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行宫 米脂古称古银州,是个出美女的地方,据说貂禅就是米脂人。后人杜撰“貂禅洞”,看照片只有一方碑,自然没什么游览价值。然而米脂还有一位配美女的英雄,那就是李自成。明崇祯十六年,李自成造反成功在西安建大顺国后,命人在自己家乡、位于米脂县城北的盘龙山上修建行宫和祖墓,山名也是因此而来。李自成行宫构思精巧,造型别致,主要建筑有乐楼、梅花亭、捧圣楼、玉皇阁、庆祥殿和北庆宫等,是陕北别具一格的宫殿园林旅游区。 李自成行宫在米脂县中学校园内,还没进门,就被拱门上美丽的朱红色的字所吸引:陕甘宁边区米脂中学,显示出学校的不凡历史。买票进入,周遭立刻安静下来,我仿佛走入了时光的隧道。 这座省内最大的木质结构的建筑群处处透着沧桑与沉稳,透着守口如瓶的寂寞。那三百多年的老树,见证过历史上多少风云变迁,却和头上的蓝天,脚下的黄土一起沉默着。我多希望它能告诉我这三百六十年间所有的悲欢离合,所有还没来得及上演就谢幕的往事。然而我只能手抚老干,留下一声长喟,轻轻走开,留它仍一迳沉默着,和头上的蓝天,脚下的黄土。通往行宫的砖砌的甬道上洒下老树斑驳的树影,一如三百六十年前。 整座行宫依山蜿蜒而上,布局严谨,排列有序,碑亭、古树、甬道、砖塔、门楼、陕北独特的门洞式的过道,都一一铺上了历史的气味。这里的石雕、砖雕、木雕都极具特色,精美繁复的花朵、文饰、人物、植物、鸟兽诸般图案令人着迷,尤其大殿两侧的东汉石刻,映着蓝天、古树、灿烂的阳光,扑面温柔惬意的微风,真教人不愿离去。其中一块文字为“永和四年九月十四日癸酉河内山阳尉西河平周寿贵里牛李平造作千万盛室宅”的石刻居然没有上锁,我心里阴暗地想到了偷窃。要是能日日相对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啊,哪怕只是小小的一块,哪怕只是短暂的相逢。 大殿右侧有一座仿东汉的墓室,墓门的四周也同样绘着狩猎的场面、享乐的宴会、夸张的植物、各种吉祥物以及飞鸟、麋鹿,墓主人想象死后仍有个地方可以继续过生前奢华的生活。这座墓室很有可能是李自成修建的祖墓之一,不过修建在主殿旁边,叫人不免猜测它的真实身份。 主殿内设李自成的生平事迹展览,翻拍了很多珍贵的照片。正中是李自成的塑像,年轻、英俊、意气风发,后面有毛泽东的题词:“陕人的骄傲”。后殿是米脂妇女革命史迹展,也很有意思。当然我更喜欢偏殿三个有关东汉时刻、陶器、玉器的展厅,这是兴趣所在。 站在长廊上,眺望山下风光,清风拂面,心神愉悦,这是喜欢的地方之一。 姜氏庄园 姜氏庄园位于米脂县城东南16公里桥河岔乡刘家峁村,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在当地的名气不大,当地人知道的不多,我向一位农人请教路程,他居然从未听过自己身边有这么个庄园。 我在桥河岔下了长途车,路标显示还有五公里,久等去桃镇的车不来,决定走过去,五公里不算远。可没想到走了十几里路才在一个小孩子的带领下到达目的地。沿路小溪潺湲,青山寂寂,茅檐低小,坡上青草,一派田园风光。 姜氏庄园由这里的首富姜耀祖请北京专家设计兴建,同治十三年(1874年)动工,历经十三年始建成。整个庄园依山而建,设计巧妙,施工精细,是全国唯一的城堡式窑洞庄园。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笔直向上的条石甬道,中途有个九十度的转弯,通向庄园的大门。甬道的右首就是庄园的寨城,墙高数十米,极为坚固。寨城右侧有镂空的瓦窗,可以远远看到进寨的人。姜氏庄园远远便给人以不凡的气势,我忖度庄园的大门还不知如何壮观,谁料如同初见寨城一样,又是一个大大的意外。庄园大门极为窄仄,仅容两人并肩或者一辆马车进入,大门上方是姜耀祖的亲笔题词:大岳屏藩。这四字巧妙嵌入姜氏父子的名字,又有依恃高山来抵御入侵者之意。左首一行小字:姜耀祖建并书。右首小字为:光绪丙戊孟冬之吉。 直通大门的是一条砖砌甬道,呈九十度转弯向上进入庄园。甬道两侧有砖砌台阶,供人行走,而甬道则较平滑,一来马车可以直接进入,二来如遇雨天,雨水可以沿着甬道直接排出庄园。 甬道尽头是一间水房,内有33米深的水井,至今活水不断。水井右侧有一个白石砌的大水槽,打上井水后倒入这里蓄水。紧靠蓄水池又是一个较小较浅的水槽,是洗衣之处。水房有两个瓦窗,铜钱的镂空花饰,夸示主人的雄厚实力,另外通过这两个瓦窗,可以清楚地看到庄园外的一举一动,也可以通过瓦窗的窗眼,向外射击,抵御入侵者。水房的地板装有排水装置,先进而科学。水房的另一个功用是放置轿子,轿子抬到这里,一般不再进入。房顶建有横梁,用来将轿子吊起,防止发潮。另外,水房的内壁有两个小洞,目测很深,据说是庄园主人藏宝之处,土改时期被政府收没。这位姜姓地主居然把宝贝藏到一个不起眼的水房里,真是出人意料,不过既然被人发现,说明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仅仅一个水房就有这许多讲究,让人叹服之际,心生更大的期待,知道更多的惊喜还在后面。而沿路随处可见栓马环,可见庄园主人的财大气粗。 整座庄园院内套院,窑内套窑,门外套门,门内有门,由山脚至山顶,可分下院、中院、上院三部分。下院是管家和用人居住之处,设计类似四合院,只是取代为窑洞。这里与中院、上院距离甚远,显示出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中院是接待来宾的地方,也是四合院的建筑格局,上房两孔窑洞,两侧各三间厢房。中院大门的两侧各有一个砖砌的佛龛,门槛内外的石鼓石墩底座相连,居然是用一块整石雕成,工艺精巧,令人惊叹。中门只有逢红白之事才能开启,平日紧闭。院子左侧有一小门,内又是一院,院中有石碾石磨,为磨面之处。四孔窑洞,二放农具,二放粮食。中院右侧又有两个小门,下侧的小门有台阶直通下院,上侧的小门也有台阶通往上院。这两个隐蔽的小门将上中下三院连通起来,遇到突发事件,可以快速传递消息,当然平时是紧闭的。从中院起,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随处可见,显露出庄园精致的一面。其中砖雕有猫与蝴蝶的图案,暗示主人“耄耋之年”;喜鹊花枝的图案,表示“喜事连连”……精美的图案、花纹、雕饰,谋杀了我不少底片。 上院是主人起居之所,又是一番景象。引起我注意的是铺院的青石,每一块都有两米见方,这么大的石块,运来必费了不少功夫。院中设有两张石床,供主人消夏乘凉。石床下部凿有石槽,绕床一周,炎夏纳凉时注入清水,可以阻止各种蝎虫的侵扰。另外院中放置数块大石,每块石上凿出一米见深的石洞,逢红白喜事,用以撑伞或者搭帐篷的。 最令我感兴趣的是庄园主人的卫生间。卫生间在院子角落,入一小门,右转,进入一间有窗的小房间,房间内居然是白石的“坐便器”,与现代的坐便器几乎没有两样,还有靠背。这卫生间至今还在使用,却没有一丝异味,全因排泄物通过特殊管道直接通到中院的便池内。一百多年前的人们居然已经使用坐便器,而且是在现在交通仍不方便的陕北农村,不能不叫人感到意外。看来有钱人不论在什么地方都不会受苦,都可以生活得很好。 整个庄园设有寨城,将庄园严密保护,寨城有寨门直通后山,还有秘道也可通向后山。庄园主人为突发事件与灾难留出足够的后路,也是出于“树大招风”的考虑吧! 寨墙有甬道可登上墙头,一览庄园全貌。其时夕阳西下,整座庄园静静地沐浴在金色夕阳之中,于庄严宏伟之中透出时光沧桑之感。 10月3日 晴 绥德 绥德老街 绥德是一座古老的县城,秦时将天下分为十二郡,绥德称为上郡,现今山壁上犹有一人多高的清人的题词:天下名州,可见其历史之悠久。绥德县城原在山上,后来迁到山下,发展成现在依水而建的新县城。山上仍有居民居住,石街老宅,宛若当年风景。然而山上的十二座石牌坊也在时间的长河中逐一消失,现在仅剩一座,也历经风雨,老迈不堪。我知道在不久的将来老街也难逃同样的命运,也会逐渐消失,连同这座牌坊。 老街很窄,仅容一辆轿车穿过,据说还是后来拓宽的。巨大的青条石,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时日既久,在无数次的摩擦中变得极为光滑清亮。阳光下的老宅,门庭高大却已残破不堪,透出丝丝缕缕的沧桑。这种感觉贯穿我的整个行程。 远远就看见那座仅存的石牌坊了。牌坊分为三层,约八米高,每一层的石刻花纹都极为繁复,然而风化的缘故,细致之处完全无法欣赏了。通过第二层残留的文字,隐约知道此牌坊是诰赠而立,对象是个大夫。牌坊两边各蹲两只石狮子,风化严重,完全看不出形态来。站在这座依旧巍峨的牌坊下,想象当初十二座牌坊俱在的鼎盛时代,更有说不出的惆怅。为什么越是发展,古老的东西丢得越快呢? 新县城在千狮桥建了一座巨大的石牌楼,据说要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很多人凑热闹,我却没一点兴趣,如果十二座老牌坊保存到现在,该是怎样的气势!这难道不比一座现代的牌楼有价值? 绥德汉画像石展览馆 老街的尽头,你出现了,寂寞地,孤独地,静静地伫立着,而我,是唯一前来拜访你的人。朱红色的仿古大门,启功题写的馆名与对联——“贞石今留汉文化,精雕长忆古工师”,是我喜欢的瘦金体。 推开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上千块出土的东汉画像石刻,就这样一一展现在我面前,一幅幅粗犷朴实、生动简明、深沉雄大、充满气势的伟大作品,形象地再现了汉代当地的社会生活和自然风貌。我何其来迟,而我又何其幸运,跋涉千里,终与你见面,在这秋日艳阳下。每一幅石刻都是匠师们一次与大自然的对话,都是独特的艺术风格的表现,狩猎的场面、隆重的宴会、墓主人日常的起居生活,吉祥的花草及飞鸟、麋鹿、猛禽,铜车马,盘古与女娲,各种神话中的人物衣袂飘飘,仿若灵魂。灵魂不死,必将归来吧。 由于地方狭小,很多石刻珍品都未能与参观者见面,走廊上也堆着大幅的石刻作品,这是全国地方博物馆的普遍困局——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还轮不上它们。 是谁说的?“夕阳残照,汉家陵阕”,夕阳残照的这一刻,我终于绝望,知道无论如何,我能够拥有的,只是这短短的一瞬,我与你,最终还是要分离,并渐行渐远,一如当初我们未相逢时。 扶苏墓 扶苏墓距离绥德汉画像石展览馆很近,墓地形成一座小土山,山上有一座八角亭,并无可观之处。 这位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究竟在历史的长河上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他的父亲在他心里是不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高山,令他无条件的顺从,即使是无缘故的命他自杀?年轻英俊的太子,在被亲生父亲远谪之后,在苦寒之地苦苦等待,然而等来的不是团聚的消息,是一道冷冰冰的死亡通知,在他心里曾经有过什么样的念头?怀疑?悲愤?绝望?痛苦?这千回百转的念头之后,他最终选择了放弃,放弃追问,放弃怀疑,放弃生命……他不知道,远在千里之外的父亲早已死去,他放弃了追问,也就放弃了破解一个阴谋,放弃了一个空前的大帝国。而今面对他,是惋惜?是同情? 绥德县中学内还有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的墓碑,那就是蒙恬。这一对“难兄难弟”选择在上郡这个地方离去,究竟是他们的荣幸还是上郡的荣幸?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一转眼便过了两千年,万物都在时间的长河中改变了模样,只有无定河水依旧流淌。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来了,寻着前人的脚步。墓中人早已化土化灰,空留一方石碑。只有面对千年前的景物,我们才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世事的无常,才会知道不受时间的侵蚀多么叫人羡慕。我们相逢只是千年的一瞬,千年后我再来寻访,无定河啊,你是否还会记得我?认出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