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安行之秦始皇陵游记(六) |
[游记]西安行之秦始皇陵游记(六) |
2007-07-16 |
去西安,有个地方是不能不去的,那就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秦兵马俑博物馆位于西安临潼县秦始皇陵东1.5公里处,是秦始皇陵的从葬坑,民间传说兵马俑是保护秦始皇陵墓的“阴兵”。 到兵马俑博物馆的时候差不多是下午2点左右,天气很热。但来参观的游人非常多,全然不顾烈日当头,个个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地往博物馆涌去。旅游团特别多,到处都是蓝眼睛高鼻子的老外。博物馆的门票是90元一张,据说每年门票的收入在1.8亿元左右,这也算是秦始皇为西安做的间接贡献吧?! 1973年3月29日,为了响应上级打井抗旱的号召,西扬村决定把井打在村南160米的柿树林畔,这里地处骊山冲击扇前缘,历经山洪泥石淤积。3月24日动工,挖到3米多深时,发现下面是红烧土、烧结硬块和炭屑灰烬,大家以为碰上了老砖瓦窑。继续往下打,在5米多深处的井壁西侧,阴暗的光线下终于露出了“兵马俑”宁静的面容,村民们正诧异间,恰好公社干部房树民来检查打井进度,他下到井底仔细观察,发现出土的砖块与秦始皇陵附近发现的秦砖一模一样,他急忙告诉大家停止打井,匆匆赶往县城文化馆报告,就这样,兵马俑被发现了。(据介绍,兵马俑的发现人就常驻秦始皇陵,可以为你介绍发现的过程并签字留念。) 兵马俑分一号坑、二号坑和三号坑,一般都是先参观一号坑,因为这里挖掘出来的兵马俑最多最壮观,也是大家最熟悉的。这里是可以摄影拍照的,我拍了很多相片和录像,可惜后来摄像机连磁带都被人偷了。 一号坑展厅简介 一号坑为东西向的长方形坑,长230米,宽62米,四周各有五个门道。坑东西两端有长廊,南北两侧各有一边廊,中间为九条东西向过洞,过洞之间以夯土墙间隔。这个坑以车兵为主体,车、步兵成矩形联合编队。军阵主体面向东,在南、北、西边廊中各有一排武士面向外,担任护翼和后卫;东面三排武士为先锋。九个过洞内排列着战车与步兵的庞大主体军阵,每个过洞内有四列武士,有的穿战袍,有的着铠甲,中间配有战车,每辆战车后有 御手一名,车士两名。 一号坑由于坑内进水,在建成后不久就把土隔梁的下部泡软而导致局部塌陷,现在一号坑隔墙比陶俑低的原因正是因为进水所造成的。 一号兵马俑坑遗址大厅,1976年开始动工修建,1979年1O月1日建成并对外开放。大厅为拱形钢架结构,东西长230米,南北宽70米,厅顶距俑坑底部高22米,总建筑面积16000余平方米。把一号兵马俑全部罩在遗址大厅内。 现发掘已出土陶佣1000余尊,战车8辆,陶马32匹,各种青铜器近万件。根据出土兵佣的排列密度估计一号坑共埋葬兵马俑6000余件。 凭栏俯视,东端3列步兵佣面向东方,每列68尊,是军阵的前锋;后面接着战车和步兵相间的38路纵队构成军阵主体;佣坑南北两侧和西端各有1列分别面南、面北和面西的横队,是军阵的翼卫和后卫。 二号兵马俑坑 二号兵马俑坑遗址大厅,位于一号兵马俑坑遗址主厅东端北侧。1988年开始动工修建,1993年底主体工程竣工。1994年3月1日进行正式发掘,同年10月对外开放。目前发掘工作仍在进行中。二号俑坑遗址大厅的外观呈覆斗形,类似秦汉陵墓封土的形状。内部为钢网架式结构。四周的参观廊分为上下两层,可以近视和俯视二号马俑坑的全貌。 二号坑的发现揭开了古代军阵之迷。整个平面呈曲尺形,东西最长处96米,南北最宽处84米,深约5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即东边突出部分由持弓驽的跪式和立式驽兵佣组成;第二单元即佣坑南半部由驷马战车组成车兵方阵;第三单元即佣坑中部车徒结合,由车、步、骑兵佣混合编制组成长方阵;第四单元即佣坑北半部由众多骑兵组成的长方阵。四个方阵有机组合,由战车、骑兵、驽兵混合编组,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严整有序,无懈可击。 秦俑二号坑军阵排列图 图中黄色部分为弩兵阵 三号坑 三号坑是1976年发现,1987年开放的。规模最小,位于一号坑西端北侧,与一号坑25米,东距二号坑约120米,三个坑呈“品”字状排列。它东西宽17.6米,南北长21.4米,平面结构“凹”字状,深5.25.4米,面积524平方米,仅相当于一号坑面积的3.6,二号坑面积的6.7。 最后还有一个地方要去,那就是秦佣坑文物展厅。在那里可以欣赏到生动逼真、神态各异的秦佣头部,各式青铜兵器,秦代陶佣。 参观完皇陵,我是越来越佩服秦始皇了,觉得他真是太厉害了,虽然他施政比较残暴,但对中国及至全世界来说所做的贡献也是很大的。 真不愧是--千古一帝! 评论 (12) | |
原始链接:http://xia555.blog.sohu.com/19228469.html |
转自:31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