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蒲城唐陵三日探游记(七)——唐玄宗泰陵(上) |
[游记]蒲城唐陵三日探游记(七)——唐玄宗泰陵(上) |
2007-12-06 163.com |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蒲城唐陵三日探游记(七)—— 唐玄宗泰陵(上) 泰陵(上)—— 烈日下独自一个人的泰陵 4号早上7点多,我就出发前往泰陵。泰陵在蒲城的东北方位,开往那个方位的县内中巴都在北站发车。到了北站向当地人打听去泰陵应该坐那趟车,人家告知 —— 坐去师家山的班车。但此时停车场内并没有去师家山的车,问车站工作人员才知道,早上是师家山往县城发车,现在车还没到。 等了十几分钟,师家山的班车到站了。不过这次没有前两天那么顺利,我坐上车很久都不发车,原来要等中巴坐满才发车。由于迟迟不发车,车内的乘客有些骚动,司机解释到因为这几天运营不正常,班车在八府乡遇到当地村民的阻拦,刚才是强行冲过来,回师家山要绕路走,因为临时改行车路线,中途基本不会有乘客搭车,所以尽量在县城拉满客才走。 在车上等待了将近一个小时,中巴终于开动。班车并没有按原来线路行进,而是改道翔村后向东行,不久就拐入乡间小路。中巴在崎岖的乡间土路上不停地颠簸,有时车身颠得大幅倾斜,我真担心放在货架上的三脚架会跌落下来。班车在乡间绕了很长时间才转到公路上,没走多远就开上通往泰陵的大路。泰陵在公路的正北,还有大约4公里的漫长路程。不过由公路向北有条柏油马路直通泰陵,我原来以为班车到路口会继续沿公路向东,然后我下中巴骑车前往泰陵,但班车却拐上这条向北柏油路(节省一半路程),一直开到力士路才向东拐。 力士路 —— 大概是中国唯一一条以宦官命名的道路了,如此高的荣誉,高公公在天之灵会不安的。通往泰陵的这条柏油路都没敢命名为“隆基路”或“玄宗路”,作为仆人的高力士却享受如此高规格礼遇,在唐明皇面前一向谨小慎微,忠心耿耿的高公公,在九泉之下会寝食难安的,他可不想背负“功高盖主”的嫌疑。去年来时,这条路还是沙石土路,如今已是修建成平整的水泥路面,路口还新添了两座石狮。高公公的墓离路口还有2-3里路,继续坐中巴可以路过,不过由于去年已经去过高墓,因此我在路口下车,卸下行李和折叠车向北骑向泰陵。 此时的泰陵和去年一样安静,整个上午几乎看不到一个游人。时间还不到十点但阳光就很猛烈了,由于没有风而显得比较闷热感觉,我拍了一会就汗流满面,不停地喝水,不由得留恋去年雨中的凉爽,如果不是因为求个好天摄影,我更喜欢细雨中游玩,既凉爽又有意境。唐陵中,泰陵石刻算中唐前期风格,和之前的乾陵和桥陵追求形体高大不同,泰陵和同期建设的唐建陵开始追求艺术感。泰陵石刻保存得算比较完整,不过泰陵没有开发,游人也很少,在清代陕西巡抚毕沅手书的唐明皇石碑前,我遇到一群坐三轮蹦蹦车的农民工游客。 毕沅没有想到,他当年在各个陕西古墓前留下的“到此一游”的碑文成了现代人“到此一游”的最佳取景点,很多人来泰陵都是到这块碑文留影,而神道上那些珍贵的石刻倒是无人问津,颇有买椟还珠的感受。由于去年所有石刻都拍了一遍,这次主要拍一些特写,当拍完神道上的石刻,我来到毕沅“到此一游碑”前拍摄,那群民工坐着蹦蹦车从山上下来,看我拍片就停下,问我能马上出片吗?我告诉他们不行,不过还是有几个下车到石碑前让我拍片留念,并争相观看相机LCD上刚才合影的照片回放。闲聊中得知他们来自大荔县,来蒲城打工修路,没事一块坐车过来看看,谈话中,有人热情地还要请我喝酒,见我不肯喝,提议算祭奠唐明皇吧。民工们离开后,我登上阙台休息一阵后就前往泰陵东门和西门。
|
转自:http://54rainbow.blog.163.com/blog/static/2008232620074233718413/100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