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富平县旅游富平县游记富平县评论富平县周边酒店富平县图片. |
[游记]富平县旅游富平县游记富平县评论富平县周边酒店富平县图片. |
2008-07-22 luopan.com |
详情 游记 评论 富平县,建制始于秦代,迄今已有2400余年。公元前7世纪末,周室衰微,西戎南侵,平王东迁,移都洛邑,将迤山(今县境西南瓦窑头原畔一带)划辖秦国。随着秦国势力的不断扩张,秦厉共公二十一年(前456)始在频山以南设置频阳县治(故址在今美原镇古城村一带)。 秦统一全国后,以频阳属内史。西汉高帝时(前206—前195),以频阳县属河上郡。另于县境南部设置怀德县(故址在今华朱乡怀阳城附近),两县均属内史。景帝时(前156—前141),两县同属左内史。武帝时(前140—前87),又以两县归属左辅。新莽时(9—23), 两县属列尉大夫。东汉时(25—220),并怀德县入频阳县,属左冯翊。三国时(220—265),归属曹魏, 仍称频阳县,属左冯翊。西晋时(265—316),自彭原界(今甘肃省庆阳地区西南)徙富平县治于怀德故城,与频阳县并存。东晋时(317—420),富平一度为苻秦所统治,曾在频阳县境内设置土门护军(故址今薛镇土木坊)。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八年(447),撤土门护军, 将其辖地并入同官县(今铜川市),迁北地郡至泥阳县所属通川(今流曲镇);又并泥阳县于富平县。宣武帝景明元年(500),撤原频阳县建制,划同官县一部,另建土门县(今薛镇),隶北地郡。 西魏文帝大统五年(539),富平县治由怀德故址迁至石川河北岸(今城关乡古城村一带)。废帝三年(554),以富平县属宜州(今耀县)。北周闵帝元年(557),于中华原置中华郡( 故址今城关乡石佛原一带),富平县划归该郡管辖。武帝建德四年(575),裁中华郡,富平县改属左冯翊。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富平县改属京兆郡。 炀帝大业二年(606),将土门县并入华原县(今耀县),属京兆郡。恭帝义宁二年(618),又从华原县划出原土门县辖域,恢复土门县建置, 属宜君郡。唐高祖武德元年(618)设置富平道,归骠骑车骑统辖;不久,改富平道为玄武军。 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废土门县。高宗咸亨二年(671),于富平、华原两县境域各划一部,在原土门县故址另建美原县。武则天天授元年(690),以美原县隶于宜州。大足元年(701), 以美原县改属雍州。玄宗开元年间(712—741),徙富平县治于义亭城(今华朱乡旧县村一带),属京兆府。德宗贞元四年(788),定富平县为赤县(按:赤县非县名,唐代分县为等,诸等中有赤县, 由京城直接治理),旋升县为州。哀帝天佑二年(905),划出美原县,设置鼎州,隶属耀州( 二州不同级)。五代时,后梁恢复美原县,仍属耀州。末帝贞明元年(915),改鼎州为裕州,隶属崇州。后唐复以富平县改属耀州,美原县初属同州,继属耀州。至后晋、后汉、后周诸朝,均未变动。北宋哲宗元佑三年(1088),富平、美原二县同属永兴路京兆府耀州。金太宗天会九年(1131),即宋金两军“富平之役”后,金人以富平、美原二县赐齐(金人立刘豫为齐帝,建都大名)。熙宗天眷元年(1138),两县又同归宋。天眷三年(1140),复由宋入金。皇统二年(1142), 撤富平县,以其地并入美原县,隶属耀州。蒙古军 南下后,恢复富平县制,与美原同属耀州。世祖至元元年(1264),将美原县并入富平县。至此,富平县境内再无两县并存的情况。元末明初(1368—1370),富平县治由义亭城迁至窑桥寨(今老县城),属西安府。明末,李自成建大顺国于西安,县治仍设窑桥寨。清代,富平县属西安府。民国初,尽废府州厅制,富平属陕西省关中道。 民国23年(1934),属陕西省第十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咸阳)。民国37年(1948),改属第三行政督察区(专署驻耀县)。
|
转自:http://www.luopan.com/t/zh_CN/714000L000006.html61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