是司机提醒大家下去“唱歌”,大家有了短暂的休息,毕竟刚才汽车一路颠簸飘摇,有几个人明显出现了晕车状态。 舒了一口气,却发现一个醒目的标志:“万里长江第一湾”(我怀疑用“弯”字应该更合适)。站在陡峭处,就可以看见长江之弯。而那弯处的集镇,则应该是石鼓镇。 长江从青海发源后,来到石鼓镇之前,与怒江和澜沧江这两条著名的大江,一起形成了“三江并流”这一个地球上唯一的自然胜境。而在历尽千山万水后,也只有到了石鼓镇,才形成罕见的“v”字形大弯,人称“长江第一弯”,使得小镇颇具壮美之感。 石人对石鼓,金银万万庑,谁人猜得着,能买丽江府。 这个永远解不开的谜,又给小镇增添了 一种神秘感。也正是这样的一个大弯,才使得长江与其他两条江不一样,不是继续向南流去异邦,而是倔强地扭头向北,硬是让长江在 中国境内汇进海洋。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弯可歌可泣:算是个性之弯,神圣之弯,爱国之弯…… 关于这个弯,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雪山的三个女儿,决定离开雪山,寻找自己的归宿——东海,雪山之神派人前来阻拦,大女儿和二女儿畏惧困难而向南奔去,最后流入异邦,惟有小女儿金沙,不顾一切困难和阻碍,毅然向东,最后终于到达东海,形成了中国的母亲河之一——长江。 石鼓镇,因镇上有一面汉白玉雕刻的鼓状石碑而得名。石碑直径15米,厚0.7米,是目前丽江所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石碑之一。长江流经这里时,水面宽阔,水流平缓,适于摆渡,因此很早就是茶马古道的要津。当年诸葛亮“五月渡庐”,七擒孟获,就是取道这里;十三世纪忽必烈“革囊渡江”,远征大理,也在这儿上演;时至上个世纪,当年贺龙领导红军第二方面军北上抗日,长征至此,竟然也选中此地,横渡金沙江。至今在镇边的小山上,还屹立着一座红军渡江纪念碑。碑前有一尊雕塑,表现的是一位气宇轩昂的红军与一位情深意切的老艄公道别的情景。凝固的历史沉淀与丰厚的文化内蕴则令这座小镇熠熠生辉。诸葛亮七擒孟获,深明大义的计谋和气度,还萦绕在这里;忽必烈在石门关“革囊渡江”,他们南征的鏖战声似乎还在响彻云天;贺龙率领勇士渡江北上抗日,他敲击鼓形石碑的当当声似乎还频频传出。红军长征渡江纪念碑更是记录了征者的话语,写下了壮丽的篇章。
|
转自:http://kongshanhengdix.blog.sohu.com/88601077.html37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