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石破天惊的发现,秦始皇陵兵马俑-游记欣赏-华东-阳光下 |
[游记]石破天惊的发现,秦始皇陵兵马俑-游记欣赏-华东-阳光下 |
2007-07-16 insunlight.com |
公元前246年,13岁的秦始皇刚继承王位,就开始修筑自己的陵墓。这一巨大的地下工程持续了三十多年,征用民力最多时达70余万人。但陵墓造成不久,秦朝的统治便终结了,史载秦始皇陵地下宫殿在战争中被捣毁。现在地上留下山一般高的墓冢。 1974年,陕西西安附近临潼县晏寨乡,农民在挖井时,偶然触及到了距秦始皇陵不远的一处陪葬坑。他们先在地表下2米深处发现了红烧土块,掘到4.5米深时触及坑底的铺地砖,出土了一些陶俑残块和青铜兵器,于是停工上报。 从那以后,这里开始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掘结果表明,这里共有4座人工建造的大坑,除一座未建完就被废弃外,另外3座都是土木混合结构的地下建筑。其中编号为1号坑的面积最大,达1.4万多平方米,呈长方形;2号坑在1号坑北侧约20米处,面积6000平方米,呈曲尺形;3号坑最小,呈凹字形。3个坑内共放置陶塑人像7000多个,此外还有陶塑马1000多匹。从1974年至今,这里的发掘工作一直在陆续进行,不断有新的文物出土。 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一个被称作世界古文明“第八大奇迹”的发现。这个奇迹的主体,就是数量众多、规模惊人的兵马俑。 模拟真人的秦俑 美国著名艺术史学家房龙曾说过,“一切艺术,不仅反映艺术家的经济环境,而且反映他们的地理位置……每个民族,都必须使用手边现成的材料。” 出土了成千上万件秦俑的陕西关中平原,位于中国黄土高原的腹地,这里的黄土质地细腻,颗粒结构几近灰粉状态,易于吸收水分,并易于被塑捏成各种形状。公元前5000年,代表母系氏族文化发展高峰的仰韶文化彩陶,就出自这片黄土地。取之不尽的黄土,正是秦人手边现成的雕塑材料;出现在战国后期并渐趋成熟的灰陶烧制工艺,又为秦人提供了制作大型陶塑的技术保证。秦俑作为中国古代特殊的人像雕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秦始皇陵陪葬俑坑中的陶俑,是模拟真人塑制的,其身高加上脚下的托板,每件高1.8米左右。由于形体高大,难以用整模塑制,就采用分段模塑的办法,将身体的不同部位,如躯干、腿、臂、足、手等,分别用陶塑模具翻出陶胎,再将各部位陶胎接套粘合成一个整体。这一过程是自下而上逐步完成的:先制作底部托板和双足,再接上双腿、躯干,然后是双臂、双手,最后安插俑头。 秦俑的面部造型呈现出典型的中国北方人种特征,脸部整体扁平,眉眼细长,颧骨略突。由于对眉目耳鼻、发髻胡须以及铠甲、衣纹的细部修饰,是经由不同的制作匠人分别用手工完成的,每个陶俑的相貌、表情都不尽相同,显得生动而富有变化。 因为形体高大,秦俑套接成形后的焙烧工程必然费时费力,估计是一俑一窑或几俑一窑焙烧,窑场也应该在陵区附近。 与陶兵俑一样,陶马俑也是按当时真马的形体和大小塑制的,一般体高约1.5米。其制作也是按马体各部位分别加工后组合成一体,再入窑烧制。无论是驾辕的战车马,还是骑兵的鞍马,一律塑成四足直立的静止姿态。马体上的鞍垫等是贴塑的,马头佩戴的络头和马辔则是另行套装的真实原物,其上饰有青铜饰件。 今天,当参观者进入秦俑坑发掘现场,看到的是一片灰黑、炭褐色的俑群,朴素而单一。其实最初制成入葬时的秦俑完全不是这个样子。他们的衣饰表面原来曾有各种华美的色彩,是在秦俑焙烧出窑后敷涂的,所用颜色有朱红、枣红、粉红、粉绿、粉紫、粉蓝、中黄、橘黄以及白、黑、赭等色,其中以朱红、粉红、粉绿、粉蓝和赭等5种色彩使用最多。化验表明,当时使用的都是矿物质颜料,以明胶作调和剂,浓色平涂于俑体之上。陶马的躯体同样敷涂色彩。只因年代久远,又埋于泥土中,色彩多半脱落。发掘出土时,有的还保留着彩绘痕迹,有的色彩脱落粘着在旁边的泥土之上。 无声的军阵 模拟真人的秦兵马俑,如果仅就一人一马的塑造来看,艺术水平并不能算太高。秦兵马俑的魅力在于它的整体,在于那庞大列阵所显示出的一种震慑人心的整肃和威严。 当你踏进秦俑博物馆高大的圆拱顶展厅,面对着坑中成千上万的灰黑色士兵和马匹时,时间似乎开始凝固,然后迅速回移,带你返回到两千多年前的世界。在面积最大的1号坑里,6000多个陶俑整装肃立,另外还有由4匹马拖驾的木质战车模型。陶俑排列得极为规整,前面是横排三列计210名持弩战士,后面是分成38路纵队的步兵和战车兵,左右两侧和最后一排,各有一列面朝外的持弩战士。在2号坑中,排列着战车89乘,驾车陶马356匹,各类兵士900余人,骑兵用鞍马116匹。 这可能是一种实战的列阵,是一批模拟实战的士兵。他们身着的甲衣都是按实战的要求设计,步兵甲衣短而车兵甲衣长,从甲衣的编缀和质感分析应为皮甲。为便于实战,战马剪短了鬃毛,束扎了马尾。 重重队列,庞大的军阵,无数的战士和车马,似乎将人带入了一种古老而寂静的永恒。但即便是这种没有一丝声音的凝固,依然让人感受到秦国军队那逼人的气势。凭着这样的气势,他们曾打败了东方六国的军队;现在,他们又以同样的姿态为国君陪葬。 将模拟人形的陶俑制作得与真人同大,且数量如此之多,是秦统一中国后的创举。在秦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这样高大的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说,秦俑确是中国古代陶塑品的空前绝后之作。秦兵马俑的出现,一方面显示了秦王朝的宏大气魄与雄浑气势;另一方面,所费人力、财力和物力之巨,也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它们又是秦王朝苛政的有力证据。 |
转自:http://www.insunlight.com/Html/200702/s200702091601031.html30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