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10长江之行之三 |
[游记]10长江之行之三 |
2008-04-04 cersp.com |
10 长江之行之三 九日中午一时,我们的船到达长江边上的一处景点石宝寨。 远远望去,一座小山,突兀在平展展的江面上,非常引人注目。小山正中,一座十余层的塔式建筑,倚靠着小山,雕梁画栋。塔楼的周围,是绿色的植物。它们相互映衬,显得非常漂亮。人说,这就是著名的石宝寨。 究其名字,之所以叫“石宝”,是因为这小山,其实是一块巨石,相传是女娲补天所遗的五彩石,故称。之所以称之为“寨”,是因为明朝末年一个叫谭宏的人,组织民众起义,他的起义军据此为寨,所以合称石宝寨。 石宝寨位于四川省川东地区忠县境内(长江北岸)。这个寨子建于清康熙年间(一说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站在寨边,细数楼层。这是一座十一层建筑物,高度大约五六十米吧。整个建筑物都是木制的,呈塔形。因为是在江边,前边就是浩浩长江,所以建筑物显得十分高峻。 寨中的每一层,或有泥塑神像,或是为神而摆设的道具。墙上梁上,都有古代名人的画像或雕龙画凤。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庙中供奉的历史人物。 在这些人物中,有一个叫“巴蔓子”的人。这巴蔓子是周朝末年巴国的一个将军,当时巴国内乱,巴蔓子曾求救于强大的东部国家楚国,并答应事成之后,巴国将奉献该国的三个城池相谢。事后,楚王派使者要索取城池,巴蔓子为维护巴国的领土完整,竟拔剑自刎而死。楚王为之深受感动,不但城池不要了,还以上卿的礼遇厚葬巴蔓子。 庙中供奉的第二个名人是三国时期宁死不屈的战将严颜。当时巴国的老将军严颜驻守忠州,被西进的张飞所俘虏。张飞要他投降,没想到这严将军高呼:“本国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张飞为严颜的忠烈所感动,居然释放了他。 庙中供奉的第三个名人,是聚忠勇义于一身的关帝,因为大家对他太熟悉,我就不说了。 令我不得不思考的是:古人在建这个塔楼的时候,为什么要在无数的历史人物中选取他们来供奉呢? 我想,建造者面对着浩瀚的长江,面对着长江两岸一望无际的良田,面对着生活在其间的黎民百姓,他们一定深感责任的重大,所以效仿历代蜀国的忠烈,以之为楷模,就很自然了。 沿着这个塔楼的木梯拾级而上,可以到达塔楼的最上层。这最上层,就是寨顶,与山崖合一。这里有一个叫“米石”的,相传是一僧人居于此,石缝每天出米供僧人食用。据说僧人嫌量少,用凿子把它凿大了,可是从此一粒米也出不来了。可见,僧人也有贪心的时候,可是贪心的人往往适得其反。 我不顾这些了,我只想站在这里,看看长江。 人在寨子的顶端,背着石崖而面对长江,但见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静江面,这浩淼的江水慢慢向东流动,显得非常博大而明亮。水上有一层很薄的雾气,朦朦胧胧的,仿佛是裹着一层薄纱。把明亮的江水同朦胧的雾气连起来看,就成了一幅极其美丽的山水画。我想,这里肯定是孕育山水画家的圣地。 宝石寨旁边有一位穿着很脏的老叟在卖米酒。据老叟称,他的酒最是道地,碗里是浸大的米粒,上面是大半碗酒,给人试喝的。几个爱喝酒的人尝了,都说味道好。 近码头边上,有若干人在卖雨花石,价格视人视物不同而不同。有卖五角钱一个的,有卖数十元一个的。做买卖的人把雨花石放在浅盘水中,看上去挺漂亮的,可是一捞出水面就不怎么样了。 更显目的是岸边搁着许多花轿,我粗粗算一下,不下一百顶吧。扛花轿的,男的女的都有。有的打着赤脚,穿着破旧,怀着希冀的眼光直盯着游客,我见这些人没有一个是胖的,而且普遍个子瘦小,脸色黑黄。从他们的脸,与成都人的自信,与重庆人的矜持,差异实在太大了。我从他们麻木的脸上,读出了他们生活的艰辛和无奈。这令我非常不解:这么富庶的地方,人们怎么还这么贫困呢? 据扛轿的人说,扛一个游客到石寨边要价五元,其中工商管理者抽两元;抬来回的要十元,抽三元。我不知道他们说的是不是真的。要真是如此,抽的是太重了。然而扛轿的生意并不好,也许三天两头揽不上一个也未可知。 望着阳光下的长江,望着忠烈庙宇石宝寨塔楼,望着熙熙攘攘的游客,也望望扛轿子的人,心中很不是滋味,说不上是为什么。
|
转自:http://blog.cersp.com/userlog18/45968/archives/2006/192011.shtml21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