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散文:长江游记之十一:难识庐山真面目(一) |
[游记]散文:长江游记之十一:难识庐山真面目(一) |
2008-06-27 sina.com.cn |
长江游之十一:难识庐山真面目一) 5月20日晨,游船到达江西省九江市。我们改乘旅游大巴,前往36公里以南的庐山。在车上,导游说,庐山本来没有公路。解放前蒋介石上庐山都是乘轿子(滑竿)。解放后,毛主席要上山,他说,我不能走老蒋的路,也不能像老蒋那样让老百姓抬着。老百性感动,于是,自发起来修公路。就是我们走的这条北山的路。当初,毛主席上了山后,问坐身边的警卫员:“你说这条路有多少弯?”警卫员答:“400个。我看到汽车每拐一个弯你丢一根火柴,共丢了4盒。”毛主席他老人家说:“不对,是396个弯。有4根火柴掉在脚下了。”但是,后来他的诗中还是写到: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笼四百旋。……(写成跃上葱笼396旋怕不像诗吧?) 不过,庐山公路的弯确实多,数不胜数。导游说像伸开的五指,那也是数不清的五指。好在两边的景色“雄、奇、险、秀”,不仅不使人感到乏味,而是兴味盎然。我们目不暇接地、贪婪地观望着两旁的峻岭秀峰,过了一会儿,汽车行驶在一片湖畔,导游说这叫如琴湖,因它的形状像一把提琴。又行一会儿,在一处停车场停了下来。导游带领我们前行,前面有一石头大门,上有“花径”两个大字。这就是白居易写的《游庐山大林寺》中的大林寺所在。现在大林寺已无踪影,这花径修成了公园。里面有白居易草堂,依山傍水,翠竹送爽,清雅静幽。园中一块巨石上,刻有白居易那首七绝: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离开花径,我们去锦绣谷。这是依悬崖绝壁开出来的石径。穿行在千岩竞秀,万木葱笼的山间,时有云聚云散,看满目怪石嶙峋,形态各异。竹翠花娇,如入锦绣画屏。难怪叫锦绣谷。不知不觉间,来到了慕名已久的仙人洞。洞在山体的一面,高阔都有十来米,深也有十数米。洞中有叮咚作声,原来是洞顶有泉水滴落下来。有人拿了杯子去清澈的池中盛水来饮,并点头称“甜”。据说后汉书中有记载,这叫“一滴泉”。吕洞宾曾在此修练,直至成仙。现洞内有其石雕像一座。洞中香火依然旺盛。离洞前行不远,拾级而上,见一巨石横伸绝壁外,石上刻有“纵览云飞”与“豁然贯通”八个大字。石缝中有一松树,苍劲挺拔,探身凌空,披云挂雾。这就是毛泽东《为李进同志题所摄仙人洞照》:“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度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中李进(当时老百性有几人知道她是江青?)所拍照的那棵“劲松”。一棵平平常常的庐山松(在庐山这种松树司空见惯),在那个年代,也被涂上了浓浓的政治色彩。从劲松旁边的石径上得山来,是一平台,叫锦绣峰。上有一个八角石亭,谓“御碑亭”。是朱元璋做了皇帝后来答谢道士而建的,上有朱元璋手迹的碑文,故称“御碑”,年代久远,碑文已不清晰。 电影《庐山恋》中张瑜第一次见郭凯敏就是在这里。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f833d010009tv.html32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