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枕着大慈恩寺的岁月 游记 |
[游记]枕着大慈恩寺的岁月 游记 |
2008-06-25 waywaycn.com |
大慈恩寺和大雁塔本是一个地方的两种不同的叫法,至少在我看来是如此,尽管严格意义上讲他们还是有差别的。但我更倾向于称那块典藏经书的宝刹为“大慈恩寺”。因为“大慈恩”三个字有种佛法无边,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意味,更接近于佛教的本真。而“寺”这个字无论什么时候看到读到,都能让人顿时静谧下来,抛去浮躁,耳畔依稀可闻晨钟暮鼓和悠悠木鱼声。恍然间,仿佛置身名山古刹。 提起大慈恩寺来,有件往事便非说不可。佛学上说凡事有因有果,这件旧事隔着二十年迷蒙的光阴和眼下这篇小文遥遥呼应。倘若没有这件事的发生,偷得浮生半日闲叙述此文的欲望便不复存在。在老家壁上悬着得相框里藏着一桢微微发黄的相片,时光的流逝已经带走了彩色照片的光鲜和靓丽,赋予它另一种别样的韵味。相片上的人物是年轻的父母和幼年的我,那时我约摸五六岁,那时的父亲戴着一盏蓝色咔叽布的鸭舌帽,母亲则穿这一件80年代末非常流行的花格子外套,他们的脸都非常的光洁,从里到外透着股耀人的光彩,岁月还没来得及把在他们脸部留下道道痕迹。当时的我跟一般的小孩没有多大的区别,瞳孔里映射出对这个世界的深深向往和迷恋。相片上的我骑在一只不知什么材料做成的假老虎上,一脸的威武。父亲和母亲一左一右站在我身后,看起来很幸福。背景则是大慈恩寺巍峨的塔。这是一张极其普通的留念照。没有丝毫的技术和艺术包含在内。但却成了我魂牵梦萦的一张相片。今天,相机换了几个,凤凰,佳能,尼康,有135单反,有数码相机,洗出来的照片塞满了大小十几个像册。但找不出第二张能让我如此挂念的照片来。对我来讲,那已经不是一张普通意义上的旅游留念照。 求学的时候,很巧,学校就坐落在大慈恩寺的近旁。这是我万万想不到的。有时候,我在想,二十年前的那个乡下小男孩在大慈恩寺尽兴游玩,噔噔噔地爬上塔里一级级的木楼梯,凭窗远眺的时候,他一定望见了不远的地方这座郁郁葱葱,阳光灿烂的校园,他一定没有想到长大以后自己会走进这座校园。记得黄昏的时候,自己一个人在空荡荡的大自习室里,每当把眼光从书桌上移开,都要去望望不远处露出半截的塔。常常会有大群暮鸦在残阳下环绕塔尖飞翔。因为距离的缘故,听不见它们聒嘈的叫声,只看见无声的黑色在缭绕。像是千年来一直萦绕不去的魂灵。心绪便骤然惆怅起来。便会想起远方的家,还有家里一天天老去的亲人。现在想来,其中更多的是对时光流逝的无能为力。在宿舍的窗口也能望见塔,只是更小了点。那几年我一直睡在上铺,我的床头正对着肃穆的塔。每天都能看见太阳从塔顶升起又落下。那是一段枕着慈恩寺入睡的岁月,我的睡眠因此而饱满。 那时的我和多数的学生一样,手头拮据,青黄不接。却又经常去亲近大慈恩寺。因为门票的缘故,经常徘徊在高高的石墙外,但这丝毫也不影响我对大慈恩寺的热爱。毕竟雄伟庄严的塔是墙壁挡也挡不住的,一阵阵潮水般的钟声定时从墙头流泻出来,还有寺内僧众绵延悠长的诵经声。幸运的时候,顺着风,都可以闻到高墙内的烟火香。这一切已经足够了。何况还能望见红砖墙,高高翘起的檐角,还有探出墙外老态龙钟的枝叶。我常常去大慈恩寺,似乎那已经成为我一门必修的功课。现在想来,自己的奔波是有成效的,是大慈恩寺在失意的时候无声无息的安抚我,让我在红尘滚滚中冷眼观潮,时刻坚守着一颗宁静的心。当时也常常在寺庙旁许多家售卖旅游纪念品的店铺里进进出出,总是空手而归,只是为了在那些成批的赝品中摸索出古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灵的姿态。
|
转自:http://youlemei.waywaycn.com/b2430.html29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