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到塔尔寺去感受藏民族的虔诚

[游记]到塔尔寺去感受藏民族的虔诚

2008-07-22    ctrip.com

我们都是喜欢旅游的朋友,到一处去观光,可以说要看的东西太多了,到底应该通过游历领略到什么呢?根据我的经历,我觉得,应该把要去的地方的主题挖掘出来,然后,围绕这一主题去看,去感受。这样的旅游才不是盲目的,才是有意义的。所以,去旅游,除了有钱财,有时间,还要有欣赏水平,否则,什么也得不到。就像去看有历史感的地方没有导游,不了解历史。

最近,去了一趟塔尔寺,把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下来。相信会对要去塔尔寺的朋友有帮助的。也愿意与大家交流到一个地方到底应该去看什么,怎么看:

青海的塔尔寺是一座著名的佛教寺院,这里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据说,宗喀巴大师六、七岁时就表现出异于常人的智慧,16岁到西藏拜访各家名师,研习佛理。宗喀巴去西藏学法6年,其母思儿心切,来信请求他还乡一晤,信中还有一缕如同海螺般的雪白头发。宗喀巴含着眼泪回信说明了为佛教事业决意不返的信念,附带回去的只是一幅自己的画像,而他,终究再也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乡。他苦心修行,终于成为一代宗师,而后,人们在他诞生的地方建塔以示纪念,取名“莲聚塔”。1560年(明嘉靖三十九年)禅师仁软宗哲坚赞于塔侧建一小寺,后规模不断扩大,由于是先有塔,尔后有寺,故人们称其为塔尔寺,这便是塔尔寺汉族名称的由来。

去塔尔寺,你一定会被藏族人的虔诚和藏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感动。它不仅是中国的喇嘛教圣地,而且是造就大批藏族知识分子的高级学府之一。寺内设有显宗、密宗、天文、医学四大学院,保存了数以万计的有关佛学、藏族历史、文学、语官方面的文献图书,是研究藏学的珍贵资料。

塔尔寺可以说是藏族文化艺术的宝库。寺内诸佛殿装饰的堆绣、壁画和酥油花,被人们称为艺术“三绝”,其中尤以酥油花最为有名。酥油花是用晶莹洁白,松软细腻的食物精华——酥油塑制而成的艺术精华。由于酥油一遇热就会化掉,因此制作酥油花是在每年最寒冷的季节。为便于雕塑成型,制作酥油花的僧人们,要不断把双手放到冰水中浸泡,等到双手冰凉之后才用几近麻木的双手,捧起酥油开始艰难的雕塑。所以,这一件件艺术珍品里面融入了藏族艺僧们的虔诚和信仰。

塔尔寺最著名的建筑要算大金瓦寺了。大金瓦寺的整个寺顶全部由鎏金铜瓦覆盖,相传康熙时就耗用黄金1300两,后代又不断装饰,最近政府又追加了160公斤黄金进行修缮。 如今的大金瓦寺,金光灿烂,耀眼夺目,蔚为壮观,大金瓦之称,已然名至如归。寺内供着11米高的纯银的“大银塔”,传说下面罩着宗喀巴降生时脐血滴落处生长出的一棵菩提树。四周墙上嵌着无数的珍珠、玛瑙、金银、宝石、翠玉,金碧辉煌,宝光四射。

大金瓦寺门前,摆满了前来朝拜的虔诚的藏民,他们都磕“长头”。叩拜时,双手合十高举过头,移至面部,双手移至胸前,然后双膝跪地,全身俯伏,两手前伸,额头轻叩地面,叩拜时口中不断念诵六字真言。他们赤着脚,手里拿着念珠,每拜一次,拨动一颗念珠,缓慢挪动的念珠,记下了人们的虔诚。听说,像这样的跪拜,一次朝拜要做十万次,意味着他们要连续数个月每天坚持,毫不懈怠。门前厚厚的木板上,已经有几道深深的槽,那是套着牛皮护掌的双手反复滑行的结果。但不要以为看到的这是他们全部的虔诚,也许,他们早已开始了艰难的旅程,到这不过是刚刚到达目的地。在藏区的大小道路上,你会经常看到信徒们从遥远的故乡开始,不畏千难万苦,沿途三步一磕,用身长丈量着道路,耗时数月甚至数年至寺院、圣山、神湖。他们一丝不苟,绝不用偷懒的方法来减轻劳累,遇有车辆阻道或因故晢停前行,必划线或积石为标志,就这样一步步趋向他们心目中的圣地。 有人曾用一生的时间去跪拜,去丈量。也许为实现愿望,也许为憧憬来世,也许为祈求人生的平安,也许为悔赎自己的罪孽。

从宗喀巴大师的执着,到藏族信徒们的向往;从大金顶寺的奢华,到酥油花馆里的艰苦劳作。都让我们感受到了藏民族九死而未悔的虔诚!他们的虔诚已经上升为对其文化的一种信仰。

从本义来说,虔诚是面对神圣之物的一种恭敬谦卑的态度,这种态度本身还不是信仰,而只是信仰的一个表征,凡真正的信仰,那核心的东西必是一种内在的觉醒,是灵魂对肉身生活的超越以及对最高精神价值的追寻和领悟。歌德说得好:“虔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通过灵魂的最纯洁的宁静达到最高修养的手段”。一个人倘若始终停留在这个表征上,对神圣之物毫无领悟却竭力维持和显示其虔诚的态度,我们就有理由怀疑他的这种态度是否是真实的。所以,我认为歌德接下来说的话是一针见血的:“凡是把虔诚当作目的和目标来标榜的人,大多是伪善的。”

察看《新约》中记载的耶稣的言行,也同样在诠释着这样一个道理。他的一个鲜明特点是漠视律法。他把信仰的重点从遵守律法转移到精神修养,从外在的虔诚转移到内在的觉悟,不但自己带头破除了许多戒律,而且常常无情地抨击那些死守律法的人。他揭露道: “这些人佩戴着大的经文袋,在教堂里总是坐在最显眼的位置上,以此夸耀自己的虔诚。他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给别人看的,律法在他们手中成了压迫教众的工具”。“他们热中于仪式的细节,拘泥于律令的条文,但是法律上真正重要的教训,如正义、仁慈、信实,你们反而不遵守。” 耶稣愤怒地谴责道:“连调味的香料都献上十分之一给上帝,你们其实并无真正的信仰,你们把杯盘的外面洗得干干净净,里面却盛满了贪欲和放纵。”

在塔尔寺的广场前,我见到一藏族男子,蓬乱的头发,满脸的汗水,褴褛的藏服,手下面垫着已经磨损的木板,匍匐着走出寺院。他可以沿着墙根躲避炽热的阳光,却一丝不苟的磕着长头,不愿自己的身体错过每一块圣土。我不由感叹,这是怎样痛苦的折磨!但旁边的导游却说:苦只是旁人的感觉,他内心并不感到痛苦。我相信这句话,看他那虔诚的样子——俯下身体,旁若无人;站起来,满脸的汗水,却一脸的执着。

转自: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108203316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