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花木兰的故乡万花山 |
[游记]花木兰的故乡万花山 |
2007-07-31 |
-- 花木兰的故乡--万花山 一座幽静的青砖青瓦的小四合院、就坐落在延安西北五公里处。郁郁葱葱的万花山、突兀地横在村前。山下、一条小河像缎带似的闪着幽幽的波光从山脚下蜿蜒向东流去。进得院门,一座青石雕刻的大将军横枪跃马威风凛凛。咦,这是哪位将军。走进一看,《木兰词》赫然在石。噢,原来我们耳熟能详替父从军的那位古代女英雄花木兰的家乡却是在这里。虽说我们不是专程前来凭吊女英雄的,既然与花木兰不期而遇,我倒要好好瞻仰为女人争光的花木兰。 沿着小河边上的石径、穿过小石桥拾阶而上。山道两旁的浓浓花香扑面而来。万里长天瓦蓝瓦蓝的、不见一丝云彩、真正的纯净无比。仿古建筑的长廊石壁上、沿途山崖上、均镌刻着历代文士颂扬女英雄的诗词、墨宝。满山遍野盛开着的是那艳丽的牡丹,姹紫嫣红的月季,缤纷的海棠、吐蕊的樱花。以及那妖艳的杏,桃,梨,苹果等满树芳菲、它们好像在暗中比赛着谁更加娇艳欲滴。更有那条条柳丝随风婀娜摇曳,仿佛在无声地赞美家乡女英雄的光辉事迹。或许是天宫里的众花神们、被女英雄那种英勇的行为以及她的孝道所感,或者为木兰女扮男装建立的不朽功勋而忘形。所以纷纷不顾死活地偷着抢着溜下界来,把自己最鲜艳的容颜盛开在这北方、好扮美陕北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原、万花山。 少女的梦想本应当是漂亮的衣裳,刺绣描花样,怎么会与战争有缘,更不会去血淋淋的杀人战场。木兰也像其他女孩一样、只想做一个最普通的村姑,辛勤耕织,孝养爹娘。可是,木兰的和平愿望就象肥皂泡一样被无情的现实打破,战事又迫在眼前。村里的青壮男子全被可汗赶上了战场,就连父亲这样的年老体弱的男人也不能幸免被征入伍的行列。正在织布女儿犯了愁肠;“不闻机杼声,只闻女叹息”。渐渐的,一个大胆的想法从她这个柔弱的女子胸中涌出;“我为何不巧扮男装替父去从军。”主意打定,木兰立即投入了行动。在市场上买来了马鞍和辔头,又赶制了男子的衣裳。经过几夜的紧张准备,一个漂亮的小伙子站在了父母的面前。爷娘如何拦得住、一心行孝的女儿前行的脚步?又不能忍心眼睁睁地看着孩子奔向难以预料的战场。 木兰跨上战马,奔赴黄河。身后还传来父母的声声呼唤儿的声响。此刻,花木兰为了尽孝,义无返顾地征战沙场。她默默的思想;只要父亲安然无恙,哪怕马革裹尸血洒疆场,又有何妨。正因为木兰有了置生死于度外的思想。所以她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以一当十不可阻挡。原只为尽早打完仗,好快点回家乡孝敬爹娘。没承想、一不小心当上了英雄!闹得人还怪不自在的慌。不管你们怎样称呼我都无所谓,木兰反正是打定了主意;等到战事一了,我还是回家织布,耕种,做我的老本行。 你看那挺拔威武一行行整齐的绿松树、多像古代身穿甲胄武士的身形。这满山遍野的花团锦簇,怎见得不是女英雄的漂亮女红妆。豫剧艺术大师常香玉在《花木兰》中唱道;“谁说女子不如男?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问得好!真是掷地有声的话语。是啊,女子的辛苦只有女子自己才能有深刻的体会,也只有女子自己才能说得清楚。在男人眼里享清福的女人,其实并不是甘于享福的,她们即使不能去上战场征战,在家里也是起五更睡半夜的。家里孩子老人、地里、春种秋收一把抓,那种种辛苦自不必说了,还要为出征的当家人缝衣服鞋袜和被褥。多少年来,在男人的视角里,女人充其量只能当个配角。你说女人冤不冤?那么多年以来究竟有谁来替女人说一句公道话?没有。可是他们偏不晓得在他们眼皮子地下竟有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甚至武艺和勇敢,计谋均超过他们很多的女人。这怎不叫他们大跌眼镜? 在抗战的戎马惚空岁月里,毛主席的脚步曾在万花山上停留。就在女英雄的故乡,中国共产党向全中国人民,发出了抗日的八项主张。中国人民历来是以爱好和平而著称。但是,对侵略者的来犯、我们有着英雄浸润的中华儿女、绝不手软寸土不让。来多少打多少,直到把入侵者打回他们老家去做他们的美梦黄梁。直到今天在革命圣地,还处处洋溢着英雄的精神。蓝天白云下的英雄故里、和风劲吹、牛羊成群、禾苗飘香。英雄的故乡,自然别有一番特别的风韵。在这里、那些歧视女性、巧舌如簧的禄蠡们不见了踪影。巾帼不让须眉、女人照样可以建功立业、无需非得做男人的附庸。 |
原始链接:http://www.bbbar.com/bbs/TopicOther.asp?t=5&BoardID=4&id=22769 |
转自:40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