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司马迁祠 司马故里黄河岸, 风景旧曾谙. 孩时就在芝川生活长大,对司马迁祠印象颇深那一树一草一阶都象是刻在我脑海里一般。 可是离别鼓励数载,家乡的一切都变了,一行几人正在感叹家乡的变化时,有人提议去司马迁祠,去看一看久违的司马迁祠。大家不约而同说好。 于是驱车前往,透过车窗,两旁的风景树就象是雨露滋润过一般在秋季这就更不寻常了。 不一会儿,就已经上了桥上桥虽然显得有些古老但很精神,正如是老当益壮。 透过车窗,已经可以看见司马迁祠巍峨的身影,有些朦胧,大概是由于天气的缘故,给今天的司马迁祠蒙上了一层更加神往的色彩。 打开车窗,驻足于司马迁祠下从郭先生题词的门牌一直往上别有一凡感觉。 很朦胧而又很神往。 近年来随着对史圣的更加熟知对故乡的这种感情更加凝重。 美啊! 自古从来没有人对史迹有过这种感觉,今天确是新鲜。也是一个迷。 从郭老先生的题词门牌经过,一眼望去,高高的台阶,共99级,让年龄大的人确实有点叫忧,不过大家为了领略史迹的特殊的“美”也不计较什么。 当我们走上台阶一步一步,大家都显得很沉稳,似乎害怕惊扰了这千年沉寂的史迹。 一上石阶,就有人受不了要休息,那是几位老教师,一行几人便在第二道门牌前的古城墙上小憩一会,站在这城墙之上放眼望去,母亲河依然声声不息,和这史迹的凝重遥相对应。 穿过第二道门牌后映入眼帘的高山仰止的门牌,甚是伟岸,其实韩城文化的最富特色之一就是门额文化,走在韩城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 穿过“高山仰止”是一条长的石块路,这石块路弯延而上,象是在引导游人去领略这千年的诗集。 走在这是这石块路上,望着两边的田野的至纯之风,轻踏着历史的痕迹凝重之气,大概这两者就是所谓的韩塬风韵吧! 走过石块路,就是司马迁祠的顶端——墓碑和展厅。 在司马迁的墓碑上有五棵松树,各朝五个方向,名约“五子登科”,原来如此,这更揭开了先前老是听说有人要面临大考之际,总要去祭奠一下史圣,原来是求保考场高重。 走到献殿里碑石林立,这儿陈列着从北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至今大小65块石碑,保存了北宋以来历次翻修太史次的碑记及历代文人墨客吊咏史圣的诗文石刻。其中以郭老“诗碑”和“梦碑”最为人传诵。 其中郭老的《龙门有灵秀》“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更是对史圣的极至解读,相信今天的人们也一定会沿着史圣的足迹共同追寻积淀着深深的文化内涵的底蕴,这就是今天的人们在盲目追求物欲的生活之外唯一珍贵的东西。 在回来的路上,回望史迹的身影,不觉想到:其实美的东西在于她的内容而不在于她的形式。 这也是一种美,美的真实,美的凝重。 这不是迷,这不就是人们苦苦追寻的风韵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