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惊心动魄的岚河漂流后,斜风细雨中,我们来到了风景如画的瀛湖。 乍一上船,眼睛就再也离不开那隐泛波光的水面。 天生嗜水,曾徘徊于广东的阳江江头,一领大江东去的豪情,久久不屏蔽词语离去。曾驻足于北海海边,徜佯留连,手执清茶,苦等渔舟唱晚,坐看繁星点点;梦中也有去过余杭,聆听小桥流水,轻嗅玉兰花香,醉心吴侬软语;而在这里,在这名不见经传的瀛湖,醉于这里的清新雅致,而浏览忘返,我对水从此又有了另外一种理解。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随风远眺,烟波浩渺,心中不由想起这句词来。是啊,还有什么比它形容得更为贴切呢?久羁红尘的我们,心中早被名利所累,那有灵性可言,临此佳境,只是像极了一群呆头鹅,何处去觅那风雅佳句。况纵偶省一二,若出自吾等俗人之口,岂不亵渎了这一方灵境,更使栖居于此数千年的仙人着恼?与其贻笑大方,莫如坐看美景,也好一涤我们心中的俗尘。 默默地坐在船舷,任细雨轻吻着我的脸,耳旁喧闹嘈杂,眼中除却山水再无它物,心中更是一片空灵。 忽由远方漂来一叶渔舟,忽想起《塞外歌》来,多么相似的一个画面啊: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鲑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看着屏蔽词语自在的渔人,突然解了诗中三味。是啊,灵山秀水间,逐日荡舟其中,远离红尘烦恼,再无名利之争,还有什么抛不开的呢?怨不得老张要将浮名,换来这浅酌低唱了。 水有灵性,山有灵性,却镇日不得不面对我辈之流名利场中的庸庸俗人,实在可惜。 不经意间,游船已至织女石。 织女石,顾名思义,无疑又是一个缠绵的爱情故事。虽则仍属传说之流,但亦足以见古人待情意之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