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华苍苍,渭水泱泱,君子之风,与之久长 —山岳型森林公园的名句。寥寥数语,渭水之壮阔,少华之秀奇,文化之悠远,人民之豁达,此水此山此人,此景此情此风跃然。 “入关(潼关)者,自华岳(西岳华山)过,瞻巍耸,未尝不叹其为岳镇之雄;及西,遵(沿着)少华诸峰而览也,则神秀屏障之设,又未尝不爱其为胜绝之区。昔唐昭宗幸华州(今陕西华县),归长安,封少华山神为佑顺侯……” “(太华山)又西八十里,曰小华之山,其木多荆杞,其兽多乍(左边加‘牛’字旁,音zuo),其阴多磬石,其阳多雩孚(二字左边均加‘王’字旁,音tu,fu)之玉,鸟多赤敝(‘敝’下加‘鸟’旁,音bi)……” “没有没看过的美景”而羞愧难当! 1664米。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名。少华山则有仙有水,一个也不缺。说秀,是因为它山似峨嵋,水比九寨沟;说奇,是因为它形若太华,势雷黄山;说幽,是因为它林密石异,峪徊溪绕;说古,是因为它开于汉,盛极唐宋,名刹多,遗迹众。实在是玩水赏林,观花听鸟,登山健体,休闲游乐,拜佛访道的最佳去处。 56平方公里的一个湖泊静静地夹在翠峰之间。越过蓝蓝的湖泊,一条小河哗哗啦啦,随峪弯转,在奇峰脚下的磬石之上拍打着永不停歇的美音。逆流,再逆流,当你忘情于画中而又惊奇于大自然的瑰奇神工之时,你已深深沉醉于少华山温馨迷人的怀抱。 “只有天在上”的感觉,陷入不自觉的忘乎所以之中!难怪这里的山民唠唠叼叼地说,入山乘龙,乘龙成龙!想让儿子成才,就到少华山来。刘秀是这般如愿以偿么? han岩陡峭,中峰肃杀诡秘。信步行在自然景观与人文遗产的森林里,你仍能闻得惑心的淡淡香味。遥想当年,寺庙兰墙金瓦,道观墙碧瓦绿,儒释道和谐于一山之上,香客云集,天下升平。眼前这一株株山榆,一棵棵白松,仿佛皇家奢靡的朝山旗锦,文臣武将的谦恭侍立,又像封建重压下聚集的义旗,走途无路的草莽好汉在锦绣河山不得安生与强权抗争的碑记。如今,残垣断壁,明路暗道,诉说着昨天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今对睛峰无十里,世缘多累暗生悲”,“时名竟是无端事,羞对灵山道爱山”。 “少华中峰寺,高秋众景归。地连秦塞起,河隔晋山微。晚景蝉相应,凉天雁并飞。殷勤记岩石,只恐再来烯” 5处,最大的落差50余米。水抱巨幼之石,石托滢滢玉珠,訇訇然浪敲石磬,声若鸣钟,与百鸟之声构成天籁,无一丝杂音,躺在磐石之上,人早已成了天籁音符。难怪唐昭宗那么器重少华山,大概一个王朝也有疲惫之时,需寻一方风水宝地,静静地躺歇,轻轻地拉鼾,疗养那外忧内乱的伤痛吧? 3米,高7米的巨石活托出一只跃跃欲跳的青蛙,匀称的身躯墨黑黄褐,条纹成斑,瞪着一双大眼就像觅食更像望月,足下的潭里早有成群的蝌蚪无拘无束地摆着小尾,扭着鼓鼓囊囊的身子,让人觉得滑稽而单纯,可笑而洒脱。 50米的苍鹰半张巨翘,不可一世地挡在峪河中央,身南面北,活灵活现地俯视着湍湍急流。据说,当年刘秀落难至此,饥饿难耐,就于此处支锅烹鱼,待转身拾柴之际,这只苍鹰闻香扑来,叼走了锅中之鱼。刘秀盛怒之下,一脚踢翻了锅,手指苍鹰大叫:“该五雷劈了你这贪婪的东西) 60华里;从西安东行75公里,到华县的少华山去,到陕西的“九寨沟”去,到宁静而能致远的大自然里去,怀抱那山那沟,那石那林,那水那草,那人那风,那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