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李自成行宫旅游李自成行宫游记李自成行宫评论李自成行宫周边酒店.

[游记]李自成行宫旅游李自成行宫游记李自成行宫评论李自成行宫周边酒店.

2008-07-25    luopan.com

大话澄城 (福在傻人边)

想为脚下这片故土写篇文章,倏忽闪过几个词,山清水秀,物阜民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似乎大凡写故乡者皆是如此说辞,刚要动笔,心中却平添几分胆怯,我的家乡澄城,真的这般美好吗

(一)

对陕西略知一二者,皆清楚,陕西自北向南,分陕北高原,关中平原,陕南山地三处,而澄城居陕北高原与关中平原之间,高平之间,自然是北高南低呈斜坡状。陕北的黄龙山脉自北向南一路铺陈,至澄城段,陡起两峰,在西曰“壶梯山”在东曰“社公山”然后嘎然而止,了无踪影。然后一条沟如蛇状,横穿澄城中部向南蜿蜒,把澄城分而为沟东沟西。再往南行,一条沟又将人拦腰截住,此沟比之南北走向的沟,来的突兀,沟深且陡,这便是茨沟。茨沟如利斧般生生分出两重天地,北坡黄土蓝砖,一溜窑洞,及至南坡,则青砖蓝瓦,一排瓦房。从沟北向南开始觉一路缓坡,时有矮埝现出,及至沟南,则一马平川,一眼望不到头。

澄城有山水,但多属无名山水。县北的社公山,壶梯山也算澄城最高海拔了。社公山在赵庄镇北部,从字面看,此山名应是以人行,而“社公”为何方神圣,不甚明了。只是隐约觉得清时有学究登此山,并有游记传世。心里自思,清时之社公山能有人游,并游而记之。料想也必有其引人处。而山之引人,,无外乎三种,一种雄奇大气,大自然鬼斧神工;一种林木葱郁,秀婉动人;再一种因名人隐居或葬于山中,而山以人行。而社公山之外形,实在平淡无奇。社公亦不为人所知。想当时的社公山,必属第二种,林木葱郁,花香鸟语,才会有澄城大儒游而记之。而现今之社公山却如不毛之地,山石裸露,无林木,灌草亦不多。说来,实在大煞风景。最讲天人合一的中国人,近百年来,破坏起大自然来,竟然如此残酷,实在值的我们古徵后人警醒一二。壶梯山在冯原镇北部,行如水壶,壮如阶梯,而得名。壶梯山本无出名处,一九四八年的解放战争期间,彭德怀.王震率领我军在此发动壶梯山战役,歼灭敌三十六师主力,从而声名大震。现有军队驻扎,封山育林,倒也林木参天,幽雅可观。
再往南,似乎应无山了,但在尧头镇,却有一处地,曰“小华山”驱车前往,才发现,此“山”不过是沟壑中一土丘而已。“土丘”而敢名华山。暗想,澄城之古文人,真是极尽意淫之能事。这犹如我在某县见一溜平房上面却竖一大牌匾“**大厦”一样,让人哭笑不得。去年在县城,见有沟南四社的一帮文人组织起一次“铁镰山书画展”心里很是奇怪,沟南也有山吗?问之方晓,铁镰山不过是韦庄北部略高的一处土原而已。想想沟南人真是没见过山,这犹如沟北娃没见过火车一样。作为沟北人,心想,土原能称做山,会不会有沟南娃,指着门前的粪堆,问他爸“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山?”

澄城有几条河,大浴河,长宁河,县西河等,分布于沟壑之中。说是河,其实质不过是几条小溪而已(澄城县境内的河水流量总合0.87立方米每秒)水量皆不大,潺潺向南流入洛河。传说大浴河的赵庄白家河段曾是隋炀帝的避暑行宫,被列如入澄城八景之首,但现在早已淹没于历史滚滚洪流,不见了踪影。县西河曾有一泉曰“澄泉”澄清甘甜,水量充沛。据传,曾是古县城饮水的主要来源,澄城县的现名与此泉也渊源颇深,而现今也早已隐没与沙砾野草中无处寻了。

(二)

澄城无惊天动地事,亦无大红大紫人。翻开澄城史册:澄城古名“徵”春秋初时属晋的领地,后为秦所占。春秋时秦晋在此有过数次拉锯。县志记载,晋文公重耳曾避难于澄城古县治所在地,今蒲城避难堡一带,而现今县城实是后来搬迁到此而已(总觉得应从蒲城要回避难堡,避难堡之于澄城,犹如耶路撒冷之于巴勒斯坦)秦时,澄城设“北徵县”秦始皇建都咸阳,澄城也算京畿之地了,秦始皇曾建行宫于刘家洼梁周村,今有夯土墙基与秦时瓦当为证。唐时,王庄刘家洼一带为唐代名臣魏征的封地。明时,澄城多灾多难,蝗灾地震数十次,明末,澄城农人王二因拒交税赋起义,与陕北的李自成遥相呼应,但终因势单力薄,飞蛾扑火,以失败告终。现代则有刘家洼兄弟张鼎安,张绍安,跟随共产党,进行抗日救亡活动,可惜在崖畔寨事件中,为地主恶霸王宝坤所害。今人事干到中央级别者有,原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郑拓彬,现今有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数千年来,澄城默默无闻,抑或是澄城北高南低,风水尽失,非藏龙卧虎之地。没有如韩城的王杰蒲城的王鼎那般位极人臣者,也无白水的仓颉,韩城的司马迁那样名垂青史者。地是荒地,人是俗人。在怏怏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舞台上,澄城露脸的不多。但是作为澄城人,我们还是应该记住一些人事,如王二起义,张氏兄弟及崖畔寨事件。他们为了澄城的自由民主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也反映了澄城人民身上的血性。

(三)
澄城的饮食向来简单,前些年,家家户户桌上多是一碟辣子一碟盐。早上吃馒,喝玉米米参子。中午吃面条,喝面汤,晚上基本不吃。澄城有小吃,但多仅限与澄城本地,不为外人所知,较独特者有 麦子泡.玉面(澄城一绝).biang biang面

麦子泡是以大麦籽入锅熬汤,里面放上豆腐,凉粉,大肉,木耳等,上面一层红油辣子,最不可缺者得有一些猪下水,撒上香菜。大肉鲜美,豆腐香辣,麦子汤醇厚,极美味。但这多是澄县街上卖的麦子泡,与最原生态的麦子泡相差颇大

农村过事,第二天早上,必是一顿热气腾腾的麦子泡。煮肉的腥汤水熬上一大锅大麦籽,放上大油辣子,然后将昨天扯席中的大肉,豆腐,悉数捡出,逐渐放到锅里。而在麦子泡里放猪下水,实在不是刻意为之,而是这些里物不上台面,用不到正席上,只能用到第二天的麦子泡中。来的早的,肉多汤少,来的晚的,汤多肉少,到了最后,大肉豆腐用完了,只能上些麦子汤.辣子水,泡上馒,也能混个肚子圆。帮忙的村里人,圪蹴下一院子,一人掂个瓷碗。碗里是红油辣子,热气腾腾,吃的人是满脸冒水,满头大汗。看院里,有如紫气祥云,缭绕不绝。无形中又增添了红白喜事的喜气,热闹气。不论事大事碎,第二天这一顿麦子泡下来,皆能吃个干干净净,盆光碗净。没有丝毫浪费。澄城人的节俭,在此表现的最为充分。

玉面,从字面看,应为面,但实则是菜。剁上些椒叶,和到面里面去,在箅子上摊一层,约五毫米厚。蒸熟,切开。可凉拌,可热炒。YUN面,普通话中应无这个词(街上多写澄城一绝)而我擅作主张,以“玉”写,实在是因为“玉面”“白.瓷.光.亮”似玉般温润可人。澄城地贫,菜不多,澄城巧妇能为无菜之炊,懂变通妙理,澄城人的智慧在此也可略见一斑。

“biang biang面”与关中八大怪中的“面条象裤带”的“钝面”相似,但不相同。biang biang面比“钝面”薄,但比“钝面”宽。吃时调上辣子.醋.盐,尤以辣子.醋为重。再调些“葱花臊子”。饮食中以葱花提味者,全国各地皆有。但澄城的“葱花臊子”却独特在将葱花炒黄,炒干,做调料用,极独特,也极美味。八路的罗记huoluo, 大市场门口的赵记扯面,皆是如此做法。陕西人吃饭不爱坐,爱圪蹴,澄城人亦是。调上碗“biangbiang面”圪蹴在门口,筷子挑根面条,放到嘴里,然后是扑楞楞一阵响,如被风吹破的旗,响声极亮。吃面的姿势,也是趴在碗上,弓背,收腹,喉咙象一个吸水管吸面条,象是把面囫囵吞进肚子里一样。澄城人吃面极快,吃完面,满嘴红油辣子,把筷子往嘴边一抹,又是吱溜一声。然后慢吞吞站起来右手夹着玩筷,左手准备擦嘴边的红油辣子,眉眼中,分明闪现出一种知足豪爽的况味。

饮食往往呈现出一定的文化,贾平凹认为“饺子象女性的私处,是生殖崇拜,吃饺子是吃*”虽不免落入笑谈。但我从家乡的麦子泡.玉面.biangbiang面中,却真切的看到了澄城父老勤俭持家.心灵手巧.刚直豪爽的个性。

(四)

澄城不大,纵横两条沟却将澄城分而为沟南沟北,沟东沟西。古时,交通不便,河沟两岸极少交流,一沟一河。皆能分出两重天地。语言.民俗.经济.文化迥异。澄城地域亦有差别。

茨沟深而陡,高低落差最大处,达194米。过了茨沟,便是沟南四社。寺前,醍醐,业善,韦庄。沟北多有沟壑,沟南则一马平川。沟北人居窑洞,而沟南人住瓦房,沟北人说话蛮,沟南人则要莺莺燕燕许多。沟北交通不便,沟南则四通八达。侯西线穿韦庄而过,公路上是蒲城,大荔。合阳,澄城公路汇合处。而沟南与沟北最大的区别则是一:穷富之别,二:礼的轻重。
沟南较之沟北,沟南富而沟北穷。沟南有一个老汉,是老三届,说他上高中的时候,发现沟北的娃冬天穿衣服,多是精身子穿个棉袄,棉裤。沟南的娃棉袄棉裤下多穿有秋衣秋裤,似乎文明许多,裤头沟北娃则从来没穿过。至今在沟北有这么一个段子,说某家人穷,一家人穿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裤子,其他人则坐在炕上的被窝里。说某日,儿子出门遭人耻笑,回家向父母哭诉,母亲大怒,说“谁骂我娃哩,接!把裤子给妈,让妈骂外碎耸去!”虽是趣谈,但沟南富而沟北穷则是不争的事实。

(五)

当我看到”天下无贼”里的”傻根”时,很自然的,我总能想到隐没于关中腹地的这群澄城人,澄县老哥个个如”傻根”般,实诚的可爱,只要这片土地能够长出绿色,他们的胸中便会充盈着饱满的欢乐.在它们眼里,快乐变得极其简单,西瓜个大甘甜,麦子粒满丰收,儿女健康,二老硬朗,够了,这已足够他乐呵一辈子的了.有时候,我不由的又在想,澄县老哥会不会在这繁复的一成不变的农耕里,使自己的手变得笨拙而不灵巧,思维变得单板而缺少想像,精神变的简单而不丰富.但是,当我在二路文管所,看到那如密林般的拴马桩,或精巧细致,或雄浑大气时,心中的疑虑,顿时烟消云散.同样是”傻根”却干着”修庙”这样的行当,木构件上的彩绘,修庙的讲究,这难道不也是”文化人”吗?

也许是因为澄城人不事张狂的个性,和澄城偏居一隅的隐居,很长一段时间,世人并不知晓澄城拴马桩的存在(同时,也免受现代文明的摧残).直到1985年赴京的一次展出,才使世人看到他的尊容,京华为之动容,惊呼”庄户门前的华表”,”地上的兵马俑”.据专家考证,澄城拴马桩,起于宋元,没落于民国.今人所见之拴马桩,多系明清至民国的产物.拴马桩,又称”看桩” ”望桩”,多安于古时家境殷实人家的大门前,一对或数对,亦是炫耀主人财富的一种象征.坐骑彰显身份,看来古今是相通的.今人用”奔驰”摆谱,古人用”骡马”扎势.今人爱”宝马”古人亦爱”宝马”也算一种机缘巧合吧.今人所说”香车美女”在古时,可能就是”多养马匹,多纳妾吧”呵呵.平时上网,总能看到说某地某公子结婚,几十辆”宝马”摆成一字长龙,浩浩荡荡.暗想,古时之少爷结婚,会不会也拉出几十头”宝马”到街上遛达去,嘿嘿…….拴马桩为方形石条状,从石材看,多为灰青石,黑青石,和少量细砂石.从形制看,分桩头,桩颈,桩身,桩根,四部分.桩头为圆雕手法,多为人兽组合,也有单人独兽的.人物面容上,民族差异性颇大,可区分为汉,回,满,蒙等形象.兽多为狮 猴 马等动物,也有麒麟 猞猁 蟾蜍等传说中的瑞兽.圆雕时,工匠巧妙的将狮.猴的前肢.人的臂弯处理成孔状,作为绑牲口缰绳的地方.桩颈多为浮雕状,亦有少量透雕.多为阁楼式或花瓣式,雕刻内容多为花鸟竹石等寓意吉祥的图案,如垂莲柱,如意头等.柱身处理较为简单,水纹状或单纯的斜纹.桩身深埋地下,没有图案.

我是极喜爱家乡的拴马桩的,坚信它应该在中国的雕塑史上,留下举足轻重的地位.除过因为它是家乡的,这个感情因素外,单纯从美的角度而言,也觉得它亦是极有分量的.中国雕塑与西方雕塑最大的区别是,西方重形,而中国尚意.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已将人体结构摸索的一清二楚,米开朗基罗,罗丹的作品,绝对称得上是人体的完全复制.而中国雕塑,因受老庄影响,从一开始,就以”意”为出发点.去除藩篱,直奔心灵.生活的意趣,灵魂的激荡,是构思作品的惟一出发点,正如齐白石所言”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西汉雕塑,霍去病墓前石雕,以原石的意象为前提,略施几刀,线刻几笔而已,一只伏虎已然虎虎生威.后腿蹬地,目视前方,以简搏繁,一种朴拙大气,雄浑有力的气息,顿时张扬开来,堪称中国雕塑翘楚.在我看来,有一部分澄城拴马桩,亦直逼霍去病墓前石雕的意趣.有一个拴马桩,材质为细砂石,桩头为独猴模样,呈蹲姿,右手托下巴.桩头部分粗略的凿出一个猴头的模样,猴子的眼睛,竟然简单的只是挖了两个极夸张的窟窿.身子和腿根据石头原来的走势,线刻几笔而已.看到这个拴马桩我极喜欢.静静的端详这个雕塑时,我忽然发现这个石猴也在端详着我,两个黑窟窿的眼睛,俨然一个老者,在用他洞察古今般深邃的目光,在教训这个狂妄的古徵后生.当一个转身,我忽又发现,它其实是不屑于看我的,它正在思考,沉思.托腮.蹲下,这不正是罗丹的”思想者”吗?看的入胜,我复又坐下,忽又发现,那石猴在学我,象极了一个小孩,用双眼睛在斜睨着看我,极调皮的样子,它一定在看我什么反应,在逗我开心.没有眼珠的黑洞,一时之间,竟生发出无数种表情,我陶醉期间,不能自拔,这便是”意”吧

转自:http://www.luopan.com/travel/review_detail/2458358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