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富平县小传(转载)

[游记]富平县小传(转载)

2008-05-22    sina.com.cn

说起富平,很多电影迷会想起《我的野蛮女友》中那个位于韩国仁川的富平,然而,这里要说的富平是位于陕西中部的一个并不起眼的小县城,尽管有趣的是,她所管辖的一个村子叫南韩。
富平地理
富平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属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总土地面积1233平方公里。地处东经108度57分—109度26分,北纬34度42分—35度06分之间,全县南北长48千米,东西宽35千米,东邻蒲城、渭南,南接西安市临潼区、闫良区,西连耀县、三原,北依铜川市,地理位置优越。境内有西包、西禹、富闫高速公路和106省道,咸铜、西韩两条铁路通过,交通便利。 富平县处于鄂尔多斯地台南边缘,与渭河地堑北边缘的斜坡地带。地质构造以祁连、吕梁、贺兰山字型前弧东翼南段的成份为主,北西向断裂次之,受新华系干扰复合,地表大部为疏松沉积物棗黄土覆盖。县北依乔山,乔山余脉伸入境内,山形自西向东起伏绵延;南临渭河平原,以百米上以陡壁高于渭河平原,突现出黄土高原形态;中部为400—700米广阔的黄土原区,原面较完整,西北高而东南低,中部起伏不平,受石川河、赵氏河、顺阳河、温泉河的切割形成原间洼地和川原相间地形。海拔处于376—439米之间。全县按地貌特征可划分为四个大的区间:北山丘陵沟壑区、山前洪积扇区、黄土台塬区和川道区。
富平历史

富平县建置,至今已有2440余年的历史。夏商时,属“天下九州”之一的雍州,西周时属京畿。东周时,秦厉公二十一年(公元前456年),始在频山之南,频山以北建立县治,定名频阳县(今美原镇古城村一带)。
西汉初年,文帝即位,迁母薄姬太后到今怀阳城附近,母死,在今华朱乡怀阳城附近,另置怀德县,以资纪念,与频阳县并列今富平县境内。东汉时,并怀德入频阳。西晋时,从彭原(今甘肃庆阳西南)界徙富平县于怀德县故址,与频阳县并存,其含意取“富庶太平”之意。
公元500年,北魏宣武帝元恪,撤掉延续960多年的频阳县。随后,在今年薛镇乡土木坊,设土门县,与富平分治一百四十多年。西魏文帝大同五年(公元539年),富平县治由怀德故址迁至石川河北岸(今城关乡古城村)。北周闵帝二年(公元558年),置中华郡(今城关乡石佛原一带),将富平县划该郡管辖。周武帝建德四年(公元575年),废中华郡,将富平改属左冯翊。隋时复改属京兆郡。
唐高祖武德初年(公元618年),设置富平道,不久改富平道为玄武军。公元643年(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废土门县,唐高宗咸亨二年(公元671年),在土门县故址建美原县,与富平分治四百多年。玄宗开元年间,徒富平县治于义亭城(今华朱乡旧县一带),属京兆府。哀帝天佑二年(公元905年),划出美原县,设置鼎州。
五代时,恢复美原县。至后晋、后汉、后周诸朝,美原,富平两县均属耀州。宋时称富平县,美原县,同属京兆府耀州。
金熙宗皇统二年(公元1142年),撤富平县,其地并入美原县。元朝初年复富平县制,与美原县并立。公元1264年(元世祖至元元年)并延续了五百九十多年的美原县入富平县。至此,富平地区再无两县并存的局面。
元末明初,富平县治由义亭城迁至窑桥寨,即今之老县城。
1949年5月4日,富平县城解放。县城于1970年由原窑桥寨迁至现在杜村镇莲湖街中段北侧。

名胜古迹
望湖楼:在老县城内东南隅富厚仓库故址。清同治八年(1869),知县江汇川建筑。民国5年(1916)五月初六夜,毁于“逐陆”(承武)之役。民国12年(1923)重修为砖木结构日本式三层楼。第一层,门额石匾题“礼堂”二字。第二层,北门石匾题“建议”,南门题“望湖”;第三层,南墙正中匾题“藏书”,落款与二楼南匾同;北匾镶匾题“尊经”两字。落款均署“壬戌(1922)年冬书于郑州军次胡景翼”。望湖楼系富平县名胜古迹之一。为“湖山书院”所在地。望湖楼其所以成为旅游观光的一道风景线,重要原因之一是“南湖烟雨”的胜景所致,明清至民国,直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五、六十年代,在内陆干旱的陕西,富平城南还是十里莲湖,千顷碧波,稻香诱人,莲田滚珠。乱插桃花红点点,倒垂杨柳碧融融。此情美景,令人陶醉。难怪清代有诗赞颂“南湖一碧本如天,细雨空朦更可怜。石燕衔花叶乱,梁鱼出水浪纹圆。高低翠合峰峰隐,还近青浮树树连,最好风吹烟影破,书声遥送过前川”。
法源寺唐塔:此唐塔位于今美原镇西街的法源寺故址。唐咸亨二年(公元671年)建置美原县后创修。历代至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屡经修缮。青砖砌筑,仿木结构,七级八角中空,工艺精巧,外周围长29米,壁厚1.75米。千余年多次地震,仍保持壮丽外型。在法源寺原亭子下西侧还立有重修宝塔佛殿,关帝庙碑。此碑系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所立。碑高1.85米、宽0.84米,厚0.29米。马元慈撰文,马士杰书丹,字为正楷,完整清楚。  金代铁佛:
铁佛属于金代创建的铁佛寺遗物,由于寺院屡建屡毁,仅留此佛,基本完好。铁佛造像是座像为一体。座分两层,下层高8cm,为八角形,每面长84cm。上层高37cm,周边铸仰莲瓣32枚,分内、外两层围成圆形,托于八角底台上。像高5.32米,身着袈裟,袒胸跣足,面部丰满,唇微启,端庄、肃穆,右手上举做“无畏印”,左手举至胸侧,稍高于肘,
做“与愿印”,屹立于莲台上,风采奕奕、栩栩如生。“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二月二十日,同年五月树像竣工”、“施主富平县令杨思聪、武盛将军李富、李宜人……”等字样。这尊造像敦厚。纯朴,塑铸的活灵活现、唯妙唯肖、绘形绘色、巧夺天工,对研究我国金代冶铸技巧、雕塑艺术及社会风俗习惯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
唐五陵:俗话说:“江南的才子山东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陕西在古代一直是我国的心脏区域,为历代封建帝王所重视,历史上相继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其作为国都的历史长达1100余年,素称“帝王之乡”。而唐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强盛时期,建都长安(今西安),历时300年,其20座皇陵有18座分布在陕西关中,其中富平县就有5座,系全国唐陵数目最多的县份。富平县所辖唐五陵分别为:定陵、元陵、丰陵、章陵、简陵,自西向东呈“W“形分布,同连绵起伏的乔山山脉浑然一体,在县境北形成了一道横亘东西的天然屏障。首先,唐懿宗简陵位于县城西北25公里的长春乡紫金山(又名虎头山);其二,唐代宗元陵位于县城西北15公里的庄里镇与齐村乡之间的檀山之阳;其三,唐文宗章陵位于县城西北15公里的天乳山;其四,唐中宗定陵位于县城北宫里镇凤凰山中峰;其五,唐顺宗丰陵位于县城东北20公里的曹村乡虎头山(又名金瓮山)。这五个唐陵,原来墓前都有大量精美石刻群,它们和乾陵等陵的石刻一样,是我国唐代艺术宝库中的精华。可惜多已无存,仅剩少数残损的石狮、石人等陪伴着它的主人。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72ebd1010005vd.html72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