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蒲城唐陵三日探游记(八)——唐玄宗泰陵(下. |
[游记]蒲城唐陵三日探游记(八)——唐玄宗泰陵(下. |
2007-07-29 163.com |
蒲城唐陵三日探游记(七)—— 唐玄宗泰陵(上) 蒲城县唐陵探游路线图 字号: 大 中 小 蒲城唐陵三日探游记(八)—— 唐玄宗泰陵(下) 泰陵(下)—— 翻越天险探寻白虎门遗址 (从东门遥望泰陵) 当初和冯方宇在MSN上谈论泰陵时,他说东西两门位置他都看见了,可惜因为时间缘故,他没有去两门。东门很容易找到,站在朱雀门前的阙台,就可以看见泰陵金栗山东侧前面的山梁上露出一点石狮的头部。 沿阙台下面的小路东行,骑到泰陵东侧的山梁下,有一条很陡上直路上山梁。我推车走了一半就推不动了,只得弃车徒步前往青龙门。沿直路爬上山梁后,拐过一处废弃的土窑,就看到一条上坡的土路通往青龙门,青龙门的地势还要更高。去年来得时候,阴雨中山坡上片片油菜花十分漂亮,我兴奋得一边卸下装备一边走向东门石狮,结果回来时找包花费了不少时间。今年则是烈日当头,油菜花也看不到了,也没有了去年那份激情。泰陵的青龙门建在山坡一侧,和元陵的白虎门格局类似,站在山梁上俯瞰原野,感觉很有气势。 离开青龙门沿原路返回神道,去年这个时候,泰陵的游人就很多了,不少人开始爬泰陵的陵山。用望远镜看泰陵陵山,在主峰下面有个和丰陵类似的缺口,我怀疑是没有完全封闭的墓道口,去年有些人就爬到那个位置,去年时间不够且雨下大了,今年我要去西门,而且天太热,以后找机会一定爬到那个缺口处。 冯方宇说他看到东西二门位置,我对着西侧山梁看了半天也没发现任何踪迹。向当地的老乡打听,只能说个大概,具体的路还得自己摸索。朱雀门阙台前有条西行的上山小路,沿土路上行左绕右弯爬了很久,看不到一个人影能问路。转到半山腰,看见前面停了一辆小面包。刚才在山下用望远镜观察泰陵西侧时就看到这辆面包,开始有些奇怪,怎么把车开到那里,原以为是当地村民开车到半山腰干活,但走近才发现车里坐着一对男女。闲聊后知道他们也是来玩的,我很惊讶他们在此呆了那么久,询问关于泰陵西门的事情,那个男的告诉我 —— 他没去过,但听当地人讲西门在山梁背后,需要翻过道路西侧的山梁才行。我观察了一下道路西侧的山梁,除了两个山包之间的结合部,其它部位坡度较陡不宜攀爬。从土路到结合部根部,当地人修建了一个排水沟,我沿排水沟推车到山根下,将车锁好后背上所有行装开始翻山。 结合部处的高度不高,也就6-7层楼高。和相邻山坡不同,它表面已经严重风化,山体上到处裸露着突兀横生大小石头(估计是雨水冲刷水土流失所致),我一面寻找合适的落脚点,一面小心翼翼向上攀爬。总体上还算顺利,虽然背着摄影包和三角架,但没借助手的帮助,我爬上了结合部顶。到了顶部坡度就变得平缓,沿一条羊肠小路继续向上行来到山顶,白虎门的石狮赫然出现在我眼前。泰陵青龙门和白虎门虽然也在山梁上,但青龙门一侧是山坡,而白虎门所处山顶地势却很平坦(这点和简陵的白虎门类似),当地老乡还在此种了麦子,石狮就在麦田边上。白虎门石狮只剩下牡狮,公狮已不知去向,原本竖立在石狮西侧的两座土门阙也已经消失,放眼望去一片麦田,找不到一点阙台的遗迹。 上山容易下山难,沿原路下山更是小心翼翼,要是在这里再像景陵白虎门一样,来个屁股向下平沙落雁式,那后果可是~~~~。安全下到山底,骑上车返回神道,随后补拍了东侧一些石人像(早上逆光效果不好)。此时的泰陵仍看不到一个游人,只是在我就要离开时,开来了一辆轿车,今年的泰陵真是冷清。 回去时应在力士路口等师家山的班车,但那里光突突没有一丝荫凉处,此刻正值头顶烈日暴晒,反正我有车而且是下坡路,沿路一直溜到公路。路口有个停车坪,躲在里面很凉爽,旁边还有一个学生再等车,和他攀谈得知,他准备打车回去。听他讲,从这里坐返城的出租很便宜,也就4-5元。但等了几辆,里面坐得人都不少,我大包小包外加一辆折叠车,算了还是等班车吧,倒是那个学生打车回城了。又等了半小时,师家山的车过来了,挡车一看,竟然还是来时坐得那部车。回程还是绕路,又是一番颠簸颠回县城。 |
转自:http://54rainbow.blog.163.com/blog/static/2008232620074270721581/97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