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瞻歌乐山烈士陵园记 |
[游记]瞻歌乐山烈士陵园记 |
2007-09-02 tuniu.com |
中卫日报7月17日 民族精英 就在新中国的太阳即将照耀歌乐山黎明前的暗夜里,在白公馆和渣滓洞这两座人间地狱,数百名满怀革命理想的志士们不屈不挠、坚如磐石,他们一个个在仰天长啸中轰然倒下,饮恨而去,而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堪称我们民族的精英。他们在那个时候那样离去,无不令人扼腕叹息。以下列举两位他们中的优秀分子。 罗世文,是重庆最早的青年团员之一,先被党派去莫斯科学习,曾协同萧楚女 等领导重庆地区革命运动。先后任四川省委宣传部部长、省委书记、川陕苏区省委常委、延安红军大学理论教授。1940年3月,罗世文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先后关押在白公馆、渣滓洞。在监狱中他受尽折磨,坚贞不屈。1946年8月18日,罗世文和车耀先一起被敌人杀害于歌乐山松林坡,并毁尸灭迹。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骨灰从松林坡挖出来,隆重安葬,周恩来同志亲自为烈士题写了墓碑。 陈然,重庆地下党机关刊物《挺进报》代理特支书记,1948年4月,由于叛徒出卖被捕,关押在白公馆。被关进白公馆、渣滓洞的每一个革命者都必须过特务的酷刑关,因此,几乎每一个勇敢者都伤痕累累、肢体残缺。国民党特务对陈然使用了老虎凳等种种酷刑,被折磨得死去活来,两腿受了重伤,但他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他把从国民党黄显声将军那里得到的消息写在纸条上,再经秘密孔道传给难友,被称为“狱中挺进报”。 血的警示 烈士们的血不能白流。发生在60多年前歌乐山下革命先烈的一个个悲壮惨烈的故事,即使今天读来仍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烈士们坚如磐石的革命信念、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和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无限忠诚的奉献精神,都是留给我们今天的一笔宝贵财富。我尤其注意到,其中烈士们的一些事迹 ,对我们今天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和对党的建设、干部作风建设不无裨益,这是烈士们留给我们的血的警示。 江竹筠,小说《红岩》中江姐的原型。1948年6月,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在渣滓洞监狱,特务对她进行肉体折磨,用竹签钉入她的10个手指,连心的巨痛使她昏死过去。柔弱的她以惊人的毅力忍受了一次次酷刑折磨,使敌人为之胆寒。江竹筠在敌人面前所表现出的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激励着渣滓洞的每一个难友。狱中的江竹筠从容无畏,然而,她却每时每刻都在思念着寄养在亲戚谭竹安家中的儿子彭云。1949年8月的一天,江竹筠用竹签蘸着烧焦的棉花和水制成的“墨水”,在一张巴掌大的毛边纸上给谭竹安写下了一封字字滴血的遗书:“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孩子决不要娇养,粗服淡饭足矣。”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在歌乐山壮烈牺牲。 不朽的红岩 我最后来到了烈士陵园,陵园内外树木葱茏,当时已近黄昏,陵园内游客很少,显得更加庄严肃穆。因为连下了两天雨,重庆的天更是昏暗,虽然已是五月末,却让人感到一丝凉意。能看见西天边的一抹霞光冲破浓云洒在了远处歌乐山茂密的树丛上。 烈士墓位于红岩广场西侧,墓内安葬着被屠杀的300多位烈士的忠骸。烈士墓四周的每一方白色花岗岩护栏上都镌刻有“11.27”字样,以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墓塚上绿草茵茵,鲜花盛开。在烈士墓东边,矗立着用红色花岗石修筑的烈士纪念碑,为一组高10多米的主题为《不朽》的烈士群雕像。雕塑的是歌乐山烈士不屈不挠、殊死抗争的动人图景。当看到一个小孩手里拿着一只鸽子依偎在一个女革命者的怀里,抬起头看着女革命者,眼里放出渴望的目光时,这震撼人心的画面几乎令我窒息。静静地站在雕像前,我不仅又一次陷入了沉思。群雕左侧是步公桥诗碑林,竖有49块形状各异的大青石碑,镌刻着烈士手迹和书法名家书写的烈士诗篇。在烈士陵园通向烈士墓的台阶前,是邓小平同志手书的“重庆歌乐山陵园”纪念碑。 置身烈士陵园,任凭我的思绪驰骋飞腾,我仿佛能感到,在一片凄风苦雨中,歌乐山下枪声大作,无数革命志士仰天长啸,慷慨高歌,呐喊声震天撼地…… 这里摘录一首黄细亚烈士的诗,让今天的我们去细微地感受烈士们对理想、对美好、对未来的渴望和憧憬,去体味不朽的红岩精神: 一个微笑 原作者:戴健中 来源于:中卫日报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文章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根据您的意见给予其他的处理。 发表于 14点22分, 推荐给好友 hourglass 去过的地方 更多 还没有回复我来说两句 请先登录。
|
转自:http://www.tuniu.com/places/posts/6617950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